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機械cax360第356期】“在半導體產業不知道張忠謀,相當於在軟件業不知道比爾·蓋茨。”昨天,被譽為臺灣“半導體教父”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正式退休。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由於半導體不像手機、電腦等產品那樣直接面向普通消費者,張忠謀的認知度沒有像喬布斯那麼高,但是他身上有諸多極具傳奇色彩的故事,不得不提。

01 執掌臺積電30年

張忠謀領導的臺積電囊括全球逾半的晶圓代工市場,公司員工已從初期的100多名擴增至4.8萬人,2017年獲利3431.1億元新臺幣,是臺灣最賺錢、繳稅最多、市值最大的企業。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張忠謀1931年生於浙江寧波,為避戰亂,年少時隨家人輾轉遷徙。18歲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後轉學至麻省理工學院,專攻機械工程。1955年,張忠謀進入一家電器公司的半導體部門擔任工程師。此後,張忠謀加入德州儀器,勤懇工作二十多年,後出任資深副總裁,成為公司第三號人物,期間獲美國斯坦福大學電機系博士學位。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德州儀器工作時期的張忠謀

1985 年,張忠謀聽從時任臺灣行政院院長孫連璿的勸導,辭去了美國通用儀器公司首席運營官的工作,回到臺灣擔任工業研究院院長,直接負責晶圓生產事務。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晶圓是芯片製造的根本,大規模生產晶圓涉及到的步驟和工序非常複雜。簡單來說,是先從二氧化硅礦石,使用一系列化學和物理冶煉的方法提純出單晶硅片。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單晶硅片

這些硅片還要經過多次蝕刻、光罩等處理,將微型電路覆蓋到表面上。最後還要通過嚴格的測試、切割、封裝、再測試等工序才形成了一枚最終可用的邏輯芯片。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張忠謀仔細考察過後,決定創辦一家只從事芯片製造和封裝測試的公司,命名為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

張忠謀知道,又做設計又做製造,顯然無法跟規模較大的傳統半導體公司競爭。他想出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首創半導體晶圓代工服務。讓半導體公司專注於設計,而製造就交給臺積電。跟普通的代工不同,臺積電也要自己開發新技術,並保證製造水平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在創辦的第一年,臺積電的工廠只有 3 微米和 2.5 微米兩種生產工藝,全年產能不到 7000 片六英寸晶圓,良率也不高,基本接不到大公司的晶圓訂單,整個公司在以虧損的狀態運行。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年輕的安德魯·格魯夫

轉機發生在 1988 年,英特爾 CEO 換成了更年輕的安德魯·格魯夫。他和張忠謀私交甚好,受邀到臺灣參觀臺積電的晶圓工廠。他發現臺積電晶圓生產工藝比當時的英特爾落後兩代半,但最終還是將一部分生產任務分派給臺積電。這個消息在整個半導體行業形成了示範效應,主動來找臺積電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也多了起來。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1998 年,英偉達同臺積電達成戰略合作,將所有的圖形加速顯卡交給臺積電生產。雙方合作的第二年,英偉達率先提出了 GPU(圖形處理器)概念,可以幫助 CPU(中央處理器)分擔一部分圖形動態渲染等計算任務。這個概念後來被整個半導體行業所採用。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臺積電收入額(單位:百萬美元)

有了英特爾、英偉達等成功的客戶案例,臺積電的晶圓代工模式迅速被半導體行業接受,接到的大訂單也越來越多。

經過30多年的發展,臺積電已成為半導體代工行業的霸主。“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外媒曾這樣介紹張忠謀。作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的開拓者,他在半導體產業界擁有不可磨滅的地位。

02 臺積電面臨諸多挑戰

2005年,74歲的張忠謀曾宣佈退休,但由於受金融危機影響,臺積電經營陷入困境,他只得於2009年重新復出。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重回前線的張忠謀不僅面對金融危機引起的IT支出下降,還有40納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的1/2000)製程良率低的問題。經過努力,40納米原來僅為30%的生產良率兩個月內即攀上60%的正常水平,臺積電的收入和利潤隨之回升。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臺積電面臨挑戰其實在這幾年張忠謀領導下就已出現。2009年臺積電的重要技術人才梁孟松出走,梁孟松為臺積電在研發0.13微米以及更先進工藝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也是16nmFinFET工藝的技術領導者之一。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三星在14/16nmFinFET工藝上領先臺積電約半年時間,自那之後它在10nm工藝上再次取得率先投產的優勢,在當下雙方競爭激烈的7nm工藝上三星較臺積電先1年時間引入EUV技術,EUV技術對於5nm及更先進的工藝製程極為重要,這意味著三星很可能在接下來的5nm工藝上將再取得對臺積電的領先優勢。

半導體教父正式退休,56歲創業卻成1.3萬億芯片大王!

中國大陸在芯片代工市場有中芯國際(2017年是全球第五大芯片代工廠),梁孟松加入了中芯國際擔任聯合CEO負責技術研發,在梁孟松的領導下中芯國際正努力推進14nmFinFET工藝的研發,基於本地化優勢中芯國際在中低端市場上給臺積電帶來壓力。

張忠謀退休之後,外部競爭和內部人力將成為臺積電的兩大挑戰。三星在技術上緊緊追趕臺積電,中芯國際雖然暫時落後,但是在大將的帶領下技術推進也很順利,未來分食臺積電市場的可能性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