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冷戰格局的形成與發展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訪問美國期間發表了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史稱“鐵幕演說”。“鐵幕演說”在二戰後歷史中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被認為是正式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形勢和各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戰爭的結束,美蘇就在世界最重要的戰略地區———歐洲,形成了對峙局面。歐洲戰場的硝煙尚未消失,美國就醞釀發動“冷戰”,遏制蘇聯,並以此為煙幕,力圖把處於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大中間地帶,首先把歐洲控制起來。

美蘇冷戰格局的形成與發展

二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和軍事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與此同時蘇聯也緊隨其後。而且在蘇聯的影響下,東歐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社會主義陣營,這引起西歐的其他國家恐慌。而蘇聯的發展,也影響了美國獲得世界霸權地位的進程。他們都擔心蘇聯的社會主義會蔓延到自己的國家,所以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他說蘇聯正在往歐洲的土地上覆蓋一個巨大的鐵幕,這個鐵幕對它覆蓋的地方實行了高壓控制。丘吉爾還希望和美國聯合起來,抵制蘇聯鐵幕的擴張。

美蘇冷戰格局的形成與發展

二戰剛結束不久,一旦開戰將又是一場會引爆全球的戰爭。戰爭剛剛過去不久,任何國家都經不起再來一場大型戰爭。所以大家都默契的達成了共識,就是都不主動直接使用武力。美國首先出手,對蘇聯進行了政治上孤立,經濟上進行封鎖實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進行包圍建立了“北約”組織,此後蘇聯也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同樣也建立了“華約”。兩極格局成立。

美蘇冷戰格局的形成與發展

但是東歐劇變之後,東歐國家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人都相繼發生了變化,已經不可能坐在一起討論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重大問題了。1990年6月7日在莫斯科舉行的政治協商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一個委員會研究華約的性質、職能和行動。 1991年2月25日,華約政治協商委員會在布達佩斯舉行會議,簽署了一個重要文件,內容是從1991年3月31日起中止華約的軍事活動。 1991年7月1日,華約在布拉格舉行了最後一次政治協商委員會會議,簽訂了華約停止生效的議定書,從此華約正式解散。

後來蘇聯政治改革失控,國內分離主義浪潮的高漲,並且“8·19事件”的激化,蘇聯最後解體。至此兩級格局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