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創業老兵的感悟:一場以終為始的馬拉松

它不是古希臘神話中虛無縹緲的大地女神,它是創業洪流中已經9歲的“老兵”。靜謐的寒山寺,精美的拙政園是它附近的風景,它就是勞動力管理領域搞得定的蓋雅工場(GaiaWorks)。

起初,它並不帶有詩情畫意,也從未想過風花雪月。這只是四個快到而立之年的男人聚在一起描繪夢想的點睛之作。

2003年大學畢業後,章新波進入了一家小型eHR創業公司,就是在這裡,他遇到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三個夥伴,即後來的聯合創始人們。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四個小夥子也從最初青澀的應屆生變成了公司扛鼎,成了各個區域的負責人。再後來大家又一起跳槽,進入外資企業,一路配合打仗走過了6個年頭。你見證了我的青春歲月,我也見證了你從幼稚走向成熟,這期間建立的信任關係與默契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四個人。在即將到來的而立之年,大家聚在一起點燃各自心中的星星之火:工作了那麼久,也積累了不少人脈,何不到市場上去搏殺一下,看看自己到底幾斤幾兩呢?就創業而言,他們真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大家一拍即合。彼時就只有一個想法“要做就做點不一樣的,既然大家都做eHR,那我們就嘗試一下勞動力管理,這個領域在國外能成功在中國肯定也可以” 。

那天,創業的焰火使得這次的相聚氛圍異常熱烈,大家各抒己見最終確立了公司的宗旨:要將勞動力管理做到全球化(Global Architecture)、自動化(Completely Automated)、智能化(Intelligentized)和新一代高階應用(new Generation Advanced Application),這也就是Gaia(Works)的由來。

做點不一樣的,做點專而精的

HR領域那麼大,緣何他們只鍾愛並不出挑的勞動力管理呢?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章新波他們其實也是有著自己的小九九和小算盤:09年創業前,他們也進行了一些市場調研,單在蘇州大大小小做HR的廠商就有17家,這些廠商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沒有誰活得很好,也沒有誰過的很差。

這樣的情景讓他們在選擇的天平上左右搖擺:我們並沒有比別人牛逼多少,既然這樣蓋雅憑什麼有機會脫穎而出呢?所以大家就思忖著做一些不一樣的,而在該領域裡對於勞動力管理,比如複雜的考勤、排班、工時處理,大家都是淺嘗輒止,對於這個模塊做到一些基本功能就ok了。

對於想要做些不一樣事情的章新波等人來說,怎會輕易放棄這個機會呢?他們當即考慮就沿著這個方向,做一個專而精的產品,這樣就可以跟HR領域的其他廠商進行合作,而非與之競爭。

這一選擇與他們之前的工作背景不無關係,章新波四人原先所在公司主要是服務製造業和零售連鎖企業,過程中他們發現eHR的最大難處是企業的一線員工特別是藍領員工的管理問題,如排班,考勤等,這些是企業信息化進程中較少關注的領域。而彼時在國外,單獨勞動力管理市場其實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細分市場,勞動力管理與HCM是相互關聯的關係,是重疊關係的一個市場,並不是包含關係。

在國內,蓋雅工場成立的那一年,勞動力管理其實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所以當時在很多人的觀念裡:蓋雅工場並不是一家軟件公司,而是做勞動力外包的。章新波回憶道,就是這樣鬧了不少笑話,很多企業過來諮詢就是希望蓋雅工場在他們缺人的時候能夠幫助僱傭勞動力。

再後來,隨著全球貿易和投資的增長,勞動力行業也經歷了一場全球復興。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彼時“廉價勞動力”這個詞語已經不適用於中國這片持續騰飛的土地了,位於中國的行業高管們(包括外企)也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勞動力管理上。同時除了對人工成本的控制,效率的控制也會變為一個話題,人越來越難,招到的人必然要放在合適崗位,在這個過程中一定需要信息化系統幫忙輔助,僅靠管理理念是解決不了這些問題,更需要一套科學合理的勞動力管理解決方案。

觀念的樹立與市場發展的推動使得人們對於這個概念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不過直到14,15年這個領域還都是不溫不火,相對冷門的。章新波也考慮,公司發展了這麼久,如果說只侷限在蘇州過著小而美的日子也是不錯的,但這並不是他們想要的創業征途,這同樣也不應該是蓋雅的終極形態。

帶著創始人的不甘與野心,蓋雅工場開始了它的拓展與轉型之路!

勞動力管理,蓋雅搞得定

從09年成立到14年整整五年的時間,蓋雅的規模也只從最初的幾個人擴大到幾十號人而已,OP模式的運營使得蓋雅也小有盈利,每年營收也在小幅穩步地增長。但是不走出去你永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14年公司開始進行全國佈局的時候,他們發現遇到了瓶頸,原來的OP模式沒法支持向全國的佈局。那麼,什麼樣的模式才是有效的呢?章新波也在思考。

其實在蓋雅工場創立的那一年,阿里雲也成立了,當時人們也開始對雲計算概念有了認知,經過幾年的發展它也影響著各行各業的商業模式變革。而作為一個有數十年曆史的老行業,人力資源軟件也已從簡單的薪酬計算,發展到近年來盛行的可以進行復雜數據分析的大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SaaS的盛行也使得大量企業在從過去的購買人力資源軟件向軟件服務租賃模式邁進。

對於新事物的追逐,章新波從不會落後,這次也一樣。早在2012,2013年,蓋雅工場就已接觸做薪酬SaaS的外資合作伙伴,也發現產品SaaS模式的單個產出比OP模式要好,彼時轉型的種子已經種下了。

到了萌芽期也就是2014年,蓋雅工場開始從“1個方案+1套設備”本地部署的傳統軟件交付模式朝雲服務轉型。而當時SaaS服務主要還是面向中小微企業,這對於做勞動力管理服務的蓋雅工場來說效果一般。因為他們知道做勞動力管理,企業客戶的人員規模越大,對勞動力管理軟件的剛需也就越強。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繼續走走看,經過2015年的探索,章新波發現轉型的結果已經超出期望,大公司對勞動力管理領域的SaaS雲服務接受度很高。規模從幾千人甚至有超過萬人的企業客戶開始選擇蓋雅平臺,那時章新波才真正開始對這一模式有了信心 。

如今,經過16年全面的轉型佈局,蓋雅通過樂高式的積木組裝已經能夠為客戶提供具備行業特性的全方位勞動力管理套裝產品:從勞動力計劃,時間與考勤,勞動力績效到勞動力分析的整個生態閉環。

九年创业老兵的感悟:一场以终为始的马拉松

同時在2017年,蓋雅也正式推出了面向人力資源產業鏈的互聯產品 Gaia I/O。Gaia I/O 架構於蓋雅勞動力管理軟件雲服務之上,可與任意第三方系統在員工主數據、薪酬、福利、績效等領域實現數據無縫對接。“人力資源領域賽道真的很廣,幾乎沒有公司能夠博而精”,章新波希望Gaia I/O能成為中間的連接器,使蓋雅工場和第三方更好地連接在一起 ,這也是其“關鍵零組件”策略的重要一環。

九年创业老兵的感悟:一场以终为始的马拉松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來虛的可不行

章新波的身上有著明顯的80後特徵:務實,求穩。就像他說的,自己不是激進的風險偏好型創業者,他會在篤定所做的是一件成功率很高的事情後才會開始動手。這點在其國際化拓展和融資的過程中體現最為明顯。

最初走出國門是在2015年,當時蘇州新區企業阿特斯,在泰國、越南都有廠區。他們在國外用工管理的過程中本著“用熟不用生”的原則將蓋雅工場的這套解決方案帶了出去。之後隨著越來越多本土企業拓展到海外,全球化公司亞太總部往中國內地遷移,蓋雅工場的國際化步伐也越跨越大。

從2016年開始做多語言多時區版本,目前其App上已經擁有8個語言版本,服務亞太13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企業。

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章新波並沒有激進的拓展海外事業部,蓋雅工場近幾年也只是follow客戶,跟著企業的步伐服務好他們,逐漸把在海外的競爭力先建立起來 。因為在章新波看來,國內的生意還做不完,所以他們也並不急著去佔領海外市場。

“做企業除了要給用戶帶來價值外,最終目的還是要產生利潤和收益”,相對於很多企業家的虛空高談,章新波毫不掩飾地道出了企業的本質。所以在章新波看來,蓋雅工場之所以融資是一方面是因為企業需要獲得收益,另一方面也是由SaaS商業模式決定的。

之前做本地化部署的時候,蓋雅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後來2014年轉型之際他們將所有盈餘都投入在SaaS雲服務上,而不同的是蓋雅採取後付費的形式,這樣可能就不用擔心客戶流失問題了,但是對現金流造成的壓力也比較大,很快公司的現金流已經明顯不足了。

2016年開始,章新波也開始考慮引入資本的力量為蓋雅助力。這也是在他認為蓋雅產品SaaS化模式可以規模化複製,並且能給投資人帶來回報的時候,章新波做出的決定。正像他說的那樣:“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當我們能預判結果的時候才會採取行動。來虛的,沒用。”資本的助力也給了蓋雅更多的機會吸引優秀的人才,截至目前團隊共有370人左右。

從2016年3月的A輪到2017年8月的B+輪,蓋雅工場已經完成了2億元左右的融資,由頂級風投經緯創投,華平投資與騰訊系背景的元生資本投資。主導融資進程的不是觥籌交錯的推杯換盞,蓋雅對勞動力行業的理解與趨勢判斷,以及這麼多年的經驗積累是融資順利推進的堅實支撐。或者正像章新波對投資人的回答那樣“雖然蓋雅在勞動力管理領域已經是個老兵了,但在SaaS領域我們是個新兵,也用自己的錢對這個商業模式嘗試了兩年多,並且最後成功了,那麼投資者又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創業沒有風花雪月,只有以終為始的馬拉松

創業維艱,章新波認為他們可能體會更深。從二十幾歲到如今快要不惑之年,幾位創始人頭上多多少少都有星星點點的白髮,更有甚者還有一個頭發快沒了。在他看來蓋雅的工作成績,其實全在大家的腦袋上反應出來了。

九年创业老兵的感悟:一场以终为始的马拉松

蓋雅工場創始人&CEO 章新波

章新波反覆提到,創業其實是很悲觀的事情,從來都不會是風花雪月,總有波峰和低谷。任何公司想要持續的向前推進,就必須拼了命的去全力以赴。這個過程永遠是充滿了艱辛與苦逼的,創業者始終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說起2012年,章新波仍然感觸頗大。當時產品剛剛成型不久,公司也剛有了第一波的客戶,而第一次創業的他們想法並不成熟,並沒有想到藉助資本的力量,全靠自己的力量,自給自足,自負盈虧。這個過程是漫長且充滿難度的,所有的壓力最終演化成了深層的焦慮。那段時間生活不規律、熬夜讓章新波的身體狀態變的很差。

有段時間他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要掛了?當時生活中有朋友出現了一些遺憾的局面,這對他的觸動還是比較大的。而迫於時間的緊迫,章新波選擇用一個更簡單,時間上更可控的方式在身體上做一些改變——跑步。

更多時候,他是一個人在跑,“跑步是非常重要的獨處時間,可以思考很多問題。”現在,跑步這項運動已經成了蓋雅工場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文化。去年開始,公司發起了“赤跑計劃”:聚團隊的力量 ,把大家跑步的距離加在一起看看多長時間能夠繞赤道一圈。團隊熱情非常高,章新波不無調侃地說:“我感覺自己已經跑得很多的,可是我看了最近三個月的排名,自己都是在十幾名徘徊,從來都與前三名無緣,看來要更加努力了”。如今,他已經做到每年1場全程馬拉松。在章新波看來,企業服務就是一個持久戰,更像一場馬拉松運動,他會一直跑下去。

除了苦逼,章新波認為創業給他帶來的精神自由感可能更強烈。團隊能力到底有多大?到底能創造什麼樣的一個局面?到底能挑戰多大的範圍 ?所有這一切都在於創業者的想法、方向、努力和決策,所以背後帶來的精神自由感是很讓人激動的。

在章新波看來,與其說自己是蓋雅的CEO,倒不如說他是一根串起珍珠的線。因為創始團隊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專注的事情:擅長銷售、產品研發、服務和運營的都有。這就是一顆顆閃亮的珍珠,而一顆珍珠的價值可能有限,但是串成一個項鍊價值則會更大。章新波坦言自己的韌性非常好,做事情的執著力和持續力非常強,所以非常適合做這根線,這樣就可以保證項鍊足夠堅韌而不會斷。

如今,這根線已經串起了越來越多的珍珠,未來他還會不斷延伸,力求給大家呈現一個更美的蓋雅。馬拉松很長,但總會有一個出發點,以終為始,蓋雅工場將始終聚焦於勞動力管理,在新的科技背景下擁抱新的變化。

為了解決全國1000多家渠道商(T客渠道會員)的選型求購要求,解決雙方供需之間的矛盾,《2018年渠道商招募寶典》即將發佈,特向全國徵集優秀入圍軟件產品,歡迎各位有實力值得渠道商代理的軟件廠商的產品參加,

掃描下面二維碼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