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作者/移星月

“用一个APP承接所有的作者和读者,可能不是那么好的一条路径,我们选择用多个APP来做。将来阿里文学也会延续多款产品+数个拳头产品的模式去发展。”

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事实上,就在推出天猫图书的前两天,阿里文学还推出了一款叫“妙读”的读书产品。至此,阿里文学下面的阅读产品已经包括了: 书旗小说,淘宝阅读,优酷书城,PP书城以及妙读,天猫读书等一系列的兄弟产品。

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潮流:纸电一体大趋势

线上购买,已经成为图书购买的主要阵地。

根据第三方数据,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803.2亿元,线上450亿,线下超过310亿。

这其中,坐拥1.2亿读者的天猫图书,2017一家的码洋占比就达到了线上销售的50%以上。

但在天猫读书的发布会上,阿里文学CEO宇乾表示,这还不够,这个市场依然没有充分开拓出来。

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阿里文学CEO 宇乾

“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但文字媒介在这个时代并不占优势。我们的消费者在选择文字类消费的时候,只有纸质书单一的选择。这不利于文字的快捷的、广泛的传播。”

在宇乾看来,今天手机无处不在,一个读者手上握着一本书的概率,是远小于手上握着一个手机的,而将来,可能不是手机,是别的互联网产品,比如说智能眼镜,比如说智能耳机,这些东西成为阅读媒介。

阅读的本质是不会变的,阅读的场景是需要随着潮流发展的,而阿里文学想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去触达不同的阅读场景,提供给消费者。

那么,既然如此,在已经存在书旗小说等手机阅读APP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再推出一个“天猫读书”呢?

这就要谈到纸质书用户和电子书用户的区别了。

宇乾称,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电子书,事实上就是通俗文学,而人们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娱乐,而传统出版为代表的纸质文学更偏向严肃文学,而严肃文学的读者,其阅读主要目的在于知识获取。

这两种用户之间,并没有一个截然的分割,有调查显示,有55%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同时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天猫文学总经理灰衣则表示,千禧一代正在成为线上购书的主力人群,另一方面,他们也更倾向手机集合阅读器功能,获取更多类型的电子出版物。

这就造成了一种割裂的需求,以千禧一代为例,这部分人的纸书消费以学习类读书为主,在某些时候,他们可能处于一些纸书阅读的场景,譬如做题,但在碎片化的时间段,他们更需要电子化的单词书,来学习一个单词。

事实上,纸电一起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主流场景,

那么要如何服务于这些混合需求的用户,以及对纸质书内容的电子化有强显性需求的用户呢?

显然,“用一个APP(书旗小说)承接所有的作者和读者,可能不是那么好的一条路径,我们选择用多个APP来做。”宇乾如此表示。

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于是,主要服务于纸书读者、严肃文学的作者,出版社的天猫读书,应运而生。

不过,纸书也好,天猫读书也好,宇乾表示,阿里文学做的,始终是产品本质上的东西。

“怎么让大家在这里更好地进行品质阅读,服务好出版社,服务好书商,让他们更便利、更快捷、更好的把自己的优质内容放上来,这是我们的初心。”

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以电子化推动阅读产业升级

“将来在天猫读书上能看到的电子书的品类、种类以及数量,我们有信心是最多的,最全的。

灰衣表示,天猫图书有1亿多的消费者,3000多家民营书商、国内外超300多家主流出版社,这套生态体系会完全接入到天猫读书。

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我们将以平台模式打造电子书的供应链,也许在消费者的体验方面,现在大家都是一个水平线的,当这么多从业者共治的时候,我相信这款产品未来的几年之内会有一个新的高度。”

而在宇乾看来,天猫读书是阿里文学的基因+天猫读书类目的基因结合产生的一个新生儿。它可以为内容方提供渠道分化和建立数字阅读分销、代销体系。为销售方提供阿里生态全域营销、扶持计划、产品支持。未来还会发展包括听书、知识付费、AR看书等丰富场景。

“这款产品所具备的优势是非常强大的,我也不认为这种优势是其他产品能具备的,它的未来空间极其巨大。”宇乾如此表示。

而具体到创作者,读者,出版社,他们又能从天猫读书上获得什么呢?

在宇乾看来,助力纸质书的电子化,就是在推动整个阅读产业升级。

“我们消费一本纸质书的时候,我们的分享,我们的读书笔记,我们的观看记录很难被记录,学习知识、娱乐需要分享,需要记录,需要传承。”宇乾表示,对读者来说,纸书电子化将让人更方便的、更快捷的,更淋漓尽致的享受一本书。

对于文字创作者而言,纸质书电子化的优势于数据化运营下,对创作的数据的反哺,“当你用电子阅读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你关注哪个专题的时间更长,你在哪个段落评论最多?这些信息可以用数据的方式反馈给我们的作者,能够让作者、作家能够更精准、更明确的来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更受欢迎,什么样的创作手段能更加增加成功的机率?从而更精准的、更完善的来创作自己的下一部作品。”

同样受益于的,还有IP孵化,宇乾表示,光靠纸书的传播方式,在物理空间上、速度上、效率上、触达人群上、精准营销上各方面还是受到限制的,如果把纸电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们能够有更多的手段,更精准的千人千面的触达人群,获取人群多了以后,传播效率会更快,从而更快地促成IP的养成。

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新零售+电子化,共同助力纸书销售

打开天猫图书,你会发现一些大型图书自营平台,如当当、亚马逊、博库、新华文轩等也都入驻了天猫。而人民邮电出版社、清华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主流出版社,也纷纷在天猫设立了官方自营店。

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毋庸置疑,天猫图书已成了线上图书销售市场的第一销售平台。事实上,过去的6年,从2012年的码洋20亿,到现在的超过300亿。天猫图书的码洋增长了不止10倍。

尽管如此,灰衣却依然感到焦虑。

灰衣的疑惑在于:纸书市场的潜力是否就这么大了吗?

“后来我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哲学问题,到底是我们被市场所拉动,还是说我们助推了这个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

将书店和新零售结合起来,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线下售书渠道,成了天猫图书在图书市场的发力店之一。

灰衣表示,目前天猫在线上对于图书行业的赋能已经做得比较好了,但在线下还有4成的书店,以新华书店为首,同样需要赋能。

灰衣将线下书店分为三个版本,1.0版本就是简单传统意义上,2.0即所谓最美书店,包含了人文、休闲等艺术化的东西。“我们希望能打造出一个3.0的版本。在原有2.0的基础上加入数据的东西,读者能知道别人怎么看这本书,商家会知道进来的用户碰了哪些书?他也可以根据周围3、5公里大家喜欢什么样的书来补货等等。”

除去新零售,在灰衣看来,突破纸书销售市场瓶颈另一股力量,就在纸电一体化。

上线天猫读书,进军数字阅读,阿里文学的版图有多大?

有人担心纸书电子化会进一步压缩纸书的市场,但和直观感觉不同,灰衣表示,用户通过对电子版的试读,会缩短其购买纸质书的决策路径,而电子版的分享功能,也会为纸质书购买的带来全新的需求。从天猫图书的数据上来看,人们对纸质书的消费其实并没有减少,每年还是在往上走,虽然增长的比例和速度在持续的放缓。

阿里文学CEO宇乾则表示,营销学上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只卖纸书跟只卖电子书的方式,跟搭上纸书和电子书共同卖的方式来比,用户最容易接受的其实是纸书+电子书一起消费。

“我们在实践中也真正的体会到,纸电一体不仅没有缩小实体出版,反而增加了整个文字消费的物理空间,提高了天花板。所以纸电一体并不是,也不会,也不能把实体出版给缩小或者让它消亡。”

无论是纸书电子化,还是新零售,宇乾表示,阿里文学的心态都不是投资,而是做实业。

“投资的心态可能是为了赚钱,赚完钱我走人。我们进入这个行业不是来玩的,是来做事业的。不要看现在市场是多大,增长是多少,不一定,当一个领先的东西进入行业的时候,你会改变这种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