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為什麼要追求“柔弱”

道教是以“不爭、處下、謙讓、柔弱”為教義。值得指出的是,其中的“柔弱”不是“軟弱”,更不是“懦弱”。而是主張其行為不能太剛強、太張揚,因為“剛”者易折,而“強”者易失。

修道為什麼要追求“柔弱”

故道教不但不主張剛強、張揚、鋒芒畢露,反而要求“柔弱”,甚至還要以比柔弱更“柔”的“水”,來做為修道者效仿、踐行的標準和方法。《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也就是說,唯有最柔弱的“水”才符合大道。它不剛不強,不詐不偽;能漲屈窪,隨方就圓,總利萬物而不相爭。這才是最上的善、最高的德。

學道、修道,就必須依“水”性為標準、為榜樣而真履實踐。以期甘願“處下、居後、不爭、寡慾、知止”。以“柔弱”、“不爭”涵養自我;以“上善若水”、“濟世利人”成就自我;以“剛強、張揚、爭名奪利、背道違德”來反觀心志,檢驗諸魔,從而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只有做到“柔弱不爭”的人,才是符合大道的人。《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夠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得道”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