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很少得癌症?

世界蟲王


癌症並不是一個古老的名詞,它是科學發展後,我們才賦予的稱謂。癌症是人體內源性疾病,細胞分裂錯誤的可能性時時都有。在古代,其實就有很多人是身患癌症而死的,只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病因,沒有癌症的概念。


今天我們的科學技術發達了,體檢也很普遍,現在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檢出率非常高,有些癌症在早期就可以被識別出來。所以今天的人們是非常幸運的。


癌症一直在伴隨著人類發展史,科學家們發現距今180萬年前,在南非的瓦特科蘭斯洞穴挖出的人類近親足骨中,就有一種惡性癌症骨肉瘤的發生。科學家還在2700年前俄羅斯塞西亞國王的遺骸中發現了前列腺癌的遺蹟,他們發現這個老國王的骨盆和腰椎,以及上臂和腿骨中都爬滿了緻密的腫瘤痕跡。



在古代人的壽命普遍不長。死亡率很高,平均壽命很短。病毒、細菌感染這些現代人看上去很普通的疾病在古代可能都是不治之症。而癌症的高發期一般都是在人類的中年和晚年時代,很多古人都活不到一定的年齡就去世了,根本沒有機會患上癌症。


在古代中醫中就有一個字是形容癌症的,那就是“腫”,只是有些腫不是惡性腫瘤可以消退,而有些腫會致命的。事實上,我們看一些古代的文獻,有些人活的好好的,過幾個月突然病亡,還原因不明,這些多半是惡性腫瘤引發的死亡,比如明初的名相劉伯溫就可能是因為身患肝癌或者腸癌,覺得腹中有一塊石頭形成,他在短時間內快速死亡。


科壇春秋精選

癌症自古以來就有,確癌症確實主要是近現代以來才越來越多見,古人很少得癌症,這個應該是事實。其實豈止是癌症,像現在很多常見病多發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之類的,古人也很少得。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些病有個共同特點,都是慢性病為主,發病都不是急性的,需要很長的時間,以中老年以上發病為主,這這一個很重要的啟示:1、古人平均壽命短,超過四十歲的人都不太多,而癌症的發病主要在中老年以後,這就相當於是說,古人很多活不到容易得癌症的的年齡就OVER了,說白了,得癌症的“機會”比現在要少得多,活得越長,得癌症的風險概率越大,年齡本身就是癌症的一個最重要的發病危險因素之一。其實,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也差不多,主要是老年人多見,古人很少有機會活到得這些病的高發年齡。2、像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這些慢性病,除了年齡這個發病相關的高危因素,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是重要的發病原因或誘發因素,可以說,現代式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是導致近現代癌症越來越高發的更重要因素。當然,還有工業代現代化的經濟發展,環境差了,食品不安全了,致癌物增多了,這都是導致近現代癌症多發的重要原因。而相對來說,古代的自然環境更好(但生存環境並不好,威脅和危險無處不在),而且古人的生活簡單,無論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都更簡樸(但也容易營養不良,不容易得癌症,但容易有其他問題)。至於其他原因,比如古代的醫學水平低下,也沒有相關統計數據,很多人也許得了癌症,但不能診斷,也無從知道,基本是一筆糊塗帳,當然這方面不是主要原因。


腫瘤專科醫生

為什麼會比現在少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一定要說得癌症的原因,關於癌症的原因可以參考我的另外一個回答,那裡有詳細的解釋,這裡僅是大概說說。

為什麼會得癌症

得癌症的兩個因素:

第一是年齡,第二個是基因突變。

有研究表明,年齡越大,得癌症的機會越大,到40歲以上,得癌症的幾率呈指數型增長。

再說基因突變,細胞的生長是靠有絲分裂,也就是一個細胞分裂成兩個細胞,在細胞的分裂過程中,就會發生基因突變,人體有上萬個基因,其中有100多個與癌症有關,如果突變的是這100多個癌症相關的基因,那麼就會發生癌症。

只要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多,基因突變的次數就增加,得癌症的幾率也增加,這就是為什麼年齡越大越容易得癌症的原因,還有是細胞受到傷害的時候,需要修復細胞,細胞修復也需要分裂,例如抽菸的人,肺部細胞受到傷害,因為要修復肺部細胞,分裂次數就會增加,肺癌也就增加。

古人的生命

夏朝 18歲,
秦漢 20歲,
唐代 27歲,
宋代  30歲,
民國時期  35歲
2005年 71.8歲,

如果以40歲為界,你看,民國以前,根本就沒有機會得癌症,因為平均壽命還活不到40歲,囿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古人還沒有到得癌症的時候就死去了。

古代平均壽命短,是古人得癌症少的一個原因。

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關於古人關於癌症的記載呢?我們再來看看另外個得癌症的原因。

古人的生活習慣

不能說古人的生活習慣有多好,只是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一些物資還不富裕,例如說抽菸,抽菸是導致肺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古人因為沒有菸草可以抽,所以得肺癌的機會就要低很多。

但是古代已經有酒了,孔子就制定了不同社會等級的人使用不同的酒器,有武松喝酒後打老虎的演義,因為酒精傷害了肝臟細胞,肝臟細胞需要不斷修復,就導致分裂次數增加,基因突變機會增加,所以古人得肝癌的機會並不低。

但是因為壽命短的原因,一個古代酒徒於30歲死去,肝臟細胞基因突變還沒有到癌症的時候就死去了;而一個現代酒徒,因為壽命延長的原因,在古代酒徒死後的幾十年,繼續進行肝臟的基因突變,在60歲的時候終於成為癌症。

還有人說,現在的霧霾天氣,其實到現在為止,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霧靄和癌症有關,那些號稱霧靄和癌症有關的言論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古人為什麼得癌症少

所以啊,古人得癌症並不是他們比我們現代要高尚或是生活習慣要好得多,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古人壽命短,從一個細胞突變到發展成為癌症,需要漫長的過程,這中間會受到人體免疫細胞的無情攻擊,所以突變細胞發展成為癌症,無異於從非洲大草原走出來的人類祖先,如果地球壽命短的話,根本就沒有我們什麼事,更不會有環境汙染了,環境汙染就相當於地球的癌症了。

如此,現代人要想少得癌症,最好的辦法不是縮短壽命,而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細胞修復的機會,例如少抽菸少喝酒加強運動。


醫者梅廷芳

古人為什麼很少得癌症,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僅是個人看法,不一定精準,非喜勿噴。

一是古人生存環境好。空氣新鮮沒有各種汙染。沒有裝修帶來的危害。飲食都是來自於大自然賜予的天然的沒有添加劑防腐劑等化學產物。因而對身體健康沒有危害。

二是古人遵守天人合一的自然規律。由於古時代比較落後,古人遵守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不吃夜宵不熬夜。古時代沒有生產工藝和食品加工設備。飲食全部依賴於大自然。因而無法吃到鹽、糖、食用油及相關的加工食品,不存在高鹽、高糖、高油脂,相對而言與“三高"引發的疾病也是罕見的。

三是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不大。沒有工廠,也沒有那麼多生產和工作崗位。只是簡單勞動有吃有喝就行。

四是古人絕大多數從事體力勞動,風吹雨淋日曬練就了強壯的身體。

五是古時代醫學落後,沒有西醫西藥,不存在患者亂吃藥亂輸液的問題,由於是藥三分毒,他們一分都不佔。有病就吃天然的草藥。而如今的草藥大多都是人工栽培的,藥性大打折扣。(亂吃抗生素易破壞人體免疫力,而免疫力低也是癌症誘因。亂吃藥與西醫西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編者在這裡並非指西醫西藥導至癌症)。

總之,古代人為什麼不得癌症,並不是沒有癌症這個病,而是醫學落後檢查不出來,加之壽命短還沒有形成此病。其壽命短主要原因是醫學太落後,沒有現代先進檢查儀器和手段,沒有衛生防疫。遇到傳染性疾病束手無策,有急病得不到及時救治,尤其是嬰幼兒衛生保健防疫方面沒有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