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看待日益緊密的印日政治軍事關係?

大東北的小豆包

任何兩個國家關係的走近,其中的本質都是雙方的利益訴求。這種利益訴求有內向的,也有外向的。通常經濟訴求是內向的居多,比如提供雙方貿易額度、提高雙方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彼此的gdp總量等。

而一些軍事訴求通常是外向的。比如針對第三國或者第三方勢力的聯合軍事演習。

一些政治合作則通常是內外向兼備的,比如一些政治合作就是要密切雙方彼此之間政治關係,因為此前雙方關係沒有這麼深入,只有政治關係深入,特別是兩國領導人私人政治關係融洽,兩國才會在經濟、文化、軍事等各領域形成良好的互動。當然也有一些政治合作是外向的,比如針對第三國或者第三方的一些政治合作協議等。

對日本和印度的政治與軍事合作也逃不脫木叔以上提到的幾點分析。

在木叔看來,雙方的政治合作本質還是兩國內在需求。


莫迪本人和安倍本人都是國際上知名的喜歡交際的人物。日本和印度也是長期並不密切交流的國家。在此背景下,雙方領導人之間關係的密切,當然有為兩國政治關係密切的考量在內。這是一個自然的趨勢,在當下的國際發展環境中,任何的兩國都會逐漸密切政治關係以及領導人關係。

而兩國的軍事合作顯然帶有針對第三方的意圖。


第三方一是國際恐怖勢力,一是其他與雙方都有可能存在國際利益爭端或者領土爭端的國家。後者好理解,前者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印度也同樣面臨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印度的對手巴基斯坦的諸多恐怖勢力一直以印度為目標實施襲擊,而日本此前也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犧牲品,有日本人在敘利亞被ISIS殺害,所以日本與印度的軍事合作,在反恐上也有重要看點。


木春山

印日關係走近並不是美國開始推行印太概念的結果,實際上,早在十多年前,印度和日本就已經把對方作為自己亞洲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了。安倍第一次擔任首相時,麻生太郎就在努力推銷自由與繁榮之弧,印度則是第一個提出亞洲版北約概念的國家。當下被熱炒的美日印澳合作,印度和日本一直是最積極的推動者。只不過過去十年,沒有美國的背書,他們兩位沒取得像樣的成果罷了。

目前,隨著美國對印太概念的重視程度上升,印日合作必將越發緊密,實際影響也會越發明顯。美日印澳也好,印日合作也罷,戰略指向是非常清楚的,否認這一點毫無意義。問題不在於能否找到辦法不讓這四國建立更緊密的政治和安全合作,或者找到辦法讓印度和日本不從地緣政治視角看待問題,而在於找到反制的手段,光靠強調自己對別人無害肯定是不夠的。


葉海林

在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印太戰略”中,其實最積極的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和印度。日本和印度兩國具有很多共性:一是對本國在當前國際體系中的地位都感到不滿,都想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二是與相鄰大國都有矛盾,想相互借重以增強實力;三是兩國都是不完全的大國,實力難以撐起野心。正因為如此,近年來日印兩國是不斷在政治安全領域加強合作,實現聯合限制相鄰大國、降低對美國的安全需求等目的。

日本是美國亞太盟友當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無論是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還是國際地位,日本在美國亞太盟友當中都首屈一指。印度則是南亞大國,近年來對東亞地區的介入不同增強。日印兩國存在很多共同利益。經濟上兩國互補性比較強,日本的資本和印度的勞動力相結合會實現互利共贏;政治上兩國都謀求安理會入常,為此抱團取暖。安全上都比較重視海軍,對中國都持有防範心態。目前,兩國在安全合作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聯合軍演頻繁,雙邊軍演不斷增多。兩國聯合軍演主要以海洋演習為主,其內容以海上救援、打擊海盜等非傳統安全合作為主。反潛、補給等常規軍事課目也日益增多。二是安全對話頻繁,機制化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兩國國防部門基本形成了部長互訪的慣例。三是軍火貿易逐步開展,兩國軍技合作加深。

不過也應該看到,儘管日印合作不斷增強,但兩個大國之間的合作歷來難以順暢。一是兩國戰略關注重心的差異。對於印度而言,其關注重心主要在南亞和印度洋地區,日本距離其相對較遠。而日本的戰略關注重心主要是東亞地區。二是印度的獨立自主外交傳統和日本追隨強國的結盟傳統。三是日印合作需要得到美國的認可,這也決定了其天花板高度,美國絕不會願意看到日印合作超出其控制。

國際上經常流行的一個段子是,凡事只要有印度參與,基本難成大事,印度小動作太多,經常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日本則是被認為精於戰術而缺乏戰略眼光。想想這兩國的特性,加之兩個國家都是大國,其合作的空間相比還是有限的。


凌勝利

日本與印度的關係也不是一直都這麼鐵,在二戰之時日本和德國秉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曾經自助過印度民族獨立事業。二戰時期,日本倒向西方,而印度為了應對美國支持的巴基斯坦,選擇了與蘇聯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兩國關係也就一般。冷戰結束以後,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兩國的關係開始加速,這源於印度和日本都是區域性大國,而且都有成為世界性大國的潛質,雙方在處理國際事務方面的角色又基本相同,在聯合國改革方面又目標一致。兩者在對外戰略和國家發展上的具有高度的契合關係,幾乎不存在任何利益衝突,而且在地緣政治方面所面臨的壓力相同,這就幾乎天然的就拉近了兩個國家的關係。


印太戰略加速印日合作

美國為了應對日益崛起的赤龍,其必須選擇一些體量可以的國家。印日地處亞洲的南部和東部的邊緣地帶,這種區位對國家的發展十分有利,也利於利於對域內大國的圍堵。在特朗普看來,奧巴馬的所謂亞太再平衡明顯是堵錯了方向,南亞方向就好比一個巨大漏洞,無盡的力量從中噴湧而出。在這種條件下特朗普的“印太戰略”也就應運而生,美國是域外國家,但是這不影響其成為印、日、澳三方的撮合國,因為這三方的力量都十分有限而且相對分散,都有賴於美國的力量從中間“穿針引線”。


撮合這三方的目的除去戰略目的考慮外,也有經濟利益作為保證。印度擁有者世界第二多的人口,而且國內各種基礎設施和工業發展相對滯後,這就意味著印度已經成為現在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大市場。美國看到了,日本也看到了,澳大利亞也意識到了,於是一心推進國內改革,發展經濟的莫迪也就笑了。經濟利益也就成了四方政治、軍事利益的物質保障和潤滑劑,最近聽說美國著手提出美、日、印、澳四方合作的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計劃,這一計劃的指向性過於明顯,威脅很大。

結語

國家之間的關係都源於利益,利益相投則彼此“狐朋狗友”,利益相左則彼此“蠅營狗苟”,所以說國與國的之間沒有永恆一致的利益,一拍兩散也在彈指一揮間。經濟上印日雖有互補,奈何一個正在處於要飯階段,而日本已經是腰纏萬貫,這樣的關係估計很難維持太久。而安全方面,即使一旦衝突在即,物理上的距離也就決定了雙方之間只能進行精神上的鼓勵,沒有任何的實質的上作用。

再者,這兩個野心勃勃的傢伙,一個想擺脫控制,另外一個想當印度洋霸主,就憑這點美國就不能放著兩者過於貼近,其既可以做“印太戰略”的引線人,也自然可以將線斬斷。搞區域平衡才是霸權國家該玩的手段。


古姿

印度和日本一直都保持著穩定的雙邊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幫助錢德拉·鮑斯發起的抗擊英國的獨立運動。同樣的,在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時候,印度法官拉達賓諾德·巴爾由於同情,判決所有甲級戰犯無罪,對此,日本不少人至今仍然感激印度。

時至今日,日本和印度在經濟、軍事、文化、政治等方面都保持著緊密的夥伴關係。

經濟上,日本是印度的第三大境外投資國。近年來,日本協助印度進行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鋼鐵產業、新幹線、地鐵建建設等。

政治上,印度提出“向東看”外交政策,主張發展同東亞各國的經貿聯繫,日本則呼籲澳大利亞、印度、美國與日本一道組成“民主安全菱形”。基於共同的政治需求和利益,兩國的政治合作密切。

文化上,兩國多次舉行文化活動,日本甚至幫助印度重建那爛陀寺。

軍事上,兩國在打擊海盜、恐怖主義、國際犯罪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領域有著廣泛合作,並且不定期的舉行聯合軍演。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印度和日本的戰略目標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日本最需要的是與印度進行海上安保與防衛的合作,而印度則看重的是日本的資金和技術,企圖以此來發展經濟。

另外,國際關係的好壞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只有利益一致甚至最大化的時候,兩國關係才會變得密切,一旦利益衝突,兩國關係也隨之變得疏遠,甚至爆發衝突。

對我們而言,我們應當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與世界各國一起建設一個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環球網

在當今世界,印度和日本都屬於具有一定實力,有全球野心但先天條件卻有重大缺陷的地區大國。日本受限於國土狹小,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經濟長期低迷;印度則空有一副大國的框架,國內宗教、種姓、種族、地域矛盾此起彼伏,在筆者看來,印度其實最需要一場社會革命,以消除國內根深蒂固的特權階級、宗教迷信甚至重男輕女思想。印度和日本一個有技術,一個有市場,且都希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者之間相隔較遠也基本沒有歷史遺留問題,卻都同中國有領土糾紛,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印日合流抱團取暖,對抗中國,幾屬必然。中國對此需抱持一定的警惕心,但也不必太過焦慮,筆者始終認為,中國只要把自己的問題搞好,牢牢抓住發展經濟這個關鍵,練好內功,專心致志搞好民生,在國防、科技方面持續投入,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中國崛起的腳步。


濤聲——依舊

這個局面多像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春秋時期的秦晉之好,戰國時期秦首先滅魏。所以不必害怕,個人認為現在我們沒有力量挑戰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從軍事力量和科技教育方面差距還是很大,因此應該學習當初的秦國戰略:遠交近攻,周邊國家中選擇一個弱者,打服為止。域外大國應該交好歐美。


大青島老徐

表面功夫多於實際效果,日本軍工高端高價,單一不全面,和印度的需求有落差,政治上日本影響力不大而且越來越小,印度雖然有東進的圖謀但是國內局勢紛亂,周邊也無法掌控,兩國面對中國也有明顯軟肋,中國的對策應該是靜觀其變,在其周邊打入更多的楔子。


老汪198703932

日本處心積累巴結所謂文明古國印度。其狼子野心是在世人面前製造與論,夾迫中國,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因此日本和印度對中國從來沒有好過。中國的這兩個可惡鄰居是夠麻煩,可喜對日本和印度都是天不佑。在世人面前日本像狼狗、印度赤條,中國雄獅威武。世人漸仰。中國加油!


AA兆全

大致有兩條:一是重視。密切關注印日戰略聯合的程度和影響,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東和南兩個方向重要國家和美國戰略支點的聯合,雙方產生的鎖鏈效應必須高度重視。二是冷靜。雙方緊密互動建立在美國主導共同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之下,這種因外部因素而產生的聯繫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只需保持一以貫之的戰略佈局和定力,自會瓦解。一句話: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