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馬達攪動通信業,5G將有智能大腦

AI马达搅动通信业,5G将有智能大脑

“AI發展已經到了必須能夠回饋商業價值的時代。”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與智慧應用研發中心負責人馮俊蘭日前如此表示。怎樣回饋價值?對基礎電信運營商來說,就是要將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客戶服務、網絡服務中AI能夠實現的各種能力,集中在一個平臺,以大規模數據的訓練,形成在電信網中可大規模推開的AI應用。面向下一代網絡,人工智能將是重要的賦能技術,因此從現在開始就要打造下一代網絡的“AI大腦”。

用統一AI平臺支撐業務需求

在微軟小冰出現之後,運營商已經嘗試在網絡運維和服務中引入人工智能,三大運營商也都有自己的智能服務機器人與客戶進行交互提供服務。目前,運營商的人機交互機器人也是全球服務量最大的機器人。現在運營商集中精力研究的是如何在運營商網絡中也引入AI,在網絡優化方案、網絡運營維護、下一代網絡建設中,實現更多的智能。

從中國移動來看,其現網結構複雜,基礎網絡“四代共生”(2G/3G/4G/5G),核心網演進“十域並存”,現網運維面臨著強度大、人員不足、流程差異大和複雜度高等挑戰。中國移動已經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如故障領域的網絡告警自動關聯故障和投訴智能化定位、性能領域的路測問題智能化定位、資源領域中利用圖像分析技術實現家庭寬帶安裝和客戶服務的自診斷和監督等。這些還只是初步應用。

目前中國移動結合公司網絡、業務及服務三大板塊,對端、管、平臺、上層業務等十大領域進行全面智能化佈局,從端側的傳感設備、智能手機和智能硬件,到管側的4G、5G、蜂窩物聯網、家庭寬帶,再到平臺層的雲計算、大數據,直至業務和服務,業務線條分很多方向。中國移動希望首先實現自動化的網絡運營,然後在客戶服務中推動自動化技術,此外也在考慮如何用智能化技術支撐市場做出智能化的決策、管理和營銷。

因為涉及多個方向、多種業務,運營商網絡的智能化過程可能很複雜。馮俊蘭和她的同事把利用AI做智能化歸結為兩個核心,一是大量的數據,二是基於數據的分析和決策,從而使過程簡化。目前中國移動提煉出來一個比較通用化的分析平臺,利用這一平臺統一來分析上層的應用。AI統一平臺中有多個知識庫,這些知識庫對應每一項業務。

從實驗室到實用,AI差距明顯

“雖然AI帶來的前景很好,但我們在一項一項推進的過程中,困難也不少。”馮俊蘭說,“例如深度學習、遷移學習,訓練出來的模型要放到開放場景或者轉到另外一個場景中用,就會碰到很多問題。”

在網絡維護中,如果用人工去定位網絡故障,成本是很高的,如何利用AI對故障自動定位?馮俊蘭說,我們開始用大量已經發生的故障作為樣本技術進行模型訓練,但從實驗室用到網絡中,往往會有比較大的差距。儘管如此,馮俊蘭認為利用這種算法還是要比人工更有效率。

另一種應用就是對網絡報警的處理,在網絡運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告警,很多告警是不會真正發生問題的,只是預示故障會發生。從這些大量的告警中預測到網絡故障,也是AI在嘗試做的事情。“我們應用了自然語言處理的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自然語言處理是把一個詞轉換成一個矢量,放到一些語義空間中,語義空間通過非常淺層的神經網絡就可以訓練出來。”

AI在通信網中可做的事情非常多,VOLTE語音質量的優化、網絡的優化、流量的預測、寬帶安裝診斷等,現在的難點是如何利用AI把這些需求規模化滿足。

中國移動現在正在打造的是投訴自服務機器人。傳統的做法是用戶投訴完之後,把投訴語音轉寫為文本,由專人記錄發生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隨後變成工單派發到網絡的運維人員,他利用經驗,把用戶的相關數據調出來,查找問題所在。怎麼樣把這個過程智能化?馮俊蘭認為,一是要在雲端提高語音識別的準確率,二是轉成文本之後,提取關鍵信息出來,然後再查詢。每查到一個內容,都要看到查出來的內容,基於你查到的內容做決策,這個過程前面用到識別、理解的智能,後面用到決策的智能,如果把整個流程能夠串起來,可以使投訴的解決率快速提升。

AI科技類企業也在跟進運營商的需求。科大訊飛AI研究院副院長王士進認為,科大訊飛可以在人工智能學習平臺、人工智能交互平臺上,圍繞底層計算提供核心技術。

5G網絡將有智能大腦

通信網絡正在向5G、網元虛擬化(NFV)、軟件定義網絡(SDN)等方向演進,人工智能將是下一代網絡的重要使能技術。

中國移動副總經理李正茂在世界電信日期間曾表示,中國移動正有序推進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編排、智能網優和智能網維的下一代網絡研發工作。2017年中國移動聯合AT&T推出了下一代網絡編排器開源項目ONAP,項目的主要目標是為下一代網絡構建一個靈活高效智能化的大腦,當前ONAP有核心組件23個,去年推出了阿姆斯特丹版,第二個版本北京版即將在近期推出。ONAP社區目前擁有100多個成員,包括16家通信運營商,所服務的用戶佔全球用戶的65%,這樣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充分反映了全球通信產業鏈追求一個智能化的下一代網絡的共同意志和決心。

隨著5G網絡的規模部署,未來將出現一個新型網絡。主要特點將是新節點、新連接和新控制。新節點,即所有的網絡都是新的,包括很多共建的網元,對每個運營商來說,就是虛擬化網元。新連接,是網絡的連接用軟件定義網絡的方式實現,替換掉之前更多以硬件為基礎的連接方式。新控制,就是在新節點的虛擬化基礎上,對網絡做管理編排,新節點與傳統網絡不同,需要支持跨域的編排,所以需要一個新的網絡大腦進行智能編排。

編排實現的功能是什麼?對一個新業務來說,就是業務設計和基於業務設計的網元設備連接。新編排可以使未來新業務的開通在幾分鐘之內完成。AI要在業務上線運營之後,還能夠監控它的狀態,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智能化提升業務效率,所以AI在未來網絡的控制中將發揮核心的作用。

“下一代網絡中,我們不太需要智能的網元,更需要智能的網管和智能的平臺,這將為5G的管理後臺打下堅實的基礎。”馮俊蘭認為。

AI马达搅动通信业,5G将有智能大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