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歙縣葉邦祥:特種水產養殖致富經 收入超百萬

上午10時許,歙縣溪頭鎮洪村口村。從超過膝蓋深的水田裡,穿著連體防水褲的村民許利華撈出一筐小龍蝦送上岸。“今天老闆的訂單多!”擦了一把汗,他笑吟吟地說。從早上5時起,他當天從老闆葉邦祥承包的四口水塘裡,一共打撈小龍蝦500多斤。

“每天早上5點鐘這些工人就要到池塘打撈蝦,10點鐘左右就要送出去,每天有500多斤蝦子。”雙祥養殖基地負責人葉邦祥介紹道。“這些蝦子我們還會再次分揀,大的賣得貴,小的便宜點,平均下來二十幾元一斤。”望著筐子裡一隻只活蹦亂跳的小龍蝦,葉邦祥喜上眉梢,蝦子都是客人預訂好的,即將送到縣城的夜宵攤上,成為市民大快朵頤的食材。

今年45歲的葉邦祥,以前和哥哥合開沙場,那是他時常去捕魚,葉邦祥捕魚時,經常捕到大小不一的小龍蝦。當時,規格大的小龍蝦每斤可以賣十多元,他便產生出養殖龍蝦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機會,葉邦祥從洪村口村經過,發現這裡有不少閒置的荒田,還有一些廢棄的水塘。在農村長大,對土地有著深厚感情的葉邦祥覺得很可惜,於是他便滋生了到農村創業的念頭。

說幹就幹,2016年,葉邦祥投資200多萬元在洪村口村新建140多畝的水產養殖基地,主要養殖龍蝦和青蛙。當年引進蝦苗近萬尾,青蛙近萬隻。可是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2017年汛期的一場暴雨不期而至,小龍蝦在這場暴雨中跑了好幾千斤,最後零零碎碎撈了不到一萬塊錢的蝦。葉邦祥說,“當時心裡很失落,辛苦一年多的成果就這麼沒了,一度想過要放棄。可是我對養殖龍蝦這一塊比較有信心,所以就一直堅持下來了。”

葉邦祥重整旗鼓,將沖毀的堤壩進行修整,並乘著間隙時間,多次到外地學習養蝦技術,潛心鑽研養蝦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葉邦祥結合本地水質和氣候,摸索出了符合我縣的龍蝦養殖模式。

“外面人說,蝦子容易養,丟到臭水溝裡都長得好,那都是錯誤的!”葉邦祥說,事實上小龍蝦對水質要求極高,吃食也是專用的蝦蟹飼料和菌菇等有機物。其中有一次養蝦失敗,就是因為不知道換水,隨著氣溫升高,水質出問題了,兩千多斤蝦全都上草了。為了保證水質,他在水裡種植了專門的水草淨化水質並幫助蝦子蛻殼,一隻蝦要蛻六七次殼,蛻一次殼長大20%。“我們還專門引山泉水,用來換水,7到10天換一次,每次更換三分之一的水量。”

商販王先生說:“每天凌晨4點,我們就要從城區出發,到洪村口要40分鐘左右,城區市場對小龍蝦需求量特別大,我們不起早不行啊!趕到城區菜市場必須將小龍蝦分揀好,這樣才能賣個好價錢。”

自己的口袋鼓起來了,葉邦祥決定帶著周邊百姓一起賺錢。下一步他準備實行“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方式,讓村民代養龍蝦,基地負責蝦苗提供、養殖技術、訂單回收,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