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國矚目!《中國教育報》重點報道這項舉措,向全國推廣“常州Style”!

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国瞩目!《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这项举措,向全国推广“常州Style”!

備受矚目的高考剛剛結束

常州的一大教育創新舉措

又強勢登上《中國教育報》重點板塊

受到全國的矚目

常州教育的經驗向全國推廣!

↓↓↓

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国瞩目!《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这项举措,向全国推广“常州Style”!
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国瞩目!《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这项举措,向全国推广“常州Style”!

近日,江蘇省常州實驗初級中學的男子籃球隊在2017-2018李寧杯中國初高中籃球聯賽中拔得頭籌,這是他們繼2018Jr.NBA(全國校園籃球聯賽)江蘇蘇南賽後短期內的第二次奪冠。

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国瞩目!《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这项举措,向全国推广“常州Style”!

賽場上,小球員們的優異表現被人們解讀為常州實驗初中“慎獨態度、合作精神、家國情懷、公民素養”培養目標的充分體現,而在常州市教育局局長杭永寶看來,這更是剛剛進入常州“新優質學校”家庭的新成員為“高品質”書寫的獨特定義。

2016年起,常州市教育局啟動義務教育“新優質學校”創建工程,經學校自主申請、主管部門推薦、市級現場評估等環節,目前全市共有21所中小學被評為新優質學校”。

當前,“新優質學校”的提法並不鮮見,

上海、南京等地均有涉及,在這樣的背景下,

常州為何要創建“新優質學校”?

這些“新優質學校”究竟“新”在哪裡?

“優質學校”基礎上的高品質發展

01

在上海

在上海,“新優質學校”指的是一批不挑生源、沒有額外資源、沒有深厚文化積澱的中小學,人們從關注和研究學生著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選擇和多樣的教育體驗,實現了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的顯著提升。

02

在南京

在南京,“新優質”的概念則與薄弱初中緊密聯繫,指的是通過“以學定教”等方式,原本薄弱的初中實現了教學質量的明顯提升,徹底翻身成為“新優質初中”。

03

在常州

在常州,“新優質”的含義則完全不同,它意味著在原來“優質學校”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品質”發展。

提及創建“新優質學校”的初衷,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常仁飛這樣解釋:

2006年,常州將原本江蘇省內用於評定“實驗小學”和“模範初中”的標準相結合,整合成為常州市“優質學校”的評估標準,引領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發展。

經過10年的努力,在常州327所義務教育學校中,共有301所被評為優質學校;在優質學校上學的學生,佔學生總數的95%。

“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新問題也隨之而來。進入“十三五”後,這些優質學校該怎樣發展,如何才能更好地滿足老百姓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

基於此,常州市教育局提出了“新優質學校”的創建任務:在5年時間內,創建100所“新優質學校”,推介100位校長的辦學思想,打造100種學校的特色文化。

“新優質學校”的評估標準有三個維度:

標準化、高品質、影響力

這標準看似簡單,但要全面達標並非易事。比如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由於辦學質量好,是老百姓心目中

“一等一的好學校”。也正因此,學校的擇校率相對偏高,班額相對較大,在“標準化”評估中碰了一鼻子灰。“後來學校努力整改,在擇校率、班額都符合規定後,才成為我們第一批‘新優質學校’裡唯一的初中。”常仁飛說。

與人們傳統觀念中條件好、教師優、孩子成績好的優質學校相比,新優質學校強調的是“高品質”,體現在具有高品質的辦學理念、校園文化、教師發展、課程建設、學生成長等方面。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衛國這樣評價:

以標準化建設為基礎,致力於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同時致力於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品質,重視和加強初中質量內涵提升。

課程是推動“新優質”發展的重要載體

新優質學校究竟“新”在哪裡?

常州市教育局將“新優質學校”的創建經費列入年度部門預算,給予每所“新優質學校”20萬元的資金支持,鼓勵其以項目為載體,開展契合實際的課程研究。同時成立由課程專家、教學專家、教研人員、家長代表等組成的專家指導委員會,給予最精準的指導。

各個學校在梳理原有的校本課程的基礎上,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學生生源構成特點有機融入課程建設中,實現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在學校層面上的整合,由知識為本轉向以人為本,構建適合學生髮展的課程體系。

局前街小學是第一批被評為“新優質學校”的6所中小學之一,該校通過節律課程探索兒童教育新動態。節律課程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打破以“考試周期”為線索的校園生活節奏,打造包括以季節為縱向線索的“自然節氣生活”模塊,針對學生期初入學、期中轉換、期末總結的“學期節點生活”模塊,以及構建人與社會有機融合的“人文節慶生活”模塊。

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国瞩目!《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这项举措,向全国推广“常州Style”!

剛被評為“新優質學校”的武進區實驗小學,則通過樹立“大品德”課程理念,寓德育於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勞動和社會活動中,多形式地開展有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如開設三講堂(教師道德講堂、學生道德講堂、家長道德講堂)、策劃四賽事(好聲音、吉尼斯大賽、魅力主播秀、零零故事會)、舉辦五大節(讀書節、向善節、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等。

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国瞩目!《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这项举措,向全国推广“常州Style”!

“新優質”發揮著示範引領輻射作用

隨著“新優質學校”逐步走向成熟,也出現了質疑聲:“新優質”會不會引發新的“擇校熱”?對此,杭永寶表示“並不擔心”,因為創建“新優質學校”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它們能形成一種高品質的帶動力量,為兄弟學校提供幫助,共同發展。

青龍中學(二十四中天寧分校前身)原來是一所相對薄弱的公辦中學,本土生源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接近1∶1,且本土生源不斷流失。但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考報名人數407人,新招收的初一學生卻達到608人。

學校的脫胎換骨,得益於“新優質學校”二十四中學的有效幫扶。從2014年開始,二十四中利用自身優勢,以開放的心態幫扶了一批學 校,其中就包括把青龍中學納入集團校,同時將“雅慧課程”體系、“情智生長課堂”研究、“協商式分層走班教學”模式以及優秀的教師團隊帶給後者,對其採取一體化管理。經過幾年努力,二十四中天寧分校贏得了家長的好口碑。

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国瞩目!《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这项举措,向全国推广“常州Style”!

(覓渡橋小學創造性教育戲劇展示活動)

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国瞩目!《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这项举措,向全国推广“常州Style”!

(勤業中學的花樣跳繩課程展示)

據杭永寶介紹,在制定“新優質學校”計劃書時,教育局就有意識地均衡區域發展,將創建任務分解到了每個區域,希望學校通過開展集團共享、結對幫扶、學校開放等活動,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我們建立了一個‘1+3’機制,一所‘新優質’學校至少牽手3所兄弟學校共同發展,這樣一來,100所‘新優質’就可以推動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的發展。所以,創建‘新優質學校’的最終目的,是讓老百姓心中的‘名校’遍佈城鄉每一個地方。”杭永寶說。

從“優質”到“新優質”的跨越

常州教育的經驗向全國推廣

讓老百姓心中的“名校”

遍佈城鄉每一個地方

我們一直在路上

重磅!常州教育又被全国瞩目!《中国教育报》重点报道这项举措,向全国推广“常州Styl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