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故事」——文山寶葫蘆的故事

「行唐故事」——文山宝葫芦的故事

在行唐上閻莊鄉下王莊村西文山腳下,靠近南山坡的地方有個缺口,傳說是南山門,至今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說是早年間,有一個放羊的小孩,一天到晚長在文山腳下,對那裡的一草一木甚至一塊石頭都很熟悉,所以有一天出了一棵葫蘆,他馬上就發現了,於是就按時澆水、鋤草、施肥,很快長了一個小葫蘆,生長茁壯,非常惹人喜歡。不到半月,葫蘆已經長成半大的了,於是他更加精心管理。

「行唐故事」——文山宝葫芦的故事

有一天,一個操著南方口音的男人來到這裡,好像早已知道似的,直接走到葫蘆跟前對小放羊的說:“小孩,你好好管理這個葫蘆吧,再長七七四十九天它就長成了,那時有大用,你我一輩子就不愁吃喝花銷了。”小孩說:一個葫蘆有什麼用?你甭哄我,不說實話,我就不再管它。”

那人說:“這是個寶葫蘆,是文山的開山鑰匙,只要長成,咱倆就成了天下最富的人了。”

小孩說:“真要如此,我就精心管理,請你放心。”

那人又囑咐說:“可先說清,一定要長夠四十九天,到時我準來,把山門打開,裡面金毛獅子玉毛兔,各種各樣的寶物應有盡有,取不盡用不完,咱們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小放羊的高興地說:“你把心放在肚裡吧,我不肯提早把它摘下來。

操南方口音的那人放心的走了。

從此,小放羊的更加精心管理,為防有人破壞,後來乾脆不回家了,就在葫蘆旁邊搭了一個窩棚,吃飯也是家裡人來送。

小孩的父親知道了這事,對小放羊的說:“文山裡要是真有寶貝,也是咱們這地方的人的,咱們怎麼能叫一個外地人平白無故地弄走呢?咱不能做對不起家鄉的事!”小放羊的聽了父親的話,想是這麼回事,就對父親說:“你放心,我保證不讓外人把咱行唐的寶貝弄走。”

轉眼到了四十八天,第二天就是四十九天,那個放羊的小孩跑到跟前把那個還沒長熟的葫蘆摘了下來.到了第四十九天,那個南方人準時來了。到了半夜子時,他拿上葫蘆,小放羊的跟在後面,來到文山腳下,找準山門。那人兩手提葫蘆小頭,用力往前一杵,只覺得地動山搖,咯嘣一聲,文山南面裂開一條大縫。二人馬上進去,裡面真的是金毛獅子玉毛兔,珍珠瑪瑙遍地一層。小放羊的知道寶葫蘆還沒長成,隨便抓了一把金豆就往外走,並提醒南方人說:“我摘的葫蘆還早半天,快出去吧。”

那個南方人雖然知道危險,但他也知道金鑰匙只能用一次,所以想拿最值錢的寶貝。他見一個玉石閨女正用金馬駒子推碾,於是上前就去卸金馬拉玉女,急往外走,因為金馬不聽話,玉女不願走,拉拉拽拽未到山門,那大山縫開始往一塊合,只聽咯嘣一聲,把葫蘆擠了個稀巴爛。小放羊的只斷了一條腿,那個南方人卻永遠深埋在文山裡面。

「行唐故事」——文山宝葫芦的故事

「行唐故事」——文山寶葫蘆的故事點進入招聘丨求職丨租房丨售房丨二手交易丨順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