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這是《詩經·伐檀》中的詩句。唐模村口有個"檀幹園",據說就是取其意而命名的。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唐模村以古建築和田園風光見長。它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創建的。公元923年,汪華的後裔汪思立遷回故鄉在太社叔舉種植的大片鬱鬱蔥蔥的銀杏樹,率領兒孫遷到些,形成了一個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氏子孫不忘唐朝對祖先汪華的恩榮,決定按盛時的規模建立起一個村莊,取名“唐模”。唐模以千年銀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譽遐邇聞名,堪稱徽州古村落的典範。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這"檀幹園"又稱"小西湖",就在唐模的村口。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相傳,清初時當地的許氏家族有一富商,為彌補其母想去杭州西湖一遊,卻因年老體衰不得成行的遺憾,而建造的。這位孝子不惜重金在村邊挖塘壘山,模擬西湖的景緻。初看這湖水,確實有幾分西湖的味道,只是縮微版的,亭臺樓閣、水榭拱橋點綴其間。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人們說忠君鑄造了唐模,盡孝則成就了檀幹園。和徽州其他地方一樣,唐模既出富商,又出達官。孝子不惜斥以巨資在村邊挖塘壘壩,大動土木,模擬西湖的景緻,以報孝母親和鄉鄰。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傍晚的時候,看這小西湖,湖水波瀾不驚,點點陽光灑落在湖面上很是好看。行走在這裡非常安靜,除了蟲鳴,聽不到任何的車水馬龍的聲響。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再往前可以看到一個寫著“同胞翰林”的牌坊,說的就是許承軒和其弟弟的故事。這牌坊下面還有兩隻獅子,公獅子所抱的球,代表著權力和地位,說的就是男人呢要手握大權,他旁邊這個抱小獅子的,這就是母獅子,女人要多子多孫,並且這個小獅子手中還懷抱著一個球,說明他以後也會生個兒子,同時也是希望他的後代能像他父親一樣,做一個有抱負,有志氣的人。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檀幹園邊有一棵400多歲的古樹。為電視劇《天仙配》中為七仙女和董永開口做媒的那棵槐蔭樹。雖然一棵樟樹,當時導演的是以樟帶槐,成全了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所以能從那之後,很多人就把這棵樹稱為愛情樹。天下愛情水為美,槐蔭樹下天仙配。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離樹不遠的沙堤亭,建於清康熙年間。亭子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中空,四邊有虛閣,八個角的飛簷上各懸鐵馬飛鈴。沙提亭的附近就是同胞翰林石坊,為紀念康熙皇帝欽點許承宣、許承家兄弟同入翰林而建,因工麗典雅、雕刻精美而被譽為唐模的門戶。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清朝富商為老母耗巨資建造的“小西湖”,就在唐模村口

轉了一圈回到唐模法國家庭旅館的時候,看到了此行最美的夕陽,天空被染成粉色,非常漂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