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1930年,當年紅軍的老對手、國民黨一級上將陳誠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共黨禍國,贛省為最,盤踞最久,為害最烈,其偽中央政府,擅設首都者於贛南,為何朱毛會選擇這裡呢?原因有三:

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陳誠

一是地理環境。贛江上游,地勢高峻,山嶺重疊,交通極為不便,理想打游擊場所,而基地適宜耕種“種一年吃三年”,不怕封鎖可自給自足。

二是政治環境。民國以來,江西遭受軍閥的摧殘,為各省之冠,軍閥割據,內戰迭起,人民的希望破滅,艱苦中掙扎生活,毫無出頭之日,渴望良好的政治環境,共黨來後,滿足需求,紮下了根。

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陳誠

三是軍事環境。此地為軍事上的形勝之地,為長江流域軍事上的樞紐省區。對蘇皖位居上游,自為兵家所必爭。就兩湖而言,位當中流,上下左右,亦有舉足輕重之勢,故江南用兵,未有不爭江西者。一旦做大,可謂是退可守,進可取。若攻取南巡,則問鼎中原,即不難左右逢其源,其最合共黨理想的地區。

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陳誠分析得可謂是頗有幾分道理,我們紅軍之所以選擇在江西建立首都根據地,也正是基於此此是國民黨的統治薄弱地區,為此,他大力建議蔣介石加強江西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統治。

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陳誠

此建議得到蔣介石的全力支持,加大力強化國民黨在江西反動統治,一時,在江西各地的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就單說江西省的黨組織,一次又一次地遭到破壞,省領導一被捕就被他們殺害,短短几年時間,江西的省委書記就有馮任、 張世熙、沈建華、張國庶被捕犧牲。尤其是省委書記張國庶犧牲得最為慘烈。

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1930年5月27日,中共江西省委又一次遭到國民黨特務的大破壞。省委書記張國庶、省委秘書長徐荷雲、省委組織部長葉守信、省委婦女部長晏碧芳、團省委書記徐少傑等50餘人先後被捕入獄。張國庶被捕後,敵人得知他是省委書記,又是“共匪頭子”張國燾的親兄弟,於是軟硬兼施,想從他口中得到更多的“機密”。

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敵特先是以高官厚祿相許,勸誘他投降,遭嚴辭拒絕後,敵特又對他嚴刑拷打,想使他屈服。張國庶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張輝瓚惱羞成怒,親自下令處決張國庶。7月5日,張國庶被敵人裝進麻袋裡面還裝上石頭,沉入贛江深潭,壯烈犧牲;其妻晏碧芳被砍去頭顱“暴屍三天”。當時的《南昌新聞晚報》報道:“赤匪頭子周之德等人被處決。”

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俗話說,善惡終有相報時,張輝瓚這個大搞白色恐怖的屠夫,就在半年之後,作為前敵總指揮,率領大軍十八師等10萬部隊到贛南圍剿紅軍,被紅軍抓獲,因他作惡多端,被處決。處決之後把其頭顱砍下來,裝進一個竹籠,綁在一塊寫有“張氏公祠”的舊木匾上,插上一面三角形的紅布旗子,上書“張輝瓚首級,送給魯滌平”10個字,冒雨推入贛江,順流北漂。為此,毛澤東熱情洋溢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江西“剿共”總司令魯滌平見狀,驚恐萬分,膽戰心驚,痛哭流涕電告蔣介石。蔣介石得此噩耗,不禁發出一番“嗚呼石侯,魂兮歸來”的慨嘆。 當下,魯滌平一面命人聘請南昌雕刻高手,按張的身材連夜雕制一個木質身軀並四肢,將首級接上,穿上中將黃呢軍服;另一方面又命人買了幾段整塊大楠木做棺材,入殮後,又用藍緞布將棺櫬包裹。

此人把江西省委書記沉潭,圍剿紅軍被抓處決,剩頭顱配木頭身下葬

蔣介石“魂兮歸來”的親筆題字

蔣介石痛失愛將,下令對張輝瓚以陸軍上將例給予優撫,禮以國葬。張的靈柩乘火車運至故里長沙,長沙當局請了8個道士,做了七天七夜的道場,埋葬在嶽麓山半山處的,只是張輝瓚的頭顱配著木頭身子。

墓前豎立的青石墓碑,正面刻有蔣介石“魂兮歸來”的親筆題字,背面刻有張氏生平簡介和家屬姓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