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奶酪分不清?5 分鐘學會選購

吃遍全球,是很多吃貨的夢想。如果說到中外飲食有什麼不同,那不得不說的食物就是:黃油和奶酪。

如今愛吃黃油、奶酪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它們的營養價值卻天差地別。買錯了不僅浪費錢,還可能會長胖哦。

- 1 -

黃油和奶油,不一樣

蛋糕外層的奶油(cream),脂肪含量在 12~38% 左右,更像是脂肪濃縮了的牛奶。

奶油「打發」,是讓奶油跟空氣混在一起,空氣包裹在奶油內。但如果我們用的不是打蛋器,而是攪拌機,情況會怎樣呢?

攪拌機高速轉動的葉片會把脂肪球結構破壞,失去了球狀形態的脂肪便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固體,我們把這些固體收集起來,擠壓掉多餘的水分,便得到了了黃油(butter)。

比起奶油,黃油的脂肪含量就高多了,達到了 80%~81%,這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油」啦。這時,整個體系只有一點點水存在了。

如果在家無事,大家也可以試試用食物攪拌機攪打新鮮奶油來自制黃油。還是挺神奇的。

黃油從奶油中出現了

黃油、奶酪分不清?5 分鐘學會選購

不過因為翻譯問題,黃油的名字是很混亂的,它在超市裡有時候被叫做「奶油」,有時也叫「牛油」。這很容易引起誤解。比如,「牛油」也可以指從牛身上的脂肪組織中提煉出來的油。

所以,在超市中,認準英文名「Butter」,一般就不會有錯啦~

那黃油為什麼「黃」呢?

其實是由於牛吃的草中含有黃色的類胡蘿蔔素,這種脂溶性物質大量存在於乳脂中,於是黃油也就染上了淡淡的黃色。不同的黃油顏色有深淺區別,這跟不同的牧場使用草的種類也有關係哦。

將奶油快速攪打得到黃油之後,剩下的那些「水」我們把它稱作酪漿(Buttermilk)。在美國,它是製作鬆餅(Pancake)的原料之一。

黃油好吃,卻並不營養。它幾乎全是脂肪,熱量幾乎達到了 890 kcal / 100 g,如果喜歡用黃油抹面包可別貪多,每次一小塊足矣。

而且,黃油和其他奶製品不同,含鈣量很低,吃黃油可不補鈣。

- 2 -

奶酪(Cheese)

奶酪的別名有很多。音譯就有芝士、吉士、起司等,意譯還有乳酪、乾酪等。其實它們都是同一類的產品,只是叫的名字不一樣而已。

奶油、酸奶油、黃油等都是牛奶中脂肪的加工產品,而奶酪則跟牛奶中的蛋白質有很大的關係。

牛奶中蛋白質有一大部分是酪蛋白。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這些酪蛋白會發生凝集,而變成固體。這個過程叫「凝乳」。那些凝固成固體的牛奶就是最原始的奶酪。

黃油、奶酪分不清?5 分鐘學會選購

其實,我們平時吃的木瓜撞奶、薑汁撞奶,牛奶遇到木瓜、薑汁等食物會凝固的原理其實也是一樣。木瓜和薑汁中都含有豐富的蛋白酶,這些蛋白酶能促進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固。

奶酪的種類有很多,每種奶酪的做法其實都各不相同,但「凝乳」始終是核心步驟。

例如,提拉米蘇的靈魂食材馬斯卡彭(Mascarpone)奶酪只有凝乳過程,是直接將鮮奶油凝固得到的。

黃油、奶酪分不清?5 分鐘學會選購

披薩中的馬蘇裡拉(Mozzarella)奶酪以牛奶為原料,在凝乳前多了一個「發酵」的步驟,利用細菌發酵帶來更多層次的口感。

黃油、奶酪分不清?5 分鐘學會選購

超市常見的切達(Cheddar)奶酪,在發酵和凝乳之後又多了乾燥和後熟的過程,質地比起前兩種要硬很多。

黃油、奶酪分不清?5 分鐘學會選購

而藍紋奶酪(Blue cheese)還要在製作過程中添加青黴菌,從而產生獨特的風味。

黃油、奶酪分不清?5 分鐘學會選購

製作奶酪的過程中,「凝乳」過後剩下的物質,我們把它稱作「乳清」。

乳清並不是沒有用的東西,愛健身的同學可能對蛋白粉比較熟悉,而蛋白粉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以乳清為原料製作的。乳清還可以添加在其他食物中,用來改善口味,或者代替牛奶來節約成本。

奶酪的營養價值很高,從某種意義來說,可以看做「濃縮的牛奶」。

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但脂肪含量也不少,熱量一般在 250~350 kcal / 100 g,如果有減肥需求,可以選擇低脂奶酪。

而且,大部分奶酪中的乳糖含量很低,特別是經過熟化之後的硬奶酪。所以乳糖不耐受者一般也不用擔心奶酪會引發腸胃不適。

- 3 -

一圖讀懂乳製品

說了那麼多種乳製品,不知你 get 到了多少?

如果你覺得有點暈,沒關係,丁香食堂特別做了一張圖。從圖中能更好地瞭解這些乳製品之間的關係:

黃油、奶酪分不清?5 分鐘學會選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