村姑“狗妮”做土布有絕活 已經創立18家庭院作坊


丁村土布,又叫老粗布、手織布,是山西省襄汾縣丁村村民傳承沿用的一種純棉紡織品,有著幾千年的生產歷史。如今,借力丁村民俗博物館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村民任春秀讓這一即將消失的傳統技藝又重新綻放出新的活力。|主編:劉昱|責編:張春穎 陰豪|山西新聞網特約攝影師:李現俊

2006年,38歲的農家女任春秀在丁村自己家中創建了手工織布農家作坊,當時只有一個人,用的還是奶奶留下的一架老式木製織布機,一臺手工紡線機。2008年初,隨著事業的擴大,狗妮招兵買馬,尋找租賃場地,購置設備,在丁村民俗博物館內建了丁村狗妮土布專業合作社。

經過10年時間,狗妮織布社已經發展成了擁有4家手工作坊、10架織布機、18家庭院作坊,以生產床單、被罩等10餘種土布品種的小型農家企業。其產品以冬暖夏涼、透氣吸汗、手感厚實、質地柔軟、綠色天然的特點,受到了當地群眾和遊客的歡迎。


少女時代的狗妮,趁奶奶不在家便偷偷爬上家裡的紡織機“過把癮”,織出來的布卻也是有模有樣。

一大早,狗妮正在整理昨天生產出來的手工粗布製品,供遊人選購。

五彩斑斕的棉線在織女手中變成了圖案豐富多彩的粗布用品。

從事織布的都是本村的村民,年齡最大的70多歲,農忙時種地務農,農閒時紡線織布,掙點工資補貼家用。

像這樣的經線動作,狗妮每天都要重複走幾百個來回,一天下來,腰痠腿疼是常有的事。

坐上紡織機,一手穿梭,一手推板,同時雙腳在四個腳踏上起伏,動作連貫,一氣呵成。

婦女們穩坐機上,穿綜飛線嫻熟有致,彷彿不是勞作而是表演絕活。

將棉花紡成白線是手工織布的第一道工序。

將紡線纏繞成線梭供織布機梭子使用。

手工粗布還可以加工成睡衣、內衣、襪子等生活用品。

手工織布社位於丁村民俗博物館內,這也使其成為遊人觀賞的一大景觀。

木製織布機是手工織布的主要工具。

穿攢必須做到細心,穩準,確保每空一根,排列均勻,不能混穿和跳線。

穿攢是手工織布關鍵環節,必須兩個共同操作才能完成。

紡織過程中,難度最大的環節就屬“牽經”了,將一根根棉線牽起,繞過木樁,按照一定的花色搭配,將數百根棉線按照順序穿插排列。執線時,手要保持平衡,不然牽出的經線鬆緊不一,織布時易被梭子打斷。

經線工序,就是把70條線按照不同的顏色搭配整合在一起。

自己研製的繞線梭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