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敦刻爾克》講的是一場建立在失敗基礎上的勝利。

英法聯軍敗給德軍,被困於敦刻爾克;但在海陸空三地配合下,又勝利地撤出了大部分被困的聯軍。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荒野獵人》中,小李子是苦的。

一個人,在荒蠻之地中走了幾個月,還經歷了包括熊暴在內的各種荒野極限生存。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而今天說的這部電影,它的內容則兼具以上兩者。

時間是二戰,故事是一場失敗任務之後的逃亡。

而逃亡者所受的苦,甚至比小李子還慘。

逃亡規模,是《敦刻爾克》40萬撤軍的極端—一個人的逃亡。

環境,也是荒野的另一個極端--北歐的冰天雪地。

但,本片卻是改編自真實事件。

片頭字幕打出:

這個故事裡,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確有其事。

《第十二個人》

(豆瓣:7.8;IMDB:7.6)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二戰,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了挪威。

希特勒在挪威建立起了堡壘。

飛機,潛艇,軍艦,駐紮在北部地區。

1943年,由英軍訓練挪威士兵,並於3月派遣了12個挪威抵抗戰士,到挪威執行一個叫“紅色馬丁”的任務。

行動目的是為了破壞德國在挪威所建的設施。

任務徹底失敗,12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活著回來了。

本片講述的,就是這第12個人如何逃亡回來的過程。

這個人,叫揚·巴斯路德。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這個逃亡過程,如果沒有告訴您是真實事件改編,我們實在很難想象揚要怎麼活下來。

您看那逃亡路線,一路上,盡是寒冷的雪山,零度以下的冰河。

在這條路上,還有德軍在所設置的層層關卡,以及地毯式搜索。

而揚自身,還有傷痛,更不用說飢餓這些必然遇上的事了。

可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揚一個人的逃亡,竟然撐過了63天。

這一路,他從挪威逃到了瑞典,再從中立國瑞典回到英國,上交絕密文件。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豆瓣上,有一名網友對此片的評論是:

一個為了正義拼命活著的倒黴蛋。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是的,揚的遭遇,一定可以用倒黴來形容。

本來,任務失敗,逃跑還被德軍搜捕已經夠倒黴了。

但是,偏偏命運還得給他雪上加霜。

逃跑之時,揚的一隻鞋掉了。

這意味著,他得光著一隻腳在雪地裡跑。

而且,還跑不快,因為,光著的那隻腳,大拇指被德軍的子彈打斷了。

而隨之而來的,是腳上的傷不斷惡化,形成壞疽。

這導致後來的他,不得不。。。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倒黴的事,還不止如此。

為了躲避德軍的追捕,他還跳進零度以下的冰河裡面,遊了很長時間。

雪山上,德軍飛機在背後對他掃射,進而引起雪崩。

而因為接頭人的失誤,他又一個人被綁在擔架上,在雪山上呆了4天。

即使是在最後關頭,眼看就要衝過邊境了,卻又因為設備問題,九死一生。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所以,咱可以說,揚很倒黴。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能活下來,就是一個奇蹟。

這種奇蹟,並不是我們那種褲襠藏雷,手撕鬼子的神劇橋段。

抗日神劇,它的邏輯是錯漏百出的,而製造的奇觀,更多的作用是譁眾取寵。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可是在《第十二個人》中,遇到雪崩,揚並沒有爆發出驚人的戰力。

而是渺小地被身後的大雪所掩埋。

導演(《功夫夢》的導演哈羅德·茲瓦特)甚至連這樣的細節都注意到了:

揚把槍拔出來,準備掃射的時候,發現在冰天雪地下,槍已經結冰了。

開槍前,他要先在石頭上,把槍支上面的冰塊磕掉。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揚的生存奇蹟,所支撐的是強烈生存意識的精神力。

這種案例,我們也見過不少。

例如汶川地震中,就有人在廢墟底下堅持了100多個小時。

08年,美國加州,一名2歲大的幼兒,在母親去世一週後,靠吃貓糧生存了下來,直到被人發現,而孩子就是無意識地遵循了人類的生存本能。

凡此種種的例子,它說明了一個人的毅力,求生意識有多麼重要。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咱再聯想那時候的時代背景。

二戰,被德軍佔領的挪威,12個人,只有一個人逃走。

揚肩負著把一份絕密文件送到英軍手上的責任。

國家的將來,和平,可能已經犧牲的11名戰友的希望,這些擔子壓在揚的身上。

榮譽心就先不說了,至少,這些擔子甚至讓他都不敢想著死了就能解脫這事。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從側面,本片也刻畫了這樣的人物形象。

被捕的一名戰友,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卻依然用最後一口氣,保持著一個清醒的頭腦。

當他聽護士說起,揚沒有被德軍抓到之時,那繃緊的神經一下子鬆脫。

然後,這才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當然,光靠揚一個人,在那樣的狀態下,也斷難支持到最後。

所以,本片它還有另一個類型片的性質:公路片。

在揚逃亡的路上,他遇到了很多挪威的老百姓提供的幫助。

有的指引方向,有的帶他走一程,有的甚至冒險帶他走到邊境。

就像其中這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看到揚的狀態過於虛弱,於是他直接跳入水中,把揚扛在身上,帶上了岸。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而這一切的幫助,就源於德軍大肆宣告自己要找這第12個人,使得挪威人民都知道了揚。

這樣的集體自發性幫助,就和《敦刻爾克》中,很多平民百姓駕著自家的船前去營救聯軍如出一轍。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所以,這才使得揚的逃亡之旅,能在幾近崩潰的情況下完成。

一開始,受傷的揚還能走。

可到了最後,他已經虛弱得無法起身,後半程,他是完全躺在擔架上,由人抬著翻山越嶺,一路前行。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在這樣的境況下,導演依然沒有讓人物喊出高大上的口號。

更多的,是樸實無華,實實在在地做事。

有一部分,反而是帶著些許幽默。

一個人被放在雪山上四天的揚,看到接頭人,還虛弱地說:

用了這麼久,你的滑雪技術真爛。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這是一個不能死,只能努力活下來的人。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

我活著是一個奇蹟。

但後來的他,不認為自己是個英雄。

他說,那些讓他活著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用片中詩意的話來說,這些包括揚在內的人的努力,只因為:

納粹德國佔領不了北極光。

這部電影說:納粹德國不可能連北極光也佔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