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就在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的當下,我們需要更加清楚的瞭解美國的利益訴求和經濟“軟肋”,方能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談判方案。

今年二月,美國白宮向國會提交基建設施投資計劃,計劃未來十年內利用2000億美元聯邦資金撬動1.5萬億美元的地方政府、社會和個人投資,以改造美國年久失修的公路、橋樑、機場及管道等基礎設施。

雖然基建行業存在已久,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人與貨的流動和萬物的互聯互通早已有了更廣闊的含義。

更重要的是,基建不但自身可以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還能拉動各行各業的發展潛力,這或許才是特朗普如此在意基建的原因。

近日,一家投資機構Miller/Howard Investments給出了他們眼中美國基建背後的投資機會,讓我們一一拆解,來看看美國基建大翻新對於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到底意味著什麼。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根據這份報告,美國基建的投資主題可以分為五大類:公用事業、通訊、能源基礎建設、運輸交通以及基建相關服務和衍生產品。

公用事業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傳統意義上,公用事業是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水、電、燃氣等公共性質服務的行業。然而隨著電動車的普及,可再生能源應用的增長,美國頁岩油氣開採量的增加以及智能電網技術的發展,公用事業被賦予了新的內涵。

以電力為例,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行業崛起意味著汽車行業開始了從燃油驅動向電力驅動的遷移。假設美國所有的小轎車都是電動車,那麼美國的用電總需求量將在目前的基礎上提高25%。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而從供給方面來看,可再生能源逐漸成為發電的主力軍。在2015年和2016年,美國風能和太陽能佔到了新發電量的60%以上。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而在對接供給和需求之間的電網方面,美國能源部前期頒佈了《2030電網》規劃,提出到2020年,半數的電力要經過智能電網(Smart Grid)輸送,至2030年要達到100%電力通過智能電網輸送的目標。

通訊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在通訊行業,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將導致對5G技術的需求激增。

據預測,2016年全球無線網絡的流量增長速度為每月96EB(也就是1024x1024個TB),預計2021年將達到每月278EB。

這三倍的需求提升就是5G技術爆發的原動力。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作為全球科技的領頭羊,今年3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簽署了一項涉及1.3萬億美元的5G法案--《Ray Baum Act》。該法案新增了美國的5G 頻譜,並規定開放市政設施以方便5G基站的部署,同時大幅縮減了5G小基站部署的行政審批程序。

美國各大運營商也對即將到來的5G部署摩拳擦掌。T-Moblie表示今年將在30座城市部署5G,AT&T也宣佈今年晚些時候會在亞特蘭大、達拉斯等數十個城市推出5G商用服務。

這些技術時代的基礎設施建設一定會給市場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只不過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中興已經基本確定無緣此輪建設,尚有華為可以一戰。

能源基礎設施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隨著頁岩油氣產業的蓬勃發展,能源行業對美國重新變得重要起來。目前美國境內的石油鑽井數重新回到700多個,是2016年2月份油價最低時鑽井數量的兩倍。

美國本土的天然氣資源更是豐富,市場預測2020年美國天然氣出口量就將達到900億立方米,成為全世界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

要知道,四年前的2016年,美國還沒有任何天然氣的出口。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美國將在2025年左右成為能源淨出口國。一方面美國得益於頁岩革命成功帶來的技術進步紅利,國內能源供給不斷加大,另一方面嚴格的環境政策以及不斷提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減少了能源需求,供給側與需求側同時發力,幫助美國實現能源獨立。

數據顯示,美國在2013年到2030年的4.6萬億美元基建資本開支中,油氣基建將佔到60%。更誇張的是,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增長空間到2040年還可以增長數十倍。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天然氣的預計出口量非常龐大,但配套的管道設施如果跟不上的話,運輸則會變成一個很大的問題。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除此之外,美國年久失修的道路、機場等設施也為數眾多。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針對美國2017年的基建水平打分,評級為D+。這代表美國基建的平均水平低於標準要求,大多基礎設施都已老化,並存在隨時坍塌的風險。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對於美國的基礎建設,網絡上有一組廣為流傳的數據:

  • 美國每4座橋中就有超過一座橋的橋樑超過了50年的使用年限,且從沒有翻修過。

  • 美國道路和交通運輸建設者協會統計,目前美國大約有56000座橋樑有“結構缺陷”,而每天車輛穿過這些橋樑的次數高達1.85億次。

因此,無論是和“嬰兒潮一代”同歲的橋樑道路,還是埋在地下的水利、石油管道翻新,都將給全球的建築工程公司帶來巨大的機會。

交通運輸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交通運輸行業的主要增長驅動力來自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基於雲計算的物流服務,快遞服務以及智能倉儲。

簡言之就是,隨著電商和物流服務的發展,快遞行業的需求激增,進而運輸量加大,基礎設施自然也需要完善。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Miller/Howard Investments數據顯示,美國在2010年到2016年的快遞包裹數量增長了30億個,而2020年全球電商的銷售額將是2010年的4倍。

因此,整個行業的繁榮使得市場對倉儲和交通運輸的需求大幅增長,而在技術時代,這一領域的投資將由重資產模式向提升效率模式轉變。

基礎設施相關服務和衍生品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基礎設施相關服務和衍生產品主要圍繞著5G、大數據、物聯網和自動化設備展開。

Miller/Howard Investments預測,2040年電動車銷量將會達到全球汽車銷量的54%,電動車的銷量增加勢必會增大對充電樁的需求,也會刺激對車內各種軟硬件設備的需求,進而推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美國版“要想富,先修路”,對投資者和中美貿易談判有何啟示?

另外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和各種智能APP的使用率將會更高,這樣將產生大量數據,更多圍繞大數據的基礎設施,例如IDC機房的需求也將走高。

總結

由以上分門別類的解析可以看出,簡單將美國這場轟轟烈烈的基建復興理解為“想致富,先修路”是片面的,特朗普政府真正看重的是能夠讓美國的技術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新能源、大數據,乃至5G通訊相關的基建才是重中之重。

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要投資美國的“基建概念股”,可千萬別錯誤理解為水泥鋼鐵企業買買買,信息時代的基礎元素是數據、信息和再生能源,圍繞它們開展的基礎設施才是美國基建投資的正確打開方式。

另外,特朗普的這場基建盛宴目前萬事俱備,只欠“資本”的東風,他想用有限的聯邦預算撬動大量私人資本的小九九很難成功,而這或許將是中美貿易談判中,中國可以利用的一個重要砝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