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收買人心,老八收買一群人卻失敗了,老四收買一個人就成功了

電視劇《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號稱“八賢王”,處心積慮結交朝廷內外大臣,卻最終功虧一簣,與太子位置無緣。四阿哥胤禛表面上號稱孤臣,因為江南救災和追繳國庫欠款,得罪了滿朝大臣和士紳階層,但最後卻登頂大位。實際上,為了能夠在太子被廢后成為接班人,兩人都在收買人心,八阿哥見人就使殷勤,恨不得把大清國的所有官員都拉攏過來。四阿哥也在收買人心,但他只收買一個人心,那就是康熙皇帝,康熙認可了,接班的機會也就來了。

同樣收買人心,老八收買一群人卻失敗了,老四收買一個人就成功了

康熙號稱“聖君”,除了中青年時平三藩、收臺灣、攻打噶爾丹等幹了幾件大事外,他最主要的思想就是以仁治國,尤其到了晚年,導致國內吏治腐敗,外患突出,表面上是康熙盛世,實際上危機重重。康熙本人也意識到這一點,對於未來接班人的選擇,他心裡內定了幾條原則,除了正常的品德才具外,還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心懷大清江山,這是選擇接班人的第一條件,國家都不要了,還能當好皇帝?二是性格堅韌不撥。康熙對於清朝晚年的弊病一清二楚,可礙於他的“仁政”和晚年力不從心,所以他想把改革吏治的工作交給下一代。三是接班後能寬容對待兄弟。康熙晚年的“九龍奪嫡”,讓他心力疲憊,更害怕自已死後兒子們互相殘殺,所以希望能找到一個寬容他人的皇子作為接班人。

康熙心裡默認的幾條原則,看看八阿哥和四阿哥都是怎麼做的:

同樣收買人心,老八收買一群人卻失敗了,老四收買一個人就成功了

一、在對待救災和追繳欠款問題上,八阿哥看到這都是吃力不討好,容易得罪人的事,都跑的遠遠的。四阿哥在高人鄔思道的指點下,主動承擔責任,雖然得罪了滿朝大臣,卻贏得了康熙的讚譽。因為這兩件事情事關清王朝統治穩定,如果不能有效救災,可能災民起義就爆發了。而救災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庫沒錢,這又是因為官員借國庫的錢導致的。這兩次事情,雖然四阿哥用了一些不太符合規矩的雷霆手段,但卻能有效解決問題,也充分展示了他的工作能力。

二、在康熙晚年爭奪西北統軍權上,幾個阿哥都要爭搶大將軍王一職,四阿哥出人意料地推薦政治對手十四阿哥,更是得到康熙肯定。此前,八阿哥一夥人為了搶到軍權,不惜以6萬大軍的性命和國家安危為代價,最終使前方全軍履沒。看清了原因的康熙內心極為震驚,但又不得不考慮從皇子中選擇前方統帥人選。四阿哥顧全大局的做法,雖然康熙不露聲色,但心裡已經默認四阿哥為接班人了。

同樣收買人心,老八收買一群人卻失敗了,老四收買一個人就成功了

三、在對待前太子胤礽問題上,八阿哥的做法也讓康熙寒心。八阿哥要爭得太子之位,首先就得把原太子拉下馬。刑部案件爆發後,八阿哥採取誘供等手段,逼迫刑部尚書供出太子,最後導致太子被廢。康熙聽到侍衛圖理琛的彙報後,連呼“其心可誅”。

四、在對待任伯安《百官行述》問題上,四阿哥燒了辛苦得來的《百官行述》,化朝廷危機於一把大火中。但又設計讓八阿哥一黨得到了太子寄給任伯安的信,這是直接置太子於死地的罪證。四阿哥讓自己成為康熙眼中顧全大局,保護太子的好皇子。八阿哥又成為康熙眼中給太子使絆的主謀。康熙說“連胤褆也學會用心思了”,十四阿哥胤褆此時與八阿哥正走的很近。

同樣收買人心,老八收買一群人卻失敗了,老四收買一個人就成功了

五、在公開舉薦太子一事上,八阿哥拉攏了大量的朝臣和封疆大吏,弄出了高票推薦的假象。四阿哥知道自已無望,轉而推薦廢太子,表達了自己對廢太子的同情心,營造他在對待兄弟問題上“兄友弟恭”的形象。更為關鍵的是,八阿哥的高票推薦,事實上已經對康熙的帝位造成危脅,康熙為了平衡各方,最終起用了廢太子,同時也永久否決了八阿哥的接班人地位。

所以,八阿哥雖然贏得滿朝認可,卻得罪了最不該得罪的康熙帝。四阿哥表面上像一個孤臣,但卻贏得了康熙的心。在爭奪大位中,前期康熙居高臨下,各位皇子自行爭搶,到了後期,康熙也出手了,倒向了四阿哥一邊,併為他鋪好路。誰輸誰贏,一目瞭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