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3年 何水法“34朵牡丹”競放北京人民大會堂

历时13年 何水法“34朵牡丹”竞放北京人民大会堂

這張畫,正是何水法半個月前剛剛完成的新作《名花競放新時代》。

34朵牡丹花,在長5.1米,高2.15米的畫卷上璀璨綻放,生機勃勃。而掛畫的地方——人民大會堂二樓環形長廊——也是何水法熟悉的地方。“整個迴廊總共八件作品,一面牆上兩件,兩幅是書法,其餘六張都是畫。”何水法說。

在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那些年裡,他曾多次在與這走廊一牆之隔的會場裡,參會提案。因此,即便還沒有去到掛畫的現場,何水法也能想象出畫作掛上去的效果與模樣。

這次的牡丹和13年前的

有點不一樣

這並不是何水法被人民大會堂收藏的第一件作品。2002年,人民大會堂就收藏了他的一幅八尺的名為《凌雲》的凌霄花作品。但看到《名花競放新時代》裡的牡丹,許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還是何水法於2005年創作,至今仍懸掛在釣魚臺國賓館內,見證著我國許多重要國事活動的那幅《總領群芳》。

就連何水法本人也禁不住回想起了13年前的那次創作。

“13年前的那一幅要更大一些,”何水法回憶,“高2.8米,長6.2米,牡丹的數量是56朵,象徵著我們在中華文化滋養下和諧相處,誠信友愛的56個民族。當時我採用了新的構成方式,在形象和構圖方面特別講究,在追求筆墨到位的同時,還對層次和花的空間感進行了交叉處理,這種藝術效果很吸引人。”

說到這裡,何水法忽然停頓了一下,“但終究還是停留在形式方面了。”

“而這次創作,我的心情較之上次更加舒暢了,時代的發展給了我盡情發揮和突破的可能,讓我從13年前的必然王國,進入了現在的自由王國。我不再刻意注重形,而是專注於精、氣、神的表達,並寓形於其中。同樣是花繁葉茂,現在的作品更和諧,猶如千軍萬馬,雖有千變萬化,但步調一致。我現在的畫面更統一、更自在、更有情懷。畫面中的虛實、疏密和空間感,都傳遞一種撲面而來的藝術感染力。”

13年的思考和實踐,讓何水法更加肯定自己一貫的觀點——藝術創作一定要輕鬆。

“構思要嚴謹,但創作的時候要放鬆。創作寫意花鳥畫最理想的狀態,是熟思之後的放筆直掃、噴薄而發。唯有如此,才能有神來之筆,才能超然物外。”

何水法提到,兩次創作前的草稿創作,對於實際創作初期有一定的限制,但畫到後面靈感勃發之時,“感覺氣勢如八月潮水,洶湧而來,有一種跳躍式的快意。”

“我變得更放鬆、更自由、更奔放,也更開闊了。”

在何水法看來,這種變化也是因為時代與國家的變化。“‘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的新理念,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氣象,引導中國邁入了新的時代,也給了作為畫家的我更開闊的視野,和更自由的創作環境。”

《名花競放新時代》

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何水法說,“我想要表達我們國家的凝聚力,反映大國情懷,所以我要讓我筆下的牡丹,如同當下的中華兒女一樣,以飽滿的激情,步調一致地走向新時代。”

畫作的題目也是何水法深思熟慮後確定的。“名花”指代國色天香的牡丹,也是當下中國文化軟實力日益提升的象徵;“競放”意味著在這個自由的時代裡,不同的文化形式都能夠競放;“新時代”則是指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都進入了一個更美好的新時代。“可以說,‘名花競放新時代’是我作為一個畫家對當下生活的一種真切感受,也是我對於未來的美好期盼。”何水法說。

《名花競放新時代》裡的牡丹有著不同的姿態,有盛放,有含苞,有正,有側、有欹、有斜,雖然整體色調是紅,但也有濃淡深淺:“這表達的是祖國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都統領於代表著中華優秀文化的筆墨之中。”何水法說,“寫意花鳥畫講究開合、輕重、快慢,講究激情,又要有堅實的筆墨基礎,正像當下,在過去40年的積澱下,各行各業雄赳赳、氣昂昂、步調一致地邁向新時代,氣象萬千。”

至於為什麼是34朵牡丹,讀者想一想中國的行政區劃應該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