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是底層出生的人,越安於現狀?

wydnyg

首先糾正一個觀點,越是底層出身的人越是維持現狀,而非安於現狀。

投胎是個技術活兒,同樣為人,但命有不同。對於出身越好的人來講,他們就越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因為他們有任性的資本,代表人物例如比爾•蓋茨,索羅斯,小布什等人。而底層出身的人,要麼安穩地活著,要麼死。其實底層大眾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們可以從改革開放以後,把他們按時期來劃分,分析一下。


一 、底一代,即第一代打工者

當年改革開放以後,一批批底層大眾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湧向珠三角打工,成為第一代打工者。他們是一批先行者,後來會帶著他們鄉親和親戚一同投入時代的洪流中,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他們幹最累的活兒,掙最少的錢;吃最差的飯,流最多的汗;住最差的地兒,蓋最好的樓;做最底層的工作,得最心酸的名聲。


農民工、外來妹;河南人、四川妹;⋯⋯,不一而足,難道他們不想成功嗎?想,可是,他們除了身體本身外,大多文化不足,更無一技之長。他們該如何去發現並抓住機會,誰又會給他們機會?


更何況,他們身無分文,他們敢任性地不工作,去發現自己也不知道的機會嗎?不想被餓死,他們必須安於現狀,因為家有父母要養老,田地要化肥,兒女要交學費,都等著他們掙錢回家,維持生計呢。


就這樣,他們還被欠薪,以至於維持正常現狀都成為奢望,所以他們何談跳出圈兒外,發現機遇。到後來更是驚動了兩任總理為他們“討薪”。

二、底二代,第二代打工者

底一代的辛苦換來了子女或者兄弟姐妹的讀書,終於有底二代上了大學,也有人參軍。沒上大學的底二代只好又重複上一代的老路,好在他們大多有人傳幫帶,很多有了一技之長,生活好了很多。

上了大學的底二代們,其實大多考上的是一般院校,除了成績,幾乎沒什麼特長,更別提什麼八面玲瓏的情商了。更何況,大多數底二代們也沒時間去學習什麼別的,總之一句話,都是錢鬧的。

好不容易畢業了,底二代們大都想留在大城市工作。於是,他們又造就了一個新詞兒"房奴",上有父母要養老,下有兒女要花銷,中有房貸壓彎腰,如果期間平平安安還好,如果一個環節出問題,馬上全盤皆崩。

並且,天花板效應也是存在的,幾番風雨,幾番掙扎,底二代們也只能重歸於平靜,把希望寄託於下一代。

三、底三代以及新一代打工者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的調整,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很多底層大眾已不願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打工了。

在家鄉,他們只要勤勞肯幹,算下來也不比去北上廣地區掙得少,而且由於父兄們的積累,文化程度和技術水平,比起先行者已經有了很大提高。

再加上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北上廣的形勢對於底眾並不都是美好,所以前去打工的肯吃苦耐勞的人越來越少,這又造就了一個新詞兒"用工荒"。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而紮根於大城市的底二代們,他們的孩子就屬於底三代,現在具有了城市戶口,正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相信他們的明天會更好。

當然,這時又有更偏遠,更閉塞地區的的人們受到社會發展的惠及,瞭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從而走出了家鄉,去找尋自己的夢想,重新續寫打工者的悲歡離合,這是新的一代打工者了。他們自身狀況比起第一代要強,但面臨的社會情況又有所不同,還需要他們自己摸索。

農夫們想著皇帝用的是金扁擔,皇帝想著饑荒的農民為何不食肉糜。很多事情,我們沒有實際瞭解就容易造成誤解。

正是由於有各個崗位上的底層人士的"安於現狀",才有中上層人士的歲月靜好。幸福來之不易,讓我們且行且珍惜。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吾生於底眾之多艱

吾將奮力以維現狀兮

願家人無以顛沛流離

夜繼日以打工兮

望子女之出人頭地

為使其不走吾之老路兮

雖九死而未悔

———聊以此致第一代打工者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因為越是底層出身的人,越沒有勇氣去改變自己,乃至改變自己所身處的環境,因為他們單單要活著,就已經拼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

我之前在讀大學的時候,就發現了這樣的一個現象,來自於貧窮家庭的學生,越不想去努力學習,不是他們看不到學習的好處,而是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勤工助學的事情之上了,根本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

在出身於家庭優渥的同學看來,他們就是在本末倒置,他們根本就是在虛度光陰。

但任何困境,只有你深陷其中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任何的努力,都是那麼蒼白無力。

底層出身的孩子,不單單受制於自己的眼界非常淺薄,更重要的,他們無論是精神還有物質,都處於「稀缺」的狀態。

所謂的「稀缺」,指的是當你連自己的物質條件都不能夠滿足的話,經常吃了這一頓,就沒了下一頓,那你整個人的視野,就會非常短時,你只會想到那些能夠給你帶來即時反饋的事物,對於那些現在做了,將來能夠受益匪淺的事物,你一般會自動過濾掉,因為你沒有時間,更沒有精力去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說窮人不懂得買點保險,為將來遇到的風險提供保障;說窮人只顧吃喝玩樂,不懂得將錢給存起來,以做不時之需的原因。

窮人有時候光活著,就已經非常不容易。

所以,下次當你想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評判或者鄙視底層人民的時候,請記得,不是所有的人,都擁有你現在的物質條件。


曾少賢

這道題問的其實非常的好,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多出身於底層人,他們安於現狀,只是希望過著小富即安,甚至於安於溫飽的生活,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主要有三個:

環境的影響

第一個因素就是因為他們身邊的人都是一樣的人,每一個人都非常的受身邊人的影響,如果當你身邊的人都是這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不希望通過拼搏獲得更大成功成就的人,那麼你去拼搏之心也會大大降低的。而且當你想去做出改變的時候,當你開始奮發努力的去工作去讀書,去想去改變自己的現狀的時候,身邊的人就會說你不要白日做夢了,你這樣是做不到的,你就應該像我們一樣,安於現狀,因此他們如果想要改變現狀,只要付出的努力和心理壓力是巨大的。

見識的廣闊

第二點是因為他們沒有見識過外面的世界,他們認為只有通過自己勤奮的勞動,才能獲得更多的金錢,這個世界上的工資比永遠不是因為你的勞動強度有多大?是因為你是否提供了這個世界上所稀缺的東西,如果你提供的東西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所非常稀缺的東西,那麼你所收穫的回報也就更多,而且如果你對這個世界影響,你的回報也會更多,我說這個事情工資比是按照你做的多,就應該獲得多的話,那麼那些最底層的勞動人民應該是最富有的人,因為他們勞動的強度是非常之大的,遠比那些坐在辦公室裡面吹著空調,喝著茶指點江山的人要辛苦得多,而只是因為它們所對世界的影響過於低了,因此他們才不能獲得更多的回報,,而出身底層的人,他們從來不知道這些大道理他們也不認可這些大道理,他們認為只有自己努力才能行,因此他們覺得現在做的就是正確的事情。

家庭的負擔

最後一個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也就是他們家庭的負擔,很多,出身底層的人民之所以叫做出身底層,就是因為他的原生家庭不能提供給他非常充足的物質條件,以及不能送他出去看看這廣大的世界,他身邊的人也只是與他們一樣的這些貧苦人民,或許他們有一個重病在床的父母親或許自己家庭貧寒,以種地為生,那麼成長在這樣環境當中的他們,對於錢的概念認識得非常之不正確,他們覺得有了錢必須要存起來,這樣才有安全感,他們從來不敢去進行任何方面的投資,哪怕是投資在自己的身上,而且當他們賺了一毛錢的時候,往往這些錢還要用於還債,因此他們去改變現狀的能力也非常之薄弱。


朱少鋒

喵女王觀點:視野決定見識。見識決定認知,也就是思維方式。

底層出身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成長環境的限制,只有少數的人能夠衝破環境和家庭的束縛,實現躍遷。無論是認知階層的躍遷,還是整個在社會體系階層的躍遷。

子曰,生於春,而亡於秋,何以見冬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領域裡面見不到冬。

處於那些處於相對底層的人,見識相對更少,直接的後果就是視野很窄,沒有開放的心態。不能伸出更多的觸角,和這個社會產生更多的連接,他們的信息更為閉塞。

他們更容易用我現在擁有什麼資源來決定,我還能做什麼。而那些見識特別多的人會有更好的思路,去想我未來要擁有什麼,我現在能做什麼,而不會囿於現狀。

那些底層出身的人,由於生長環境所限,更容易集中擁有窮人思維,會把自己的關注重點在於稀缺的資源上面,就是我現在沒有足夠的資源,我不能夠做很多事情。

擁有開放的心態和這個世界做更多的交互,才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北大保安有過去20年間有很多逆襲成了大學教師,有一些取得了很多在常人來看不可能的成就,那是因為他們在身在北大,耳濡目染,教育的環境,讓他們打開了更多的視野。然後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深造,來改變了命運,實現了階層的躍遷。

越學習越知道自己的無知,只有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才能找到突破,把生命活出亙古多的可能。

我是職場喵女王,用專業的能力和美麗的態度行走職場,關注我,助力職場,一路UPUP~~~~


職場喵女王

前段時間被一則新聞刷屏了。

文章講了一篇很悲慘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叫蔣貴英。

老奶奶17年的時候已經八十一歲了,還有幾個姊妹,但都去世了。

老家是四川資陽的,在他60多歲的時候,他跑來了成都,已經快20年了。

但這20年來,大城市的繁華和她一直無關,她家真的是“家徒四壁”啊,嚴格來說都不算家,只是租來的一個房子,裡面堆滿了她撿來的垃圾。

他有個老伴,比她年齡還大,88歲了,又患了肺病,也沒法工作。

這還不算,她還要養一個58歲的女兒。

女兒叫鄭淑蘭,6歲的時候就得了腦膜炎,癱瘓了,而且人也變傻了,生活都沒法自理,全靠老奶奶一個人來照顧。

每天一大早,據說是6點左右,蔣貴英就會跑去街上撿垃圾。

之所以起這麼早,是因為怕晚了垃圾就被清潔工打掃了。

我看過新聞報道,她一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這樣的:

好在事情一經報道,就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很多好心人紛紛跑去給老奶奶捐錢捐物,現在處境應該好很多了。

可是,生活中肯定還有其他類似的人。

也許沒有到這麼窮困的地步,但確實生存還是不容易。

這些底層的人,你說他們不安於現狀,倒是能幹嘛呢?

做生意吧,沒本金,連貸款都不知道去哪裡貸;找工作吧,沒學歷、沒背景,尤其是一些年齡大的又沒有文化和技術的。

有些時候,之所以越是底層的人越安於現狀,主要是兩個原因:

根本看不到方向

生活在底層的人,大多數是從一開始就出生在社會底層。

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沒法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和更大的世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根本就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啊。

有些農村的孩子,父母從小外出打工,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看,平時基本上就沒有人很好地教導。

或者也有些跟隨父母外出,可是父母都要去打工掙錢養家了,哪有時間和精力來輔導孩子呢。

農村的教育也是越來越衰敗,好的老師都跑去城裡頭或者縣裡頭了。

努力也未必有成效

另外有些其實最開始也還是挺努力的。

可是努力了也未必見成效啊。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以高中入學率為例:

現在雖說是九年義務教育,可實際上,很多農村的孩子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然後跑去打農民工。

當然,打農民工又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憑自己本事掙錢,正正當當。只是,這樣一來,和城市裡的孩子相比,處境和發展確實是處於不利地位啊。

再比如考大學:

而且,名校的農村孩子錄取率越來越低了,現在好學校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比例,他們的父母都是公務員、企業管理者、白領、教師等。

再說找工作吧

找工作的時候有不少靠關係,應該很多人都知道這一事實吧。

如果你爸是李剛,是某單位領導,那幾乎不管啥學歷,總有法子把你塞進去,比如,我以前一個學生,他爸就說國企領導,這傢伙還沒畢業工作就基本敲定了,等班上其他同學都在苦逼找工作的時候,他還悠哉悠哉地玩耍。

如果你沒有關係呢,假設各方條件非常好,名校好專業,各方能力突出,問題也不大,但是,又沒關係,又不是好學校,條件也平平,你要找個好單位就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說,很多人也不是不努力,只是經常努力了也沒有正向的反饋和收益,就喪失了動力,不願意努力了。

當然,也有極少數人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人聰明,又很努力,這種一般也還是能在這個社會上有立足之地的,但是,一來人少,二來過程也會比較辛苦的。

所以,總結一下:

為什麼越是底層出生的人,越安於現狀?

  • 一是因為身處底層,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該如何努力;

  • 二是因為缺乏人脈、資金和方法,努力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有效果,慢慢喪失動力,逐漸安於現狀了。

馮老師也算是過來人,現在專注於個體成長、發展與職業規劃。


馮起升

這個問題我很有資格來回答,我就是一個非常標準的農二代。父母現在半百還在務農種地。我也在一線城市努力打拼中。

我相信在看這個問題答案的很多同學,我們自己可能都是出身底層,我們的父母可能也是出身底層。

好了,廢話不多說。我個人覺得越是底層出身的人,越安於現狀,原因非常簡單:他們的能力和思維,支撐不了他們的慾望和目標。

我想,如果我們逢年過節的回家去跟我們父母親聊聊現狀,聊聊過去,聊聊未來,你會發現父母親,即便已經很大歲數了,但是他們還是希望更好,希望能夠有更好的收入,希望能夠有更體面的工作,希望能夠更有尊嚴的活在自己的村子裡。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想告訴大家:底層出身的人,並不表示他們想往上爬的那顆心。

其實不管是底層出身的我們父母這一代的人,還是底層出身的我們這一代的人,你發現不管他學歷如何,他年齡如何,只要他還活著,你發現他心裡其實都還是不安於現狀的。他還是有那麼一顆想要更好,想要往上爬的更高,想要活得更舒服,更輕鬆,更有尊嚴的那顆心。

所以說到這兒,我想明確的說,其實底層出身的人並不安於現狀。

不相信,問問你身邊的朋友,問問那些在工廠裡打工的,問問在老家種地的你的父母親和你的親戚?他們真的安於現狀嗎?他們內心真的滿足於現狀,真的願意屈就於現狀嗎?

我相信大家一定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你問問你自己,你就知道。

雖然出身底層,但其實他們一樣擁有一顆改變自己現狀的渴望,更高更好的那樣一顆心!

所以我們不應該因為一個人出身底層或者現狀,還是在最底層而看低他,而覺得這個人沒有鬥志,這個人好吃懶做,這個人活該矮窮挫。

那麼問題就來了。他既然想要更好更高,想要活的更舒服,更有尊嚴,更有面子,那為什麼他的現狀還是幾十年如一日,很難有大的改變和起色呢?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2方面來看。

第一點,從一個非常長的歷史長河的這個角度來講,歷朝歷代,其實能夠活在金字塔尖的人終究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只能是平頭老百姓。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很多的生產要素,是會被世襲的,是會被被遺傳給下一代的。我跟你說真的,要是可能很多人聽不懂,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我們日常口中所說的資金、人脈呀,社會聲譽呀,等等等等。

我們中國不經常說一句話嗎?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也只會打洞。這話雖然難聽,但其實就說了一個非常客觀的一個事實,就是這個社會的階層是非常明顯的。而社會階層的背後,其實就是對應的社會的資源。

我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是出生底層,但是你嫁給了一個有錢的媳婦,或者有權有勢的一個女人,你覺得你這一輩子的現狀會不會改變呢?很明顯,會改變,對吧。

所以我說的第一點的意思就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終究是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最底層,他怎麼努力他都改變不了現狀,因為改變所需要的一切要素都絕大多數不在他手上。

我們不要高估通過個人努力來改變自己命運的可能性,說實話,個人努力在改變自己命運的過程中重要嗎?重要,但那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你看我們中國有一些導演很牛逼對吧,但是上面一句話說,你的電影要撤檔要改期,不能播了,你就得屁顛兒屁顛兒的,沒辦法。更何況我們連這些導演都不如,我們真的是最底層,我們手上的資源,人脈話語權那更微乎其微,你讓我們想要改變現狀,我們拿什麼去改呢?你覺得就是你每天24個小時,一個周工作七天,然後工作一輩子就能嗎?大家如果上社會夠久的話,你會發現,其實真正能夠幫你改變的恰好是那些我們所難以得到的一些生產要素,比如說人脈,比如說機會。

你說一個在最底層出身的人,這些改變現狀所必需的這些生產要素,他哪個佔優勢呢?

這是說的第一點,從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改變現狀所需要的生產要素,永遠被極少數人所佔有,我們絕大多數人終究是在被這個底層被領導。改變現狀,那隻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我要說的第二點的是從我們個人的角度來看,因為我們出身底層,所以這個環境天生就侷限了我們在未來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能力和思維延伸的寬度,深度。你去看看那些所謂的一些名家,一些大師,一些社會上的教授導師,那些人,你發現他背後往往都會有非常厲害的一些家族關係,等等等等。不說遠的,我們可以看一看清代的一些大家,仔細看你發現這些人的背後的父母親戚非官即富。而這些因素為他們自身能力思維的延伸成長,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幫助。

因為我們出生最底層,所以我們天生就不佔有那些能夠改變我們現狀所需要的那些生產要素。而這些生產要素的缺乏,又反過來會限制我們在接下來個人能力思維提升的這個深度和廣度。

你說父母親不行,親戚不行,你自己行,那也還好。可是我們都是從媽肚子裡爬出來一點一點長大的,我們深知我們父母的水平,我們親戚的水平,它會侷限我們成長的水平。

難道你沒有發現我們再怎麼努力,其實我們也超越不了我們父母親多少嗎?你再牛逼,也只不過是所有跟你關係最親密的,這些人中最牛逼的那一個的水平大於等於他。

所以這就是我說的第二個意思,出身底層,限制了我們個人能力思維的提升和發展。而能力和思維是我們改變現狀迫切需要的東西。也是我們改變現狀最直觀需要的東西。


我的回答就到這裡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1、其實底層出身的人並不安於現狀。他們同樣有可能擁有一顆渴望,更好渴望更高目標,渴望活得更有尊嚴,更舒服的這樣一顆心。

2、只是因為最底層的出身,直接導致了他的社會階層還是在最底層。跨越社會階層,你覺得有多大的概率和腎臟?

3、只是因為他是最底層出身,所以直接侷限了他能力思維提升的這個廣度和深度。沒有能力和思維的支撐,他拿什麼來改變現狀?

4、人生不易,莫笑他人。但做好事,莫問前程。我在這裡非常誠懇的呼籲大家,如果你身邊有底層出身的人,但是他還有那麼一顆想要更好,想要爬得更高的那一顆心,在你能幫他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在你能鼓勵他的時候,給他一個鼓勵和微笑。我更希望那個出身底層的禮物也要更加的努力,也許我們這一代我們改變不了現狀,但我相信,在我們一代一代人的積累的基礎之上,我們底層的命運是有可能改變。我想這就是我們底層出身的人改變現狀和命運的最靠譜路徑吧。

最底層改變是很難。但希望大家和我一樣,不要放棄努力!也許通過我們的努力不能改變命運,但至少可以讓我們更強大,更有錢,更體面!不是嗎?大家一定要承受住煎熬,加油!


我的回答就到這裡。如果對你有啟發,歡迎請你身邊的這些底層出身的同學們也來讀一讀。也可以評論給我,我都會及時答覆給你。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觸動,歡迎你關注我

(原答案不知道為什麼審核不通過,刪除了一些敏感但真實的內容。要看的,關注後私信我發你原答案吧)。


職場學玩賺

精神上的富足,精神才不會那麼緊張,放鬆下來就會變得安逸清閒,注意力自然就會轉移到思索事物上去,才有時間去思考階級的問題,想辦法去奮鬥,爬上更高的層級。社會階層越高的人,人格越完善。

底層的人,一出生就人窮志短,馬瘦毛長,為了吃喝拉撒睡殫精竭慮,根本沒時間好好去思考社會的活動規律。

社會底層見識短淺,精神世界貧瘠,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想法,思維直線,單純片面,小富即安,只知道為了生存賺錢,吃飯工作。就容易安於現狀。

城裡的富人,中產階級或者上流階層,找個老婆要有學歷,還要漂亮,又要出身好……底層階級找個老婆就為了:生孩子,過日子。

人懂得的越少,想法越少;知道的越多,想法越多,越不肯屈從現實;資本論的道理就是這樣:一個人掌握的生產資料越少,就是普通的勞動力;掌握的生產資料越多,就會越想爬到更高的社會階層;

如今社會很多女人嫁不出去,不肯結婚,要求非常高,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開放導致了男女平等,女人跟男人一樣,掌握了大量了生產資料,讀了很多書,見識廣闊,就不會屈從男人的統治,不再是像封建社會下那種普通勞動力了。

穩定的生活環境,無後顧之憂物質條件,才可以滋養富足精神心態,才是清楚思考問題的沃土。而底層的窮人大多數是“病急亂投醫”的人生步驟,還沒想清楚,就一頭扎進去幹了,沒什麼方法,效率低下,匆匆忙忙,庸庸碌碌一生。

窮人越窮,富人越富,其中有個道理就是,富人有富足的精神世界,淡然充分思考問題的環境,故而每一步都能走好。

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物質條件的豐裕就能讓人無後顧之憂,無憂無慮的內心才能鑄造富足的精神世界,然後才能滋生人生的大智慧,補充人格缺失的短板。試想一下,一個物質缺乏的人,就會引發內心精神的貧瘠,勾心鬥角,算計他人,為了生存而自私利己,如何滋生智慧?

為什麼很多人富裕了後,開始做各種好事,做慈善,幫助他人……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在物質富裕後,精神上的壓力消失了,鬥爭意識轉變為包容心態,內心世界日趨平穩安然,就會逐漸意識到自己在人格上的缺失,逐漸去彌補上自己人格上的缺陷。

不在乎錢,就不受物質條件束縛,實現人格的獨立自由。窮人如果能達到這種思想境界,就算窮,他也能快樂,能成大事,擁有了改變命運、扭轉乾坤的資質;在危難之際,依舊能保持沉穩不亂的心態,指點江山。

精神世界貧瘠的人,終極一生,都未能領悟到智慧的真正奧妙,這是他們窮的真正原因。

一個人的富足有兩種:物質上的富足(錢多)和精神世界的富足(沉穩安然的心態); 物質生活富裕的人不一定精神世界也富足; 精神世界富足的人,大部分物質條件也富裕;

物質條件富裕的人如果精神世界貧瘠,就會為富不良,總覺得有人會害他,安全感缺乏,不信任社會,時刻警惕;雖然有錢,但斤斤計較,人品差;這種人很多都是暴發戶,通過勾心鬥角玩手段,做生意發的財,他們雖然表面富裕,實則內心還是個窮人,改不了的賤骨頭,窮鬼的劣根性; 在企業老闆方面,這類人會剋扣員工工資,對待底層的人不真誠,純屬利用。也有些人不一定是這些方面,也不一定幾次就能看出來,是很多方面的;

就像有的人有錢,喝的起星巴克,買得起LV,但他們依舊會嘲笑那些喝星巴克、買奢侈品的人,諷刺他們是裝逼;其實他們自己也買得起,只是由於學歷低,見識短淺,進不了上流階層的圈子,不懂那些東西,不知道那些東西不過是別人的正常生活,不存在什麼裝逼。

這就屬於精神世界貧瘠導致的物質條件與內心地位不匹配。

精神世界富足的人最大的特徵就是:自信。 不管有沒有錢,他們都是從容不迫的。他們的自信能襯托出自己的內心智慧。

比如:有的父母很窮,但他們在孩子面前始終是歡聲笑語,從不抱怨;有的人雖然打工工資不高,但無論在誰面前,不論是檔次高的老闆還是層次更高的朋友,都一如既往的坦然自信;有的老闆檔次很高,但對待人都是一視同仁,不分三六九等;這都是精神世界富足的體現,有了這種富足的心態,人就能催生智慧。

我曾經也很窮,農村出身,剛剛到上海打工時600一個月;後來自己創業。雖然現在也沒有爬到中產,但這麼多年,我是一個從內心貧瘠逐漸轉變到精神富足的人;以前的我人格非常缺失,沒有朋友,斤斤計較,貪婪自私,為了錢不惜手段,虛偽……一個農村出身的窮孩子的人性醜惡集中於我一身,在上海很多年後,創業積攢了一些積蓄,我逐漸沒有了後顧之憂,就開始逐漸思索人生與社交的種種智慧,又看了很多書,覺悟到了很多富人的優良天性,比如價值的平等交換,情緒管理,樂於付出,而不是用套路欺騙。 我慢慢的去修補我人格上的缺失,待人接物有了很大的改變。

例如打牌:精神貧瘠的人缺乏安全感,缺愛,他們的安全感會過度依賴於錢,所以他們打牌就想贏錢,輸了就大發雷霆,心態不平,導致一直輸;精神世界富足的人就不一樣,他沒什麼後顧之憂,輸就輸了,淡定的思考其中的奧妙和規律,贏的也多

我親身體驗過窮人與富人的差別,尤其是父母窮,導致孩子出身差的落後;精神的富足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清晰的理智必須有富足的精神世界做基礎。


凱文說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

因為底層出生的人掌握的社會資源少,不敢輕易冒險。 這兩年每年都有電信詐騙案,每年都有大學生被騙後自殺身亡,而實際上,她們損失的錢的金額並不大,只不過近萬元而已,一萬元,還不夠富家公子王思聰隨便買個小玩具,可是一萬元,在窮人家可能是好幾年的生活費,可能是他們的全部身家,有可能這一萬元都沒有而是四處舉債才借到的,就算是有一萬元,他們也只能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拿出來花,如果他們把這一萬元拿出來理財,萬一賠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貧因限制了窮人的思維,使他們產生了“管窺”心理,而安於現狀。

當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支配的時候,他們更容易在一條路上孤注一擲,而這種盲目的專注會限制他們的思維,使得他們安於現狀。

比如前一段時間被導師“逼死”的西安交大的博士楊寶德,即使被導師如此控制、奴役,他也不放棄對導師的“希望”,希望能以自己的順從換取導師的憐惜而給自己資源,最終全部希望破滅後自殺身亡。

實際上象楊寶德的導師周某一樣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象楊寶德一樣自殺,因為在別人看起來可以選擇的路很多,比如可以放棄博士身份以碩士生身份就業、可以創業、可以放棄周某這個導師考取外校或本校其他導師的博士,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在楊寶德看來卻只有死路一條,因為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思維,所以就安於現狀。

然而貧窮是會循環的,當你越是貧窮、越是不敢輕易冒險、越是安於現狀的時候,你便會越窮。 所以“窮則思變”才是正確的脫貧的辦法,“變”不是讓你輕易去拿僅能讓你活下來的資源於冒險,而是積極地思考如何才能依靠自己的勤勞和聰明才智去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天道酬勤”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越努力才能越富有!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沒有周遭的對比,很難有“烏鴉變鳳凰”的決心。而這周遭的對比,不僅僅是先天的家庭出身,更要有後天的眼界的提升。

很多窮苦地區的人們,他們對生活的期盼就是溫飽住暖,找個合適的對象,生個健康的孩子就算是了卻此生了,這時如果突然有這麼群人跑到他們耳邊高喊,為了夢想得去使勁打拼,那是很可笑的,說不定還會被人家翻白眼。

越是基層的百姓,對於他們來說,耕好田地就是本分,為父母養老,撫養孩子成人就是這輩子應該窮盡一生該去做的事情。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心態呢?周遭都是這樣的人,沒有想超越的活生生的目標。從小家裡條件差,沒有機會去外面見見世面。當然,人各有志,基層也是值得尊敬的群體,他們的安於現狀才能解決我們的衣食住行。

當然,基層中的佼佼者也不乏,而在如今高度智能的時代,這批人都有一個共同點:有文化。京東劉強東大家都知道吧?民大畢業的。網易丁磊,電子科大畢業的。小米科技雷軍,武大畢業的。連做地產的許家印,都是武科大畢業的。這些例子並不是個例,而是當下這個時代創業者的普遍現狀,沒文化的群體大部分眼界不夠,自然就沒有足夠大的野心,又談何麻雀變鳳凰的決心。

但說到底,即使別人再安於現狀,也請不要以“何不食肉糜”的觀點去批判別人,部分大學生因為從小窮苦的出身,大學期間忙於勤工儉學,結果本末倒置的也有,這並不可恥,卻很可憐。部分城市裡的孩子,大學期間吃喝玩樂,但畢業後依然會有安逸的工作,部分是因為出色的交際,而部分,則是父母的牽橋搭線,這是現實,但並不是底層子弟不可打破的。努力和眼界,缺一不可,勤工儉學是可敬的,卻不是值得提倡的,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切記還是得以提升自己為主要方向。


秋葉大叔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環境。

一個人出生在底層,接觸的都是整天吃喝嫖賭好吃懶做的人群,自我還不能覺醒,那基本上安於現狀也很正常,環境的影響力真的很大,在雞群中鶴立,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壓力。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同流合汙”。

第二,見識。

出生在底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視野上不夠開闊,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即使有想改變的意願,怕是也無從下手。

第三,能力。

很多底層的人並非不想改變,但是受限於能力問題。比如,答主的某位同學在一個三四線城市當老師,想通過奮鬥來改變家庭狀況,但是他把自己侷限在當老師,最多業餘兼職教教學生。很多學校是嚴厲禁止教師在課外授課兼職的,尤其是中學老師本身也很忙,沒有培養自己新的賺錢能力,對現狀更多的是無奈。

第四,家庭。

同樣是一位同學,音樂方面有一定天賦,也曾想過北漂,但是房貸、孩子、車子,還有穩定的工作,放不下,捨不得,最終選擇放棄自己,安穩度日。

第五,導師。

很多人的改變源於一位生命中的導師,點醒、點撥,甚至手把手指導,大多數人並沒有這樣的機緣和人脈,最終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安於現狀。

總之,人要改變,外因重要,更需要內因(內在的覺醒),這就需要在自我提升方面下工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