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案如神,看古代法官的犯罪心理學!

我們經常在電影電視劇中,看到古代的法官公正執法,憑著經驗,大顯神通,有時甚至藉助神明來斷案,讓一件件冤假錯案浮出水面,讓我們看的大呼過癮!其實中國古代斷案也講證據,到了宋代,取證的檢驗和勘驗已經被相當重視,法醫學也開始成形,比較有名的宋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現代刑偵有專門的犯罪心理學,古代的官員們自然沒學過,但古代有古代的辦法,而且運用得相當熟練。

斷案如神,看古代法官的犯罪心理學!

古代的“五聽”斷獄,就是古人經驗總結的精華,幫助法官解決了不少難題。所謂“五聽”,一是辭聽,聽嫌疑人說話,如說的是謊話,其情緒表現就會煩躁,胡言亂語;二是色聽,觀察他的臉色,如其說謊,就會因羞慚而臉色發紅;三是氣聽,觀察呼吸氣息,如不說實話,他就會急促喘息;四是耳聽,觀察其聽了審訊的問題後反應如何,如果心裡有鬼,他就會心思不寧,聽不清法官的話,可能沒法自圓其說;五是目聽,盯著觀察嫌疑人的眼睛,如果說謊,其眼睛就會出現遊移不定、慌亂無神的樣子。“五聽”通過觀察嫌疑犯的說話、臉色、呼吸、眼神等,來判斷其口供的真實性,還是十分實用的。

斷案如神,看古代法官的犯罪心理學!

宋朝著名的案例彙編《折獄龜鑑》就記載了類似的案子。其中有個 “摸鐘辨盜”的故事。北宋陳襄任蒲城縣令時,發生盜竊案,抓住幾個嫌疑人,誰都不承認。陳襄說某寺裡有座鐘能辨別盜賊,沒有偷東西的人摸它不會發出響聲,而偷了東西的人摸它就會發出響聲。陳襄親自率縣衙的官員對鍾祈禱。祭祀完畢,用帷幕將鍾遮好,暗中派人在鐘上塗墨。過了很久,讓疑犯們逐個去摸鐘,摸完再把他們集中查驗,只有一人手上沒有墨,正是此人。

斷案如神,看古代法官的犯罪心理學!

與之相似,南宋劉宰作泰興縣令時,有一富戶丟失了金釵,在場只有兩個女僕,於是將她們送到官府,二人都喊冤枉。劉宰令兩人各拿一根蘆葦,說沒偷金釵的明天蘆葦還是這樣子,偷金釵的明天蘆葦將長長二寸。可想而知,第二天,偷金釵的那個人的蘆葦被去掉二寸,這下自然就知道是誰偷的金釵了,這就是犯罪心理學。

斷案如神,看古代法官的犯罪心理學!

在前漢時期,穎川郡有一家富戶,兄弟倆在一起生活,他們的媳婦都懷孕了。兄長的媳婦生了個死胎,但是一直隱瞞著不告訴別人。弟弟的媳婦生了個男孩,兄長媳婦便生了惡念,將孩子強奪過來並聲稱是自己所生。雙方各執一詞,一直論爭了3年都未能斷決。穎川太守黃霸聽聞此事後,派人把孩子抱到法庭中間,命令她們妯娌倆上去爭奪,表示誰能把孩子搶過去,便將孩子判給誰。兄長媳婦爭奪時用力很猛,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反觀弟弟媳婦,既想把孩子爭回來,又恐怕會傷著孩子而不敢使勁兒用力,表情極為悲傷。看到這裡,黃霸頓時明白了其中緣由,斥責兄長媳婦說:“你只想得到兒子,怎麼會顧慮到用力爭奪會使孩子受到傷害呢?孩子是誰所生,這件事已經非常明白了。”隨即把孩子歸還給了弟弟媳婦,兄長媳婦只得認罪。

斷案如神,看古代法官的犯罪心理學!

古代人都敬畏鬼神,聰明的法官還藉助鬼神之力進行斷案,某人做生意歸來,想試試自己老婆是否賢惠,就把金銀藏在土地廟的香爐裡,裝成窮困潦倒的樣子進了家門。老婆倒真賢惠,對他仍舊很好。夜裡他把實話告訴了老婆,第二天一早去取時,卻發現金銀被偷了,於是告到衙門。惲敷先到他家實地察看,發現隔壁是他叔叔,牆壁很薄能聽到隔房聲音。又打聽得知,他叔叔一向品行不端,於是心裡有了數。第二天開堂審案,全村的人都被帶來聽審,包括這個叔叔。惲敷說,這事土地神最清楚,派人抬來了土地菩薩。惲敷發問,菩薩自然不吱聲。惲敷大怒:“在本老爺面前,你土地神還要包庇奸人嗎!”命令衙吏拿棍子敲菩薩頭。一敲,菩薩耳朵中掉出一張紙,上寫:“偷金子者是某人叔叔。”這叔叔嚇得面如土色,磕頭認罪。原來,惲敷知道他不會輕易認罪,就事先寫好了紙條塞在菩薩耳朵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