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讀本:2016.12.23 教育興縣,且看洛川如何做

洛川讀本:2016.12.23 教育興縣,且看洛川如何做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和洛川縣委書記彭安季共同為洛川中學“清華附中創新班”揭牌

洛川讀本:2016.12.23 教育興縣,且看洛川如何做

●洛川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屢獲殊榮

洛川讀本:2016.12.23 教育興縣,且看洛川如何做

●安民中學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在認真創作

洛川讀本:2016.12.23 教育興縣,且看洛川如何做

●汽車運用與維修是洛川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精品課程

洛川讀本:2016.12.23 教育興縣,且看洛川如何做

●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

洛川讀本:2016.12.23 教育興縣,且看洛川如何做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康復訓練

洛川讀本:2016.12.23 教育興縣,且看洛川如何做

洛川讀本:2016.12.23 教育興縣,且看洛川如何做

近年來,洛川縣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力推進“教育興縣”戰略,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將義務教育向“兩頭延伸”,有效地縮小了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教育質量顯著提升,全縣各類教育得到協調、快速發展。

學前教育:城鄉無差別

11月30日,在石頭鎮中心幼兒園筆者看到走廊裡、樓梯上,處處都是老師和孩子們的繪畫、手工作品。教室裡多媒體設備、各種玩具、音樂舞蹈器材一應俱全,和城裡幼兒園沒有什麼兩樣。

“新建的幼兒園硬件設施實現了城鄉一體化,所有教學樓抗震等級都在8級以上,每個教室面積均超過110平方米,融洗漱室、休息室、衣帽室、活動室於一體,教室內鋼琴、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設施一應俱全。”縣教育局局長吉錄懷介紹道,像石頭鎮中心幼兒園一樣,全縣所有的公辦幼兒園硬件設施全部按標準化建設,而且都是免費的,孩子們不用花錢就可以享受各種優質資源。

近年來,該縣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優化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逐步消除了區域內城鄉、校際差距,全縣學前教育達到城鄉校園環境一樣美、教學設施一樣全、公用經費一樣多、教師素質一樣好、管理水平一樣高、學生個性一樣得到弘揚、群眾一樣滿意的目標。

“2010年以前,全縣只有縣城兩個公辦幼兒園,只能容納1500多名學生,而全縣共有適齡兒童1萬多名,‘入學難’問題十分嚴重,就算找縣上領導打招呼,都進不去。”吉錄懷說。

2011年,國家教育部啟動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該縣抓住機遇,立即行動,在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編制形成了《洛川縣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此《計劃》,全縣將建成省定幼兒園11所,縣級自籌幼兒園13所。為了解決資金問題,該縣“錢緊先讓教育花,事急先為教育辦”,採用“上級爭取一點,財政擠出一點,建設單位墊支一點”的辦法,多方籌集建設資金,保證了幼兒園建設的順利進行。目前,該縣已新建成幼兒園22所,實現了公辦幼兒園對鄉鎮、社區的全覆蓋。

不僅是堅持硬件設施、師資隊伍和城裡的幼兒園一個標準,所有的鄉鎮幼兒園都在教學內容上進行精心編排,使農村的孩子也享受到與城市裡同樣品質的學前教育。目前,全縣在園幼兒12595名,幼兒教師1188名,學前一年毛入學率達到98.7%,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6%。該縣被省教育廳命名為“《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實驗區”,獲得全省“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先進縣”榮譽稱號。該縣成為全省首家創建鄉鎮省級示範幼兒園的縣區。

義務教育:積蓄中迸發

2014年,該縣提出了基礎教育質量攻堅計劃的總體思路,召開了全縣提升教育質量工作大會,出臺了《關於提升教育質量工作的意見》《關於提升高中教育質量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成立了優先發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了部門、鄉鎮教育工作職責,形成了抓教育、提質量的共識和合力。

位於縣城東安民村內的安民中學建於1969年,曾經是一所與縣城關中學不相上下的鄉村中學,因為沒有抓住改革的機遇,生源不斷流失,教學成績等綜合考評經常排在全縣靠後位。從2013年起,這所學校在短短三年間迅速崛起,一股清新雅緻、敬業樂教、拼搏進取之風撲面而來。這裡成了一所學生放飛夢想、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樂園。

“我剛調來這所學校任職的時候,校門口的路是一條很窄的土坡,一下雨娃們根本不能走,而且校園建設陳舊,這麼大個學校裡也不過100多名學生,教師們工作態度也不積極,當時壓力真的是太大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校長孟昌斌臉上仍舊掛著一絲凝重。

2014年,學校迎來了新的春天。縣政府和教育局出資完善學校基礎設施,硬化、綠化、亮化、美化了學校主要區域,修建了中心花園、塑膠操場、教學樓、多功能報告廳和學生餐廳,安裝了現代化的微機室,改造了綜合樓、辦公樓、公寓樓、實驗樓。實現了校園的亮化,完成了班班通工程,多媒體、電子白板使用常態化,理化生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勞技室等部室齊備,使學校的校容校貌和辦學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入學的秋季,學校學生迅速增至800多名。

縣上主管教育的縣級、部門領導經常深入學校,分析討論學校辦學困境,指導研究辦學出路,積極協調落實相關政策。先後為安民中學充實名優教師5人,業務骨幹12名,又通過鄉鎮抽調、特崗招聘等形式招進一線教師16名。目前,學校已有8人參加並完成省級骨幹教師培訓,13人參加並完成了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先後派二十多名教師參加清華附中、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高級研修班等。

如今的安民中學,學生人數從2013年的126名增加到2016年的1001名。“三合一”考試從2013年全縣第9名提升到2016年的全縣第二名。2014、2015、2016學年度各種教學質量抽考均名列全縣前茅。三年來,學校先後通過了陝西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驗收、榮獲延安市科普知識示範學校、延安市教育工會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有相似發展經歷的還有一所小學,那就是石頭鎮的吳家莊小學。該小學也是目前全縣保留的唯一一個村級公辦小學,最紅火的時候,有400餘名學生。但在2000年前後,在校學生最少時僅有50多名。校長張增印採取了“公辦性質,民辦管理模式”,使學校的學生數量逐步上升到160餘名。改善和提高教師待遇,才能留住好教師。在2013年時,該小學共有13名教職工,其中6名公辦教職工,7名校聘教師,聘用教師每月最多隻能領到1300元的工資。時任村支書張福財決定自己籌錢辦學,他與村上幾位有共識的人開始遊說村民捐款助學。同時,成立了吳家莊村教育發展協會。2014年7月,吳家莊村村民自發集體向吳家莊小學捐款28萬餘元,用於改善學校教師待遇。在縣教育局的支持下,對現有師資力量進行了充實,新聘了12名教師,保證聘用教師月工資達到2600餘元。村民的捐款由協會監督,用於教師待遇的改善和部分硬件設施更新。縣教育局出資為吳家莊小學建設16間教師辦公用房。

“我們計劃以5年為一週期,準備5年內向吳家莊小學捐助100萬元。”吳家莊村教育發展協會會長張明賢說。

如今,在縣教育局的支持和全體村民的努力下,吳家莊小學不僅沒有撤銷,學生反而增加到了200多名,成為了當地一所頗有影響力的小學。

2016年,該縣中考成績成為歷年來最好的一次,在全市排名較去年提升了兩個位次,以全市排名第六名的成績進入全市第一方陣。

高中教育:借梯登高

“今年,我的孩子上了洛中與清華大學附中合作創辦的‘清華附中創新班’,省了我不少心。”學生家長馬萬宏說。

近年來,縣高中教育板塊相對薄弱,許多家長都習慣把孩子送往外地讀書,甚至流傳著“一流學生下西安,二流學生上延安,三流學生市一中,四流五流上洛中”的說法。然而,送孩子在外就讀的家長苦不堪言:不管是在學區租賃房子陪讀,還是週末往返於洛川西安,不僅耗費家長的精力和時間,每年的支出對普通工薪階層來說,更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許多家長都抱怨:陪讀就是“賠”讀。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該縣提出了“教育興縣”戰略,狠抓教育質量,在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主動走出去,與各大名校尋求合作。今年4月,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來該縣進行實地考察,與該縣簽訂了《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與洛川縣政府合作協議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秦漢學校與洛川中學友好學校協議書》,各項合作事宜落地生根。

“清華附中創新班”落戶洛川后,該縣制定了全面、詳實、細緻的縣域教育3-6年發展規劃,力爭通過洛中與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秦漢學校的互動交流,充分利用兩校的資源優勢,將“創新班”打造成省、市知名的改革創新示範窗口班級,以“創新班”帶動全校,實現全縣教育快速發展的新突破。

8月初,該縣80名初一新生順利通過選拔考試,拿到了初中“創新班”的錄取通知書;60名初三畢業生經過筆試、面試及全省2016年初中畢業學業水平測試等綜合選拔,被2016級高中“創新班”錄取。

該“創新班”在洛中開班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在師生的努力下,教學工作開局良好,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升。“‘創新班’的教師由教育局在全縣範圍內遴選的省、市、縣名優教師和我校具有初中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組成,他們在清華附中或秦漢學校接受培訓後再上崗。從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成績突飛猛進,快速縮小了我校和秦漢學校的差距,個別學科已有超越。”洛中副校長史曉峰說。

“要以辦好‘清華附中創新實驗班’為突破口,到2019年,初中創新實驗班中考500分以上學生達到20%,高中創新班91%的畢業學生能夠升入二本以上院校,普通班23%的畢業生能升入二本以上院校,高考質量躋身全市前列……全力構建具有城市品質的農村教育,開創中國基礎教育洛川模式。”縣委書記彭安季說。

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特點鮮明

該縣把“創新發展職業教育、重視發展特殊教育”作為教育強縣的必然要求,以解決就業為切入口,不斷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積極探索特色教育的新思路。

洛川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創建於1983年,屬陝西省示範性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是一所集職業教育、成人教育、行業培訓、農村新型職業農民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等為一體的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開設果蔬花卉生產技術、畜牧獸醫、旅遊服務與管理、計算機應用、汽車運用與維修、學前教育等特色專業,現有在校學歷教育學生數3698名,教職工227名,專業帶頭人19人,骨幹教師72人,“雙師型”教師131人。

近年來,該校積極探索職業教育集團管理模式,推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訂單培養等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與機制,圍繞縣蘋果產業發展重點,優化職業教育與專業設置,積極開發打造了以蘋果、畜牧、紅色旅遊為主題的特色教育課程,提高職業教育的專業質量、專業吸引力和市場就業率,使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2015年,洛川蘋果學院正式掛牌成立,陝西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工程示範縣、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全國現代農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縣和國家級改革發展示範校通過驗收。共培養了26000多名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開展實用技術培訓8萬多人次。學校先後榮獲“全國職教先進單位”、省級“職業教育先進集體”、省級“文明校園”等稱號。

創辦於1995年8月的洛川縣特殊教育學校,是全市唯一一所集聾兒語訓、智障兒童康復、文化課學習、職業技術培訓與就業為一體的全封閉、全託式管理的綜合特教學校,生源覆蓋了延安市所有縣區及榆林、關中部分縣區,先後使200餘名聾兒開口說話,540多名智障兒童康復迴歸主流社會,同時培養出了一大批運動健兒和藝術才子。學校被中國國學院確定為殘疾人藝術人才培養基地,被省教育廳、省人事廳授予“全省特殊教育先進縣”,被省教育廳評為“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特校的教師群體被洛川縣評為“敬業奉獻道德模範”,是該縣特色教育的一扇窗口。(通訊員 楊樺 李博文 李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