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垣曲 喪偶好兒媳張引萍孝敬婆母履行贍養義務

“我64歲那年痛失長子,73歲喪失老伴,75歲又痛失次子。大兒子45歲不幸遇難,小兒子42歲溘然離世,晚年喪子、中年喪偶、少年喪父,人生的三大不幸,湊巧都讓我一家老少三代人攤上了,真是痛心疾首啊!”6月3日上午,在縣城五龍小區家屬樓中單元4層的某客廳內,現年81歲依然精神矍鑠,曾經在長直鄉西交村文家灣擔任過多年婦女隊長的郭芝蘭老人,提及不幸往事,語不成聲,幾度哽咽。

山西垣曲 喪偶好兒媳張引萍孝敬婆母履行贍養義務

“幸好蒼天有眼,讓我遇上了兩個好兒媳,大兒媳伊秀榮喪夫16年未改嫁,硬是苦撐著把兩個兒子拉扯大,現在倆孩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了。二兒媳張引萍42歲喪夫,5年來,一門心思伺候著我和一雙兒女,在人前人後隻字未提過改嫁之事,從沒發過半句牢騷。現如今,我老婆子有吃有喝,吃得開心,穿得舒暢,睡得安穩,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這全是沾了兒媳賢惠孫子孝順的光!”揮去不祥的念頭,郭芝蘭老人臉上多雲轉晴天,如釋重負地介紹道。

“我媽年輕時當過多年婦女隊長,犁耙播種啥活都幹過,什麼苦累髒罪和委屈都經歷過,上了年紀後留下不少後遺症。但我婆母個性好、人勤快、不挑剔、人緣好,我們婆媳相處幾十年從沒紅過臉,在別人眼裡看來,我們家的兒媳真的勝似親閨女。飯前徵求婆母意見,做飯燒菜考慮老人口味,婆母早在30年前就已脫落了全部牙齒,喜好吃稀飯軟食,我和嫂子做飯時時處處照顧著她,就餐時優先讓老人坐到正位,讓她先動筷子,老人不動筷子,誰也不能急著進食。久而久之,尊老敬老的規矩成了習慣,婆母在大家庭中佔據著尊長的地位,晚輩心中紮下尊老敬老天經地義的理念之根,個個對奶奶高看一眼,厚待三分”在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公司後勤部工作分管物業管理事宜的兒媳張引萍雖輕描淡寫但言語卻頗有分量。

“據說,在老家西交村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做兒女的必須寫出贍養老人書面承諾書,由支村兩委安排一名黨員負責全程監督。在制度約束和全民監督下,西交村有33戶41人主動演繹著贍養老人的鮮活事例,我和嫂子只是履行了贍養的義務,加之,我每天堅持按時上班,在尊老敬老方面做得還很不夠,還要向表現突出的典型人家學習!”張引萍謙虛地說。

“丈夫過早撒手人寰,作為妻子,代夫贍養老人責無旁貸、義不容辭。人人都會老,人人都要經歷年老體衰的過程,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母親的一定要給兒女樹立身邊的榜樣,給家庭立個好規矩好家風。”言猶未盡,張引萍以小見大坦誠直言:“社會上竟有個別做兒女的不履行贍養義務,把年事已高的雙親推給社會,推向政府,太沒良心沒道義沒人味了。我和嫂子代死去的丈夫盡孝,主動履行贍養義務,不給政府添麻煩,不給社會增加負擔,是為了傳家風樹新風,是為了教給孩子為人做事處世的道理,更是為了將兒子培養成‘鐵肩擔道義’頂天立地敢擔當的男子漢大丈夫!”弱女子張引萍的一席由衷之言不由得讓人刮目相看。

“家中有老是個寶,我和兒女一定尊敬老人善待老人愛護老人,飽經風霜磨礪的老母親一定會在其樂融融的大家庭中歡度餘生,安享晚年!”賢惠媳婦張引萍的道別語讓筆者內心頗感欣慰。(文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