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落的東海岸:美國濱海小鎮的變遷

黃昏薄暮,長島海灣的上空經過一天的烈日炙烤,只剩下柔和的紫紅。清秀高瘦的白鷺悠閒地在海灘上散步。海岸上,十餘幢地中海風格的建築打破了這份寧靜。它如同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發出沉重的歷史感,令人心生敬意。主樓位於礁石半島,經一廊道延伸至海中,廊道的盡頭便是一觀景亭。我依然記得第一次見到觀景亭的激動心情,猶如在現代大都市發現江南園林般,清新古典,欲探究竟。它便是當地著名的羅莎別墅(Villa Rosa)。

一、高級度假村

羅莎別墅坐落於美國米爾福德市管轄的唯一自治市鎮,Woodmont(以下譯為伍德蒙特)自治市鎮。米爾福德地處康涅狄格州西南部,東瀕長島海峽,海岸線23公里以上,居康州首位,下屬紐黑文市。米爾福德7、8月份最高氣溫在26.7℃左右,適宜日光浴和下海娛樂。

没落的东海岸:美国滨海小镇的变迁

羅莎別墅

伍德蒙特初期就是一片農田和樹林。1870年,三位來自附近城市的人挖掘了它的潛力。它的名稱取自艾爾斯先生(Ayres),意指傍海的茂密樹林。1874年,約瑟夫•安德森(Joseph Anderson)在此建立了第一個臨海別墅。幾年之後,查爾斯•珀金斯(Charles Perkins)夫婦選擇與其相隔1.5公里左右的南部築起了伍德蒙特的第二所房子,這個地方被稱為默溫點(Merwin Point)。後來大部分建築都在這兩幢房子之間,因此這兩幢別墅大致確定了我們今天可見的自治市鎮管轄範圍。

1890年代,有軌電車從紐黑文延伸而出,折經伍德蒙特抵達橋港市。交通的便利促進了伍德蒙特的迅猛發展。到了19世紀末,伍德蒙特便擁有了學校、消防站、郵局和教堂等公共機構。1901年,該社區成立了發展協會。伍德蒙特有了較為健全的行政管理系統和公共服務系統,到1903年,伍德蒙特正式成為由米爾福德市直接管轄的自治市鎮。至1906年,已經有150個別墅和幾家大型旅館。The Sanford House和The Pembroke兩家當地著名旅館在6到7年之內均擴大一倍以上,前者擴建後可以容納100位客人。居民和遊客增多,當地的商業配套也發達起來,諸如雜貨鋪、海鮮市場、藥店和自行車賣行等等。這些門店大部分集中於一條街區,如今只有一家中檔餐館在此營業。私家車增多以後,當地居民又相應地增設了停車場和汽油銷售服務。在不適合下海娛樂的時候,遊客還可以到鄉村俱樂部和Bonsilence旅館下屬的網球場進行網球運動。

没落的东海岸:美国滨海小镇的变迁

The Pembroke賓館的客人

在當地鐵路沿線,至今仍存在一條伍德蒙特路和一個名為伍德蒙特的商業廣場。遠道而來的遊客便是在這附近通過火車抵達伍德蒙特站。伍德蒙特距離此站點大概2.4公里的路程,人們到站後可以換乘馬車抵達。當時,紐黑文與伍德蒙特之間還存在一條海上觀光路線,途經兩地之間的西黑文。伍德蒙特的輪渡站對於當地人來講,遠遠超過了“站”的意義,當地人舉行每年一度的伍德蒙特日時,也聚集於此。站點位於一個叫做信號巖(Signal Rock)的地方。該區域存在大片頁岩,人們圍著這些灰色岩石興建了一個站臺。可惜,1944年一場颶風摧毀了它。若不是那些散落在海中依稀可見的經過人工雕琢的方型紅色石塊,我們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一個輪渡站。

没落的东海岸:美国滨海小镇的变迁

1920年的伍德蒙特輪渡站

旅遊業的巨大發展促進了來伍德蒙特消暑度假的上層階級越來越多,遊客非富即貴。美國參議員與康州州長約瑟夫•羅斯韋爾•霍利(Joseph R. Hawley)將軍和康州副州長愛德華•伊萊亞斯•布拉德利(Edward E. Bradley)將軍曾經一塊入住The Pembroke 賓館。前者還在此地買地建房,供暑假居住,地產信息顯示房屋建於1900年。霍利將軍家原先是一片草坪直通大海,海景一覽無遺,家門口的路名也異常美麗,意為“觀景路”。社區發展後,草坪消失,一幢接一幢的房子綿延至海。新的街道增加,舊的街道面臨異名,“觀景路”便被改為“霍利大道”,以紀念霍利將軍。

羅莎別墅亦是建於此時。別墅是劇院寡頭西爾維斯特•波萊(Sylvester Z. Poli)送給心愛妻子羅莎的禮物,羅莎別墅之名因此而來。主樓竣工於1912年,附樓於1932年全部完工。1881年,時年23歲的波萊從意大利移民美國,1893年定居康州紐黑文。到1916年,他已經控制了整個新英格蘭地區的28個雜耍滑稽表演和電影劇院(Vaudeville and Movie Theater),成為當時世界上個人擁有劇院最多的人。1913年,紐黑文《週六評論》說:“伍德蒙特最大的功績便是波萊在此建立了豪宅。”1927年7月17日,《東南密蘇里州》稱波萊擲金兩百多萬美金為女兒舉辦了一場全康州最土豪的婚禮,賓客幾千人,來賓包括各界社會名流、公爵和公爵夫人,300名意大利裔參與街道遊行以示慶祝,為此當局出動100名警察維持現場秩序。由此可見,波萊積金至斗。

灰牆、陶紅屋頂和彩色玻璃的意式建築風格使得羅莎別墅鶴立雞群於一群新格蘭風格建築之中。這不僅因為它的主人來自意大利,更是因為在當時意式建築深受電影明星和百萬富翁的追捧。夏日,波萊夫婦經常在此宴賓會友。至今坊間仍然流傳這樣的傳說,波萊在此建立豪宅的目的是希望吸引眾多的明星定居伍德蒙特。據當地居民回憶,確實曾有知名人物來此度假,並租住在羅莎別墅的附樓,譬如,因“美國小姐”而聞名的美國著名演員、歌手和電臺播音員伯特•帕克斯(Bert Parks)。現代國際知名影星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也有過購買羅莎別墅群的意向。20世紀初,在與伍德蒙特相隔120公里的新澤西州,大發明家愛迪生控制著大量電影設備專利,憑藉專利優勢,他控制了美國東海岸的電影業。可以說,伍德蒙特蘊藏得天獨厚的地利條件,有成為電影明星匯聚之城的可能性。眾所周知,好萊塢也是20世紀初才成為電影取景之地,後來名氣漸響,遲至1911年,才有了當地歷史上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廠。

波萊夫婦共生育1兒4女。父業子承,波萊煞費苦心,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養兒子,希望他接捧自己的商業帝國。不料,他唯一的兒子在30歲時便撒手人寰。波萊在職業生涯中,很長一段時間裡不存在競爭對手,但晚年時期,他和本傑明•富蘭克林•凱斯(Benjamin Franklin Keith)競爭相當激烈,最終不敵。1927年,波萊在羅莎別墅旁邊建了一個有軌電車站,“羅莎別墅站”。10年之內,有軌電車終止了它的使命,波萊也於1937年溘然長逝。1949年,他的侄子將車站改為餐館。此後,它一直保持餐館的形式對外開放,幾經易名。我在此生活了3年,餐館的名稱和風味亦變了三次,但是建築外部形式從未改變過,我們仍然可以從它的外形和牆上的徽標辨認出它的前身。然而,羅莎別墅的主樓命運似乎相對坎坷,它一度遭受荒棄,一度被作為修道院,成為外人肆意踐踏之地。一位居民回憶:“小時候,我和朋友們經常偷偷溜進羅莎別墅。其中一個最酷的房間是放映室,裡面擺滿了生鏽的舊放映機、熒幕和1920年代的電影空罐。”令人欣慰的是,在1976年,Yagovane家族購買了這座主樓,並一直居住在此。但是,往日的輝煌、昔日的鶯歌燕舞已經無法重現,豪宅充斥著落魄之象。

二、猶太人的天堂

伍德蒙特獨具天然的頁岩地層,海岸線曲折變化,灘礁相錯。從一個海灘到另一個海灘,通常需要上岸,再通過道路才能抵達。有的頁岩區像座半島般連著海岸紮根海中,將自然的大膽與精巧混合一體,居其上,聽浪、觀日、賞月,恍若身處仙境。當地人為這樣的頁岩區取了名字,比如上述的默溫點。羅莎別墅群地處伍德蒙特西南邊界,在默溫點的西南部。主樓所處位置也是頁岩集中區域,名為怠巖(Lazy Rock)。它的兩邊都有海灘,東北面海灘非常小,海岸線僅長100多米,而且比較私密,一般行人很難注意到。西南側的附樓們則面臨一個近500米長的海灘,這便是伯韋爾海灘(Burwell Beach)。從行政意義上,伯韋爾海灘的主體已經不屬於伍德蒙特自治市鎮。此段沿海公路為默溫大道(Merwin Ave),當地人又稱之為默溫海灘。海灘折南的終點是大道的終點,也是各大道的起點。默溫大道和海風大道(Seabreeze Ave)北向,山坡大道(Hillside Ave)和邊角大道(Edgefield Ave)南向。久而久之,人們便在這個交通要道之口開發出一片商業區來,餐館,雜貨鋪和社區中心。1995年被列為美國國家歷史名勝古蹟的伍德蒙特猶太會堂(Hebrew Congregation of Woodmont)也位於此處。

没落的东海岸:美国滨海小镇的变迁

1973年的伯韋爾海灘

山坡大道實則是一條南北走向,長約700米左右的街道,兩側均為住宅區。東面建築臨海,西面建築夾在山坡大道和邊角大道中間。當地人通常稱此片住宅區域為山坡社區。在反猶太主義橫行時期,美國許多地方大張旗鼓地豎立標語,禁止猶太人入內。與山坡社區相鄰的晨曦(Morningside)社區曾經如是。然而,伍德蒙特沒有種族主義,沒有歧視,它歡迎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群。它是上流社會人士的度假勝地,也是猶太人的避暑天堂。許多猶太人慕名從紐約和麻州遠道而來,避暑或是家庭聚會,但他們主要聚居在山坡社區。Sloppy Joe’s餐館和伯韋爾海灘也因猶太人而聞名。坊間一直流傳,在反猶太主義盛行時期,一位婦人在伯韋爾海灘散發起源於波蘭猶太人社區的硬麵包圈(Bagel),因此,該海灘又被稱為硬麵包圈海灘(Bagel Beach)。猶太人首先來到米爾福德的時間是在第一世界大戰之後,即1910和1920年之間。1930年代到1940年代是伯韋爾海灘的黃金時期。

山坡社區逐漸成為了猶太人的聚居區。家居小屋已經無法容納做禮拜的信徒,他們開始考慮籌建猶太會堂。最終,猶太會堂於1926年破土動工,1927年建成,為猶太人提供季節性服務。它的開放與否完全取決於來此居住的猶太人人數。猶太會堂於每年的7、8月和9月份上旬為猶太人提供服務,海灘的黃金時間便是會堂的繁榮時期。早年時期,如果猶太新年恰逢9月上旬,孩子們還沒有返校,會堂會舉辦隆重的猶太新年慶典。1936年,會堂創立了安息日學校,由一名來自紐約的女教師負責。每週日早上服務結束之後,家長送孩子到會堂,學習聖經、希伯來歌曲和簡單的祈禱與祝福。隨著兒童數量的減少以及女教師的健康狀況不佳,學校於1949年停運。

没落的东海岸:美国滨海小镇的变迁

伍德蒙特猶太會堂

伯韋爾海灘不屬於伍德蒙特區域,但是來此度假的人都把它當作伍德蒙特的一部分,把山坡社區當作伍德蒙特的一部分,猶太會堂也因此被命名為伍德蒙特猶太會堂。只要曾經駐足這片區域,人們都認為自己到過伍德蒙特。比如 弗朗辛•羅傑斯(Francine Rogers)說:“自六歲起,我每個暑假都在伍德蒙特度過,是默溫大道36號。1952年時,我的朋友們從紐約而來,他們住在附近的帕爾斯基旅館(Parsky Hotel)。” 李•利伯曼(Lee Liberman)說:“1942年,我在伍德蒙特度過了第一個暑假,當時我家在麻州斯普林菲爾德(Sringfield)。我姐夫的媽媽在Sloppy Joe’s後面有一幢房子。我每週付給韋克斯曼太太15美金,作為房費和伙食費。”他太太也提到:“小時候,我爸爸週日休息時就會帶我們去伍德蒙特。我們停車在普拉特家裡。你花10美分停車,可以在他家備有淋浴設施的大棚裡換衣服。如果花15美分,你便可以進入他們的房子換衣服並上洗手間。我們通常在沙灘上呆上一整天,那裡人很多,很難找到落腳的地方......一般我們都會呆到晚上八九點鐘。”

除了居民在自住房內提供停車和淋浴服務,還有居民特別建起一排衛生間,類似現代的簡易公共廁所,出租給遊客。這片區域的房子特別緊俏,希望整個暑假居住此地的遊客,往往在冬天便開始尋找合適的出租房。人們在9月份離開時,通常留下定金以備來年。有的房子提供單間出租,廚房共有,甚至冰箱內部的每層貨物架都得標註承租人。

Sloppy Joe’s通常營業到凌晨三點,人們在這裡用餐,也在這裡聚會。Sloppy Joe’s的一側曾經是有軌電車等候站。1945年8月,人們異常興奮,拎起站點的木板凳,燃起篝火慶祝二戰結束。人們把順手能找到的可燃物都丟進火裡,篝火燃燒了三天三夜,將曾經的悲憤全部化為灰燼。現在毗鄰Sloppy Joe’s的南面建築是社區中心,原址是一座私人住宅,房東長期提供二樓出租給暑期遊客。房東唯一的兒子是好萊塢編劇,不管他寫了什麼劇本,房東都會將劇名粉刷在外部通向二樓的臺階上,廣而告之。

伍德蒙特的盛名也吸引了世界著名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曾幾度光臨伍德蒙特,不過他並不借住在山坡社區,而是住在位於伍德蒙特自治市鎮的旅館中。通過一些報道可知,愛因斯坦並不善於游泳,但他卻是一位帆船愛好者。愛因斯坦在紐約長島度假時還留下一張人們津津樂道的照片,他腳穿一雙女性涼鞋坐在岸邊礁石上。據說這是因為他到當地買涼鞋時,只剩下這雙女鞋符合他的尺寸。令人遺憾的是,愛因斯坦的到來,伍德蒙特人並沒有給予太大的關注,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記和逸聞趣事。據旅館主人的孫子回憶,愛因斯坦選擇入住這家旅館的原因非常簡單,他非常喜歡老闆烹飪的馬鮫魚。

没落的东海岸:美国滨海小镇的变迁

腳穿女涼鞋的愛因斯坦在紐約長島度假

没落的东海岸:美国滨海小镇的变迁

愛因斯坦曾經入住的伍德蒙特旅館

三、人們的記憶

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生產流水線,汽車成為更多人買得起的交通工具。隨年,福特公司提高了工人最低工資並縮短了工作時間。從此,美國人贏得了更多的休息時間,能夠到海邊休閒的人群不再侷限於富人階層。到1950年代,伍德蒙特各住宅陸續安裝了暖氣,人們開始在這裡常年居住。之後,新的居民住宅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房屋間隔越來越密。中產階級成為了常住居民的主體。

1960年代,美國出現了一波犯罪潮。犯罪分子起初只在城裡活動,到了1970年代,他們開始撲向郊區,犯罪率隨之陡增。伍德蒙特成為了米爾福德犯罪活動的中心區域,青少年和年輕人之間爆發激烈的幫派之戰,人們開始感到不安。加上1970年代以後,其它地區的新型鄉村俱樂部逐漸成為人們的新寵,來伍德蒙特度假的人越來越少。經過個人訪談,我發現當時伍德蒙特自治市鎮本身未出現令人駭聞的犯罪活動,犯罪分子的聚集地是山坡社區。今天,山坡大道的臨海建築價格不菲,但是人們的談資不是過去的度假村,而是津津樂道於1970年代的混亂,殺人放火是它過去的代名詞。據傳,當時地契上明確規定在此不準開設妓院,不準開始賭場等條例。1970年代,帕爾斯基旅館成為被廢棄的破舊建築,鬼魂成為人們談論這個賓館的話題。

到1970年代末,房地產開發商看中了伍德蒙特,新式獨幢住宅和公寓蜂擁而起。同時,賓館、雜貨店和衝浪俱樂部等一一消散。據1985年《紐約時報》報道,米爾福德市區域的房價在十年之內上升了近8倍。羅莎別墅群在這段時間也陸續被波萊的後代出售,最終該家族只保留了兩幢附樓。如今,伍德蒙特自治市鎮有4000左右的人口,90%的人為常年居住者。密密麻麻的房子使得這個社區看上去十分擁擠。

大部分新伍德蒙特人已經不清楚這兒輝煌的歷史。2010年《紐約時報》的房地產版面亦專門介紹了“伍德蒙特”,強調了它與曼哈頓之間的交通便利,房價適中。饒有趣味的是,愛因斯坦來此度假成為了曾經發生過的著名歷史事件。所幸,伍德蒙特有一群業餘歷史學家,他們進行個人訪談、收集史料,將脆弱易逝的記憶化成文字。凱瑟琳•克勞斯•墨菲(Katherine Krauss Murphy)以明信片為載體完成了《濱海小鎮:伍德蒙特》(Woodmont on the Sound)。為了紀念伯韋爾海灘的歷史,當地歷史學家戴維•費希爾(David Fischer)成立了“硬麵包圈海灘歷史協會”並構建網站,為人們追憶往事和分享歡樂時光提供了一席之地。美國知名作家伊麗莎白(Elizabeth Poliner)的最新小說《唇齒相依》(As Close To Us As Breathing)更是將伍德蒙特設置為故事的主要發生場地,主人公的度假屋便是位於山坡大道。該小說獲得美國2017年度Janet Heidinger Kafka 獎。拾起《唇齒相依》,主人公的度假屋在我眼前清晰可見,我甚至可以觸摸到她家裡的每一扇門、每一扇窗和任何一物,感覺故事就發生在我熟悉的鄰居家。

我與伍德蒙特初次相逢的驚喜感慢慢褪去,隨之而生的是一份沉重的責任感,或許規劃一個健康持續發展的濱海社區,伍德蒙特可被視為前車之鑑。

1、Katherine Krauss Murphy:《Woodmont on the sound》,2007,Arcadia Publishing.

2、1985年9月8日《紐約時報》

3、2010年8月8日《紐約時報》

4、1972年11月3日《紐約時報》

5、Bagel Beach Historical Association:Http://www.bagelbeach.com/blog.html

6、2013年2月1日《長島新聞》

8、美國國家歷史名勝古蹟註冊表

9、Tunix Community College

10、Daniel Doane Bidwell,A History of the Second Division, Naval Militia, Connecticut National Guard,1911

11、1929年7月17日《東南密蘇里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