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兩部電影,一部是韓國的《道熙呀》,一部是日本的《晝顏》,不知道有沒有人已經看過了。

這兩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有點像,都從道德和人性層面去輕描淡寫地揭示一種社會的現象:《道熙呀》聚焦在同性戀和青少年的教育問題,《晝顏》則講的是婚外情和出軌的話題。

但兩部電影完全沒有從常規的正反面人物形象去塑造,也沒有設定“善惡”的劇情:比如《道熙呀》裡受到家庭暴力和同學欺凌的小女孩孫道熙,並沒有給觀眾以憐憫和愛惜,反而讓人對她產生反感和恐懼的心理;而在《晝顏》裡,婚外情和出軌則被拍出了浪漫和美好,讓人不忍去譴責出軌的男女主角。

所以這樣想想,這兩部電影其實都挺有意思的,看完之後我才反應過來:怎麼好像電影傳達的思想有點不太對。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另外還有一點不得不說,就是兩部電影從開始就給足了我失望。

《道熙呀》和《晝顏》有一個相似的開頭,就是一個失意的女人去了一個陌生的小城市,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原本以為這樣的設定會像電影《小森林》《哪啊哪啊神去村》一樣,會是一斷特別令人神往的小資生活,但其實並沒有。

《道熙呀》中的小女孩道熙雖然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有的痛苦和折磨,但並不像《素媛》《熔爐》裡的孩子那樣令人心疼,裡面的壞脾氣大媽也不像《我能說》裡的羅玉粉大媽一樣刀子嘴豆腐心……總之整部電影裡都是令人失望的人物形象。

《晝顏》裡也一樣,從紗和來到海邊的小鎮,到與北野的偶遇,總覺得會是美好的邂逅,但卻彼此陷入了出軌的劇情中,令人大失所望。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但其實就是這樣稍顯得另類的劇情設定,讓我覺得《道熙呀》和《晝顏》與眾不同。而事實上,這兩部電影也的確值得一看。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晝顏》在2014年推出的電視劇版就火過一把,2017年改編成電影之後,在上海電影節更是引發了一票難求的盛況。不過今年引進中國內地卻遭遇滑鐵盧,也只收獲1500萬的票房草草收場。

其實無外乎一點,就是普通觀眾對這部電影所產生的直觀印象,就是一部充滿色慾和禁忌的影片,阻隔了一部分觀眾走進電影院。

另外,還歸咎於一些影評人過於臃腫地去解讀了這部電影,讓原本一部婚外情的影片變得好像和大眾口味格格不入。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其實《晝顏》並沒有那麼複雜,電影裡的婚外情設定也是基於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只不過導演在看似兩個不夠勇敢的主角中摻雜了許多情感元素,讓我們對主角之間的行為產生了同情和憐憫。

可能導演也是出於“社會正能量”的考慮,並沒有給主角一個完美的結局。男主北野的死去對女主紗和來說似乎是一種愛情道德束縛的解脫,最後她也放棄了臥軌自殺。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而她這一次站起來,可能會比第一次獨自出走他鄉更加信念堅定,而且生活的更好,因為斷了念想和慾望。

婚姻和愛情是兩種不同的存在關係,在電影《晝顏》裡,這兩種關係也被放置在兩個對立的面:要麼選擇朦朧的愛情,要麼選擇現實的婚姻。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同樣是在2014年上映的《道熙呀》,是一部令我既愛又恨的影片。恨之是因為小女孩道熙,這個角色塑造得令人產生厭惡;愛之,也是因為道熙的扮演者,她出色的表演天賦。

整部影片從一開始,似乎都是道熙在牽制著女警官李英男在走,你可以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對一個大人所產生的控制慾,而且她一步一步都做到了。

我們可以說一個孩子會因為沒有母親、活在家庭暴力和校園暴力中而產生了戀母情結,但顯然電影中的道熙並非是對李英男的依賴,而是一種偏執的佔有。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這也就上升到了同性戀的層面,因為李英男本身來到小鎮前就是女同,這也似乎讓道熙在世人面前,兩個人的相處中佔據了主動權。

在和一次次接近李英男的過程中,道熙用盡了楚楚可憐的招數,而警官李英男顯然是打心底疼愛小女孩道熙的,並非是出於“同性戀”的愛慾。

但道熙卻不同,她會要求“和所長在一起就行”,會要求和李英男一起洗澡,會穿李英男的衣服,會在李英男和前女友出去見面時瘋狂的打電話,獨自在家裡喝酒、自殘……更加可怕的是調查員問道熙警官“有沒有摸你身體”,並拿出一個玩偶讓她指出摸過哪些部位時,道熙竟然撫摸玩偶的下身,還露出可怕邪惡的微笑……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經歷太多的孩子,內心不是過於強大,就是過於極端,顯然道熙屬於後者。

她就像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會爆炸,會把自己的情緒逼迫到邊緣,然後將自己和自己最信任的一切都毀滅。

其實我不喜歡《道熙呀》最後這樣的結局,因為帶走她,生活可能並不快樂。

不過話說回來,《道熙呀》這部電影肯定不及《熔爐》那麼具有深刻的批判性,也遠沒有《素媛》帶給觀眾的感動,但這也是這部電影難能可貴的地方,它不過度透支觀眾的人性情感來博得對影片的好感,留足空間給觀眾思考。

這兩部電影,足夠挑戰一下你的三觀

我們人類作為有思考能力和價值觀判斷能力的生物,對善惡、對錯、好壞都會有自己的評判,或者本來社會中已經給出條規和默許去客觀辨別。

不管是婚外情也好,同性戀也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也並非狹義地就框死在“錯”的道德層面。

同性戀在許多開放國家早已經被接納,而出軌和婚外情,只能說“生而為人”,就不該有獸性的思想,這永遠都是婚姻愛情道德層面的禁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