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皮爸爸》意識到自己平庸以後

《脫皮爸爸》意識到自己平庸以後

文|蘇筱兀

父輩是我們的鏡子。不是說我們一定會走上與父母相同的人生,只是,我們一定會走過父母曾經走過的28歲、37歲、52歲、60歲,如果幸運的話也許會走過80多歲、90多歲。

春節父母過來同住的時間裡,我和爸爸常常抱怨媽媽做事慢吞吞。我調侃她,在廚房悶了一個多小時,午飯只有一個炒青菜。媽媽來住了一個月,我們只有一個下午用來聊天。她日常會感慨自己老了,我總是說她心態不對,應該保持年輕的心態,有熱情去做一些新鮮事。那天下午,她說,你笑話我做事慢,可我四十多歲時怕過什麼,也是村裡幹活的一把好手。現在老了,腿疼,胳膊也抬不起來,還要面對女兒的說話不客氣。她說一晃就老了。

一晃就老了。同“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同樣,人至中年才會對這五個字有實感,真正明白這五個字的沉重。不過,同媽媽聊天后,我“不等到反應過來時,發現已淪為平庸”的焦慮更加嚴重。一方面覺得人生苦短,不能再這樣荒廢下去,一方面彷彿在某個該形成自己人生觀的時刻沒有把握,該掌握人生學習本領的時候沒有學會,所以陷入努力無門的困境。

《脫皮爸爸》意識到自己平庸以後

成長在當下不再是一件三十而立的事。成長貫徹人生始終。電影《脫皮爸爸》中提及,成長是一件很痛苦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人生經歷讓我們陷入迷茫或變得更加強大。正如古天樂在電影中飾演的田力行,母親病逝、工作不順、妻子要求離婚。他做了多麼十惡不赦的事情才要面臨如此重重危機。並沒有。他同絕大多數一樣,只是平庸的普通人而已。他有自己的優點缺點,有自己的掙扎與放棄,有人生的高潮與低谷。現在他在人生的低谷徘徊,不知如何上前。

影片通過吳鎮宇飾演的脫皮爸爸一生六個階段的再現,為田力行和銀幕外的觀眾指明一條出路。然而這條所謂的出路,其實又是田力行與觀眾自己尋到的。堅持生活下去,總會在某時某刻遇到某個契機某些人事物給予你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勇氣其實來自每個人自身,每個人對苦難生活的堅持。不想倒下唯有堅持。

導演司徒慧焯曾說:“如果在人生中向前行得太累,不妨試試回望一下,相信歷史可以啟發未來。”現在的年輕人是“不聽老人言”的,很多道理真正明白還是要人至中年。所以,每個人註定的苦難,一步都不會少走。

《脫皮爸爸》意識到自己平庸以後

影片最適合發朋友圈的一句臺詞肯定是:“不要輕易說對不起,如果改不了的話,就對不起’對不起’了啊”。典型的日本句式透露出該片出身,影片改編自舞臺劇Nukegara(ぬけがら),由曾編寫多部高收視日劇的劇作家佃典彥創作,2005年於日本首映,曾獲第50屆岸田國士戲曲賞。香港話劇團所製作的中文版舞臺劇於2011年首演,囊括第21屆香港舞臺劇獎包括最佳導演(喜/鬧劇)、最佳整體演出、十大最受歡迎製作等7個獎項。而港版舞臺劇的導演,正是此次電影的導演——司徒慧焯。

日本影視創作很擅長給普通人煨雞湯,像《深夜食堂》《我只是還沒有全力以赴》等。《脫皮爸爸》也是一部給普通人傳遞生活能量的作品。這部作品更接近普通人生活的現實。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在經歷天塌下來的苦難,卻事事並不順遂。該片關注的正是這樣普通的我們,如何生活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