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東南亞光電產業的排頭兵

本文簡介

新加坡在光電產業是整個東南亞的排頭先兵,引領整個區域的光電產業的研發、生產和製造活動。這裡面雖然有著政府積極參與和主導的一面,也有著更多的新加坡企業和專業人才的積極奉獻和拼搏的精神體現。

本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新加坡光電產業狀況:

  1. 新加坡光電業概述

  2. 政府角色和政策

  3. 光電工業分類

  4. 研究與發展以及光電教育業概述

  5. 東南亞區域光電業簡介

  6. 未來展望

01

新加坡光電產業概述

新加坡地處東南亞中心地帶,人口560萬,擁有天然良港,世界一流的機場,轉口貿易佔據國內很大比重(30%以上)。

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建國後不久(1965年建國),政府大力引進外資,尤其是製造業先進國德國和日本外資企業,提供非常優惠的投資經商條件,成功地為新加坡國民創造了就業和工作機會。

光學企業在20世紀80年代只有1-2家,都是歐洲投資的。其中Plummer Optics為Edmund收購,Avimo為一家英國光學企業,一度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上市。目前幾經易名,為QIOPTIQ, 現屬於Excelitas集團企業。另外,80年代後,著名公司如Leica、 II-VI等登陸新加坡,主要看中這裡的英文環境、政府制度、國民素質。今天的新加坡,已經擁有近50家和光電相關的企業,提供就業機會3000人以上。光電行業涵蓋了下列範圍:

  1. 光學設計加工製造和裝配 (6家企業)

  2. .激光製造和激光系統(6家企業)

  3. 工業視覺系統集成(6家企業)

  4. 光學精密測試(4家企業)

  5. 太陽能(3家企業)

  6. LED (2家企業)

  7. 生命科學光學(4家企業)

  8. 光電分銷和技術支持(10家企業)

  9. 光學真空鍍膜(2家企業)

  10. 光纖通訊(1家企業)

新加坡:東南亞光電產業的排頭兵

新加坡光電行業分佈狀況

另外,光電研究與發展在新加坡得到很大的支持,在2所國立的大學、4所國立的大專都設有研發實驗室。新加坡政府的科研機構A*STAR還雲集了一批國際人才,在光電業的各個領域涉足,如激光加工、精密測量、太陽能、生命科學等領域。估計在研發和教育界,從事光電業的從業人數高達300人。

由於新加坡在高科技領域領先其他東南亞國家很多,因此在和東南亞國家的交流上沒有可圈可點之處,主要集中在和英國、德國、美國、日本、以色列等科技強國的交流上。

02

政府的角色和政策

新加坡政府是親商的政府,也算是個大政府。在引導國家經濟上起著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 :

1)制定宏觀工業發展政策和方向;

2)引進外資和知名大企業;

3)優惠補貼新加坡本土國民企業。

目前,光電業的大企業無一例外地得到了政府惠顧,如Leica、QIOPTIQ、 Haptagon、KLA Tencor等等。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局有很多優惠策略,幾乎可以照顧到從股權、到稅收、到租金工資等各個方面的安排。對於宏觀策略性的企業發展,EDB也採用直接投入的方式進行股權投資,如太陽能、水科技等等。

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通常會從貸款、研發資助、開發區域化市場等領域進行幫助。比如,政府研究院的研發人員會參加企業的研發,成為企業的一員,但是薪水部分的70%由政府承擔。另外的形式包括低息貸款、稅務減免、各種優惠配套資助不同的企業活動,如研發活動、海外拓展活動。具體分管的政府部門包括:經濟發展局EDB、 國際企業發展局ITE、標準化生產力局PSB(SPRING),還有活躍在各種行業之間的協會等等,起到橋樑作用。

筆者認為,新加坡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的主要考量包括:

1)促進就業;

2)增加稅收,而在近期,政府更加考慮的是擬定政策時是否提升稅收;

3)國家的長期競爭力。

光電子行業在新加坡行業的分類歸屬於精密工程製造業,以前也曾隸屬於電子行業。相比於大規模的電子業和精密製造業,新加坡的光電子行業還屬於小規模的行業,處於從屬地位或者支持地位,也是符合邏輯的。

在2002年由Leica等跨國公司牽頭,新加坡政府強力資助成立的新加坡光電子協會,在一年時間註冊了50多家企業單位,確實引人矚目。後來該協會由於產業規模小,無法持續保持活躍,因而逐漸淡出人們的眼球。

在20世紀80-90年代,政府著力培養光學技工,以期提供光學工廠員工技術培訓,為跨國光電企業提供源源不斷地熟練技工。另外,也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獎學金赴德國留學,攻讀光學工程。點點滴滴,可以透視政府對光學工業的重視。

03

光電工業的分類

縱觀新加坡光電的發展道路,在過去的30年之間,明顯可以看出一個從簡單光學加工到多方位高科技高增值的光電發展之路。從業人員雖然沒有很大幅度的增長,然而人均產值和總產值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筆者歸納為以下幾個特點:

  1. 持續引進外資和高附加值光電企業:迄今為止,新加坡已經成功引進精密光學儀器企業如Leica, 太陽能研發企業,半導體鏡片檢測設備企業(KLA Tencor);

  2. 持續培育本土和扶持在本土的企業;

  3. 持續加強光電子學的教育和培訓工作。

按照產品和運用的分類,新加坡光電行業可以細分為:

  1. 光學設計加工製造類:以Leica, QIOPTIQ, Edmund Optics, II-VI, Wavelength ,Wangi等為代表,僱用大約2000名員工;

  2. 光學鍍膜企業:以Opto Precision為代表,從事真空光學鍍膜業務;

  3. 激光產業:共僱用300多名員工,以Rofin Bassel, Hylax, IDI, LaserTek等為主共7-10家企業;

  4. 工業視覺系統集成商:由於超精密的半導體工業在新加坡有著良好的基礎,工業視覺系統集成商有著很大的生存空間;

  5. 光電精密測量:大約5家企業在從事精密光電測量事業;

  6. 光電子行業分銷培訓和技術支持:超過10家本土公司在代理銷售全球各地的光電子產品和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僱用了超過100名員工;

  7. 生命科學光學:最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和產業化,生物製藥業巨頭也來新加坡投資,圍繞著生命科學產業,誕生了一些生命科學光學的企業和產品;

  8. 光電研究和發展:主要以政府行為為主,擁有SIMTECH, A*STAR等諸多科研所,聘有上千名研發人員,其中涉及光電類的人員多達上百人;

  9. 教育類∶以兩所國立大學,4所國立大專為主,設立光電子專業,光電子教育研究中心,估計聘有近百名教職人員;

  10. 太陽能行業:國家在最近的3年裡大力引進太陽能研發和應用的公司,目前至少3家國際性太陽能公司在新加坡設立了基地和中心;

  11. LED顯示:至少2家公司致力於LED的運用研究。

當然,在工業界和政府也有其他的分類方法,如企業類別 (本土或是跨國)、企業性質(研發,生產或是區域總部),在此作者不做介紹。

04

研究發展與光電教育

新加坡光電教育和科研產業, 提供本科工程和科學教育的大學有國立新加坡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其中後者設有光電子專業,提供光學設計、薄膜設計、光電器件等課程。在2007年以前,每年約有30名以上光電子專業學生畢業。這些學生普遍理論功底紮實,結合現代電腦等工具,畢業後即刻投入工作。

提供大專類光電教育的學校有5所。例如義安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淡馬錫理工學院都設有類似光電或者激光等中心,提供學生實驗的基地。逐漸多地引入光電類的新課程進入理工學院,是一種趨勢。這些理工學院為新加坡的企業源源不斷地輸入初級技術人才。

在新加坡的教育體制中,還有初級學院(類似高中),這類的初級學院,尤其是領先的前三所初級學院,可能已經建立了光學/光電的實驗室,提供給高中生一個接觸光電世界的機會。政府的一些公益性設施,比如新加坡科學館,就設有多個圍繞光學的設施,如觀察偏光、彩虹、天文等等的設施。

據不完整估計,在上述大學、理工學院,從事光電教育的可能在百人左右。每年給近300名學員/學生提供光學/光電類的教育。

在20世紀80-90年代,新加坡有一個光學技工學校,培養光學冷加工和鍍膜人員。這個培訓學校由政府資助,學期結束後頒發技工證書,提供就業機會。光學公司也派送員工去受訓。90年代後,此培訓學校中止。

新加坡光電類的科研機構,代表著強大的科技研發力量,以及重大的政府投資行為。這裡可以列舉的和光電類有關的科研機構包括:

SIMTECH: 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在這所國家的製造院裡,雲集眾多博士教授研究員,主要是連接科學研究和工業的橋樑作用。設有精密光學測量、激光加工、納米技術等等和光電緊密相關的部門。

DSI: Date Storage Institute - 這是另外一個和光電/磁存儲技術緊密相關的研究院,擁有上百名研究員,同步進行眾多的項目。在數據存儲上具備雄厚的實力。

NTRC :Network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 這是和光纖通訊緊密聯繫的學院,超過上百名員工,多個項目進行中。

IMRE: Institute of Material Research - 材料研究學院,坐落於國立新加坡大學校園內,進行光電材料和晶體材料的研究,也培養研究生。

IM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 微電子研究院,坐落於新加坡第二科學園內,在半導體、晶片製造、集成電路等領域進行研究,並且為工業界提供專業的支持和幫助。

NMC: National Metrology Centre 國家計量中心研究所,在這個國家級的計量中心,坐擁一流光學電子計量儀器和設備,更聘有多名優秀的研究人員和技術隊伍,對世界標準和國家標準進行及時的跟蹤更新。

05

東南亞區域光電產業簡介

東南亞具備工業和研究實力的國家除了首推新加坡外,另外需要提及的國家應當是馬來西亞,最後是有一點點光電產業的泰國。然而後兩個國家由於國內政治不時地動盪,雖然對經濟的影響不大,但是在研究和發展以及光電教育上,投入量不能與新加坡相比。

馬來西亞:

人口3000多萬(2016),經濟重鎮在檳城和吉隆坡。光電教育的提供者主要是國立馬來亞大學。筆者曾經拜訪過位於吉隆坡的馬來亞大學光電實驗室,記憶中的教育科研樓有一個樓層都是光電子實驗室,裡面的實驗儀器等不算先進,屬於中等水平。在晶體生長、激光器等領域,有一些教授在主持科研和教學。去年,馬來亞大學的霹靂分校也採購了一批光電模擬軟件,開始提供光學設計和模擬的教育。

從事於LED生產製造的企業集中在檳城地區,另外在吉隆坡和馬六甲也有2-3家企業,構成了10家左右規模的LED生產企業。其中包括跨國公司OSRAM、DOMINANT、 LUMILED、AVAGO等公司。本土的公司也有50%左右。他們主要從事LED的封裝、平板顯示器、電子器件等生產和研製工作。

馬來西亞的政治局勢趨向平穩,在教育和工業技術上的投入逐步加大,筆者相信馬來西亞的光電業將邁向發展的道路。

泰國:

人口6800多萬(2016),教育和工業都集中在首都曼谷,使得大曼谷地區成為繁忙繁榮的地區。然而泰國光電業的情況,由於語言的隔閡,筆者無法取得更多的信息,只能根據這些年和泰國企業的合作,初步瞭解到兩個企業。

Fabrinet是一家光電代工業者,在2004年投資泰國2500萬美元,進行光通信、數據通信、車載系統、數據存儲、工業和圖像市場等產品的代工服務。另外一家泰國光學儀器廠,進行自主品牌的顯微鏡的生產。以上2家光電企業聘請3000多名員工。

泰國的光電教育培訓和研究方面的投入相比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少很多。目前尚未發現大學提供專門的光學光電專業本科學位教育。

06

未來展望

東南亞超過10個國家,目前在東盟這個組織內協同合作。各自的政經制度迥異,信仰不同,然而各自發展經濟的活力不減。新加坡作為最穩定的政體國家,已經積累了相當深厚的技術和實力,隨著政府對教育的持續投入,新加坡將繼續在東南亞一馬當先;馬來西亞將受益於穩定的政府和親商的政策,繼續吸引跨國公司留駐,並且繼續發展本國的教育和光電產業;泰國的情況不容樂觀,主要是泰國語言的問題,使得教育水平不能及時跟上世界光電科技發展;越南、菲律賓、印尼將繼續作為光電產品的使用國而非製造過,在今後將跟隨在新馬泰之後,緩緩前行。

=========分界線=========

選光電產品,就上光電匯

光電匯--光電產品一站式導購服務平臺(www.oeshow.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