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領袖的國學品質——讀《樑家河》有感

人民领袖的国学品质——读《梁家河》有感

一口氣讀完《梁家河》,意猶未盡,就讀了第二遍,感慨良多。從那段特殊的歲月,從那一個那一群年輕人的成長,我看到的、想到的絕沒有這麼簡單,這裡僅就我從中感悟到習近平同志的優秀國學品質與大家分享。

一、做一個有理想的人

人民领袖的国学品质——读《梁家河》有感

有理想的人,就是君子,不僅要合乎社會道德規範,而且要合乎理想狀態。儒家所要求的的理想之一就是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習近平同志講:“我到農村插隊後,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我並不覺得農村七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現在條件這麼好,大家更要把學習、把自身的本領搞好。”只有把自己管理好的人,才可能管理好家庭、社會、國家。習近平同志就是在當年那種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磨鍊自己,儘管“受紮了”,但正如他自己所說:“那可是採菊東籬下,愕然見南山。也正是這些懸崖陡壁,磨鍊著我的意志。”也正是在那時“他就下定決心,今後有條件有機會,要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這也就是他當時的理想之一,也正是有這一理想,他才能一步步走到人民領袖的今天,也使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中國夢,是習近平同志的理想,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理想。

二、做一個一心為民的人

人民领袖的国学品质——读《梁家河》有感

先秦儒家的群眾責任觀所彰顯的就是愛眾、得眾、濟眾、容眾和從眾,所表達的就是對廣大民眾的關愛和對民眾力量的認同。對現實的意義正是因為我們的一些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不體察民情,群眾觀念淡薄,不僅對群眾的事漠不關心,更是利用手中的權力違法犯罪、欺壓百姓。借鑑學習儒家的群眾責任觀,有助於我們群眾情懷的培養,從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習近平同志梁家河的七年歲月可以看出,他對人民群眾的感情何其深厚,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何其努力。身體力行打壩造田,千里奔波學習沼氣技術,排除困難辦鐵業社、縫紉社、代銷店……處處體現著他的為民情懷。

人民领袖的国学品质——读《梁家河》有感

走進梁家河,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口甜水井,那正是習近平同志帶領著梁家河的村民打下的一口井,就是幾十年後的今天,這裡的人民仍然在用著這口井。飲水思源,這份為民情懷人們怎能忘記?

三、做一個有責任的人

人民领袖的国学品质——读《梁家河》有感

儒家講究“天命”,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生下來就有某種責任在身上,不僅僅是自我成就,光宗耀祖,更要對社會、對歷史和未來有所使命。無論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人,過去的、現在的還是未來的人,都要有責任感,這叫心懷天下。就是要我們有理想、有抱負,要意識到自己的使命和責任,併為之而奮鬥。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時的責任就是讓這裡的人民過上好生活,有了這一責任,他排除種種困難,想盡一切辦法打壩造田、建磨坊、菜園,就是給獎勵的三輪摩托車也讓他換成了更加實用的鋼磨。在即將離開梁家河時,也要選出能夠勝任的村支書,就是離開梁家河後也時時牽掛著這裡的人們,四封回信,句句顯露出他對這裡的關愛之情。也正是梁家河歲月的經歷,更加堅定了他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正是他對中國實際的瞭解和深深紮根於群眾的思想,才有了現在精準扶貧等一項項心繫百姓的國策出臺。為國為民就是他的責任和使命。

四、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人民领袖的国学品质——读《梁家河》有感

習近平同志講:“上山下鄉的時候,我15歲。我當時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還輪不到我們去做,我們現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讀書、修身。”梁家河的人都知道近平好讀書,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讀書很難,堅持讀書更難,而他一直保持著讀書的習慣,因為“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他長期堅持讀書,才能夠在很多中外重要的場合,名言警句脫口而出,才能夠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自信而強大的氣場。他在梁家河過了“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思想關,”實際上也是他修身的過程。“我就是一個農民。”樸實而堅定的話語,正反映出他的情懷和修養。多年以後,當他再次回到梁家河,由衷地說:“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面對梁家河這所他曾經的“學校”,他說:“最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可以看出,一位人民領袖,不是天生就是領袖,而是從修身開始,做一個有修養的人,才能不斷成長。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與進步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做一個講團結的人

人民领袖的国学品质——读《梁家河》有感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習近平同志說:“我父親經常給我講團結的道理,要求我們從小就要做講團結和善於團結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給人方便,自己方便,用他的話,就是做每件事不要只考慮自己願意不願意,還要考慮別人願意不願意,因為你生活在人群中,什麼事情都以自己為主,就是不行的。”也正是帶著這樣的團結觀,習近平同志與梁家河的村民們打成一片,自覺地融入到這個集體,同呼吸,共命運,使自己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農民。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梁家河的村民團結一心,同甘共苦,漸漸的走出了貧困,到今天,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經超過兩萬。有人這樣評價習近平:“在習近平眼裡,沒有高高低低,沒有看得起誰,看不起誰。他待人講話,總是面帶笑容,總是很和氣。”而“能團結人”也成為習近平同志鮮明的領導風格之一。

人民领袖的国学品质——读《梁家河》有感

全媒體平臺

黃龍宣傳新浪微博

黃龍宣傳今日頭條

人民领袖的国学品质——读《梁家河》有感

黃龍宣傳天天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