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智庫:構建符合公有鏈特點的技術創新體系

赛迪智库:构建符合公有链特点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10年的Gartner新興科技技術成熟度曲線顯示,IT界已經成為全球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領域,新技術持續湧現,進而帶動形成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從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創新價值來看,有新資源、新架構、新工具、新平臺等,但這些均無法擺脫現有的IT體系及商業結構。區塊鏈作為一項新興信息技術,其核心價值並不在於原有業務效率的提升或產品質量的改進,而在於構建起一個由代碼、軟件來決定的價值體系,因此有人認為,區塊鏈改變了生產關係,也有人認為,區塊鏈是價值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總之,區塊鏈可以看作是具有顛覆性價值的新興信息技術。

一般而言,區塊鏈可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後兩者又可稱之為許可鏈。從技術角度來看,公有鏈和許可鏈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例如,在公有鏈共識算法設計中,通常都會考慮到拜占庭將軍問題,即有可能會存在惡意節點,會存在虛假信息。如不久前,有公有鏈曾經遭遇過51%的攻擊,而這一問題往往在聯盟鏈或者私有鏈中是不予考慮的,這也是為什麼往往許可鏈的共識算法是沒法應用到公有鏈中的原因。從應用價值來看,許可鏈只用於某一組織或企業內部,應用範圍有限且通常無法對當前的組織形式帶來變革,而公有鏈則不同,其應用範圍是全球性的,並有望支撐新型的商業形態。因此,與許可鏈相比,公有鏈的應用價值更大,並且在技術創新方向、技術應用形式、技術創新模式等方面有其獨有特點。

性能是公有鏈技術創新的核心

性能是當前公有鏈技術創新的核心聚焦。區塊鏈技術源於比特幣,在比特幣等公有鏈的早期發展中,由於普及度低、用戶少,從而使得鏈上的信息處理量也少,其性能上的不足並不會對實際應用帶來太大障礙。但隨著區塊鏈的普及,用戶的持續增加,傳統公有鏈性能上的不足愈發明顯,比特幣、以太坊等公有鏈經常發生網絡堵塞現象。

近期,以太坊創始人表示通過使用分片技術,甚至可以將原來不足40 TPS的以太坊網絡升級成為百萬TPS的高性能網絡。此外,通過縮短出塊時間、提高區塊大小、引入側鏈技術等方式,也可在一定情況下提升公有鏈的事務處理性能。可以說,高性能已經成為未來公有鏈發展的必然要求。

智能合約決定公有鏈的通用應用價值。公有鏈從功能上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公有鏈,這一類鏈所能支持的功能主要是所對應的數字貨幣的轉賬交易。第二類是能夠實現特定功能的公有鏈,例如,比特股具有部分數字貨幣的交易功能,斯蒂姆鏈可以支撐社交服務。第三類則是可提供智能合約的公有鏈,以太坊是其典型代表。

區塊鏈要想作成為能夠影響未來商業形態的信息基礎設施,智能合約功能就是必需條件。從發展趨勢來看,基礎公有鏈+Dapp(去中心化應用)將有望成為未來全球的經濟形態之一。但這依賴於兩方面的協同發展:一是依賴於各行業數字化水平的提升,特別是軟件定義的層次,只有實現軟件定義的行業才可能用智能合約的方式去組織、服務、管理,這也是為什麼當前金融、遊戲等領域與區塊鏈結合更為緊密的原因;二是依賴於公有鏈智能合約開發的難易度,主要的創新方向包括圖形化編程界面、移動端開發工具等。伴隨智能合約的廣泛使用,公有鏈的平臺應用價值也將不斷提升。

開源開放是公有鏈技術的創新模式

開源開放是公有鏈技術創新的唯一模式。開源的創新模式是公有鏈與私有鏈、聯盟鏈最大的不同,很多公有鏈之所以能夠在沒有組織維護的前提下穩定發展,其主要原因在於它的信任機制是建立在軟件代碼級別上的,也就是說,用戶可以不參與代碼的更新與維護,但是確實可以看到軟件所對應的真實代碼,可以通過編譯形成公有鏈軟件。

當前,全球主流的公有鏈均處在持續創新階段,沒有一條公有鏈被認為是完美的,開源通過集聚全球智力資源,賦予了其持續創新的動力。數據顯示,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公有鏈,比特幣開源項目近一年的代碼更新提交量也高達1800多個,平均每天都有5個新的更新提交。因此,要想推動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特別是公有鏈技術的創新,利用好開源平臺、培養開源意識、加大開源貢獻至關重要。

無疑,區塊鏈是未來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領域,更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平臺,其中,公有鏈的價值將更為突出。要想在公有鏈技術創新熱潮中佔據領先身位,就必須準確把握全球公有鏈的技術創新方向,認清公有鏈行業應用的核心環節,依據公有鏈技術創新的基本模式,集聚全球資源,充分發揮產、學、研等各方力量創新積極性,構建起符合公有鏈特點的技術創新體系。

作者蒲松濤,供職於賽迪智庫軟件產業研究所

赛迪智库:构建符合公有链特点的技术创新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