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南高考試卷答案來啦(附解析)!快轉給濮陽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語文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數學(文科)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數學(理科)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理科綜合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文科綜合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英語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評析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1

立德樹人

揚帆新時代,化育新一代

2018年高考語文命題立足於時代特徵,著力於把黨的理論創新最新成果、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以及團結奮進、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精神有機融入命題。試題鮮明地體現出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意義,明確傳達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增強考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引導考生樹立遠大理想,投身新時代建設偉業,在接力奮鬥中追夢、圓夢。

1.1 融會新思想,增強“四個自信”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文化積澱,同時融會新思想,將“四個自信”貫穿其中,並著力畫龍點睛,在關鍵處破題,形成點面結合、精神深蘊的格局。

如全國I卷

作文試題“世紀寶寶中國夢”,既選取新世紀以來中國在科技、民生以及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成就作為材料,又選取“2020”“2035”這兩個新時代中國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目標作為材料,充分發揮作文題的積極導向功能。通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這樣飽含啟迪、指明方向的引導語,啟發考生強化自己的代際身份感、集體認同感,引導考生在體會國家進步、民族振興的同時,感受大國風采、民族精神和時代品格;引導考生從歷史的縱深與未來的願景中,充分認識個人成長與國家、民族、時代的深刻關聯,不斷增強自身與同代人的獲得感、榮譽感、責任感,使考生更切實地感受到“四個自信”,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和激情奮鬥中放飛青春夢想。

1.2 講好改革故事,定位歷史座標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不僅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而且深刻地影響了世界。2018年高考語文充分發揮作文的積極導向功能,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

1.3 喚起青春理想,奮起追夢圓夢

2018年參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於2000年前後,是名副其實的“世紀寶寶”。2018年高考語文從這個特殊機緣切入,精心選材設題,直接喚起考生的身份意識和情感共鳴,激發他們接力奮鬥、與祖國一起追夢圓夢的人生理想。

如全國I卷作文試題“世紀寶寶中國夢”直接面向考生髮聲,直接點明他們的獨特身份,直接揭示他們與國家、時代之間的緊密關係,直接激發他們的青春夢想與奮鬥豪情,引導考生深刻思考他們這一代人所面臨的共同際遇與機緣,把追夢、圓夢的時代主潮落到實處。

2

育才成人

聚焦關鍵能力,深化內容改革,助推素質教育

2018年高考語文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為考查目標,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聚焦關鍵能力,圍繞學科主幹內容,創新試題設計,強化素養導向,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不同水平的考生充分展現才華的空間。試題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體現語文科的考試內容改革思路:提高語用水平、塑造思維品質、關注信息處理、倡導主動學習,融入有利於終身學習的語言、文學、文化的必備知識,育才成人,助推素質教育。

2.1 創設真實情境,突出語文實踐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緊扣語文課程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通過創設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實現對考生語言文字能力和素養的測評。

一是將具體的語言文字、文學作品置於特定交際情境和歷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評價。啟事與書信的命題設計指向真實的語文學習任務,有助於引導學生活學活用,這種自然語境的設計,在考查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基礎上更加強調融會貫通。

如全國I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了小說《趙一曼女士》,試題扣住“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的敘述方式來設題,創設歷史具體情境,讓考生關注文本中現實對歷史的追問、歷史的現場敘事、史料的還原,體現趙一曼精神的當下意義,在感動與思考中自然深化對革命文化的認識。

二是體現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等普遍性能力要求的考查,在閱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中凸顯語文特點。文學類文本,引導考生針對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論述類文本,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論證結構和手法的基礎上,洞悉立論背後的動機與目的,最終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和判斷。實用類文本,需要準確解讀材料,篩選整合信息,還要能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社會價值和影響”,如全國卷多個文本材料相互呼應,附以一組題的設計,循序漸進,各有側重,對實用文本的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進行全面考查,也賦予“實用”以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新內涵。

三是試題面對當代生活,體現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料選擇突出時代性和問題性,引領考生了解我國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和世界發展的前沿問題。

全國Ⅰ卷實用類文本閱讀選擇了3則新聞報道,要求考生分析3則報道的側重點有何不同及其原因,引導學生參與生活、觀察社會。

2.2 提升思維品質,促進獨立思考

2018年高考語文加大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力度,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進行了全面測查,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是深化對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的考查。

二是聚焦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重視對形象思維能力的考查。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以小說、散文、詩歌等多種方式呈現美,考查學生髮現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2.3 關注信息處理,強化探究意識

2018高考語文面對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強對考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從文本呈現方式、試題設問等方面,有效考查了考生面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時選取恰當策略進行信息處理的能力。

一是注重對考生在整合加工、辨析推斷信息方面的策略考查。論述類文本主要關注文本的核心概念、關鍵語句、論點論據和論證方式,考生要對文本信息進行深加工,進而分析、推斷,形成獨立見解;實用類文本關注文本的信息內容、信息間的關聯、信息背後的立場等,考生在作答時首先要快速瀏覽,根據試題內容定位信息、篩選信息,然後進一步整合加工。

二是重視對考生信息遷移應用能力的考查。通過對考生信息處理與應用能力的深入考查,進一步強化了對考生探究意識的要求。

2.4 引導自主學習,凸顯創新導向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鼓勵考生主動思考,試圖激發考生的想象力、學習能力與創新興趣,以此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把學生從標準答案中解放出來。

一是創新內容與題型,激發學習興趣,防止刷題、宿構。

全國I卷、全國III卷的第21題用圖文轉寫的方式來進行考核,需要讀懂構圖,分析關鍵詞與思考路徑間的整體關係,從“解答題目”轉向了“解決問題”,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

二是增強試題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引導學生多角度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3

以文化人

彰顯文化優勢,突出引領功能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將“以文化人”列為提高學生政治思想水平、文化道德修養的一條重要途徑。語文以古今優秀作品為載體,在落實“以文化人”方面具有天然優勢。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在這方面匠心獨具,進行有益嘗試和探索,取得了顯著效果。

3.1 萃取思想精華,以優秀的文化傳統浸潤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潤澤後世,優秀的文化傳統是化人之本。2018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精心選材,萃取精華,通過歷史人物的群體垂範、古代思想的現代映射、傳統美德的當代傳承,在考查語文能力的同時,實現對考生的精神浸潤。

優秀歷史人物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承者。前賢先哲的垂範是感召後世的重要方式。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3套試卷“文言文閱讀”材料分別節選東漢王渙、魏晉魯芝、北宋範純禮3位歷史人物的傳記,集中讚美他們清忠履正、沉毅剛正、寬厚為政等高尚品質,同時也顯示了陳寵知人善任、任峻勇於為政、羊祜謙遜推讓等美德。3套試卷立足考查範圍,回應教材內容,或實或虛,或正面或側面,為考生提供了一幅生動的古代優秀人物群像圖,考生在答題時猶如對話前賢先哲,其薰陶感化可想而知。

古代思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構和創新當代思想、文化的精神之源。

傳統美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繫。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除大量利用優秀歷史人物的崇高美德來感染、引導考生之外,還特別加強了對師德師風的推崇與宣傳。

全國I卷在“名篇名句默寫”直接考查《論語•為政》中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和韓愈《師說》中的相關內容。3套試卷或詳或略,或顯或隱,多方面涉及師德師道,春風化雨,引導考生尊師重教。

3.2 博採古今名篇,以精彩的文學作品感召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優秀的文學作品在給人藝術享受的同時,能夠陶冶情操、涵養正氣、昇華人生境界。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3套試卷通過博採古今名篇,將藝術審美與價值導向緊密結合,在完成審美能力考查目標的同時,實現對考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正面引導。

全國3套試卷的“古代詩歌閱讀”精心選取李賀《野歌》、陸游《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節選)》和王建《精衛詞》。陸游的詩使考生在藝術審美中體驗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愛國主義精神,李賀的詩可以給正處於青春期的考生以強烈的情感共鳴和深刻的人生啟迪,王建的詞引發考生對“愚公移山”故事及內涵的聯想,可謂言外有意,韻外有旨。

3.3 精心選材設題,以優雅的語言文字引導人

語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凝聚民族精神、增進文化認同、提高國民素質等方面意義重大。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精選語料,巧妙設題,引導考生在正確、規範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深刻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文化內涵,深刻理解祖國文化精神的厚重博大,在提高語言文字運用水平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全國3套卷的“語言文字運用”在考查考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使考生在答題時直接感受、領會中國文化精神的內涵與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賴以存續的精神符碼,本身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是增進民族文化認同、影響民族發展的內在動力。2018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在語料的選取上,著意選擇了蘊意豐富、涵義相近的詞彙,一方面強化對考生正確、規範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促使考生深入思考近似詞彙背後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內涵。例如,全國Ⅰ卷、Ⅱ卷、Ⅲ卷均有成語辨識內容,要求考生不僅正確把握“名噪一時”與“名垂青史”、“照貓畫虎”與“按圖索驥”、“隨波逐流”與“隨遇而安”等成語的不同意義,而且要對成語背後包含的文化內涵、情感色彩甚至道德傾向細細品味。考生在感受祖國語言文字本身魅力的同時,也可以很好地領會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深度和精神特質。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融入高考試題,並找準它們與語文考查的契合點,優選考核內容,優化呈現方式,幫助學生把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提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累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命題堅持問題導向,釋放明確信息,為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彰顯素質教育鮮明導向,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服務高校科學選才作出了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全國Ⅰ卷

▏試題內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2000年 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 “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 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1

增強“四個自信”,落實立德樹人

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文化積澱,同時融會新思想,將“四個自信”貫穿其中,並著力畫龍點睛,在關鍵處破題,形成點面結合、精神深蘊的格局。

● 全國I卷作文試題“世紀寶寶中國夢”精選7個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國新世紀的標誌事件和新時代的重大規劃,又精準對接這一代考生成長史的重要時刻,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與歷史感,引導考生在體會國家進步、民族振興的同時,感受大國風采、民族精神和時代品格,不斷增強自己和同代人的榮譽感、責任感,更充分認識個人成長與國家、與民族、與新時代的深刻關聯,更切實感受“四個自信”,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和激情奮鬥中放飛青春夢想。

2

講好改革故事,凸顯時代主題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不僅深刻地改變了中國,而且深刻地影響了世界。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充分發揮積極導向功能,致力於講好改革故事,凸顯時代主題。

3

提升思維品質,助推素質教育

2018年高考語文作文試題加大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力度,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測量。

4

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寫作熱情

貼近考生生活實際,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親切,進而產生思想、情感的共鳴,是作文試題命制的不懈追求。2018年參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於2000年前後,2018年是他們步入成年、接力“追夢”的開始,高考則是他們開啟這段人生新徵程的“成人禮”。

全國I卷作文“世紀寶寶中國夢”瞄準2018年考生的特點,選取與考生情感體驗密切相關的材料,直接向考生髮聲,點明他們的獨特身份,直接揭示他們與國家、與時代的深刻關聯,鼓舞他們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這有助於激發他們的寫作激情。北京卷作文“新時代新青年”也努力體現了這一追求。

總體而言,2018高考作文精準落實“立德樹人”,凸顯時代主題,提升思維品質,助推素質教育,貼近考生實際,激發寫作興趣,也更有利於人才選拔與教學引導。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考查關鍵能力

強調數學應用 助推素質教育

2018年高考數學命題嚴格依據考試大綱,聚焦學科主幹內容,突出關鍵能力的考查,強調邏輯推理等理性思維能力,重視數學應用,關注創新意識,滲透數學文化。試題體現考主幹、考能力、考素養,重思維、重應用、重創新的指導思想。試卷穩中求新,在保持結構總體穩定的基礎上,科學靈活地確定試題的內容和順序;合理調控整體難度,並根據文理科考生數學素養的綜合要求,調整文理科同題比例,為新一輪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的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貫徹高考內容改革的要求,將高考內容和素質教育要求有機結合,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綜合素質提高作為命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素養導向,助推素質教育發展。

01

聚焦主幹內容,突出關鍵能力

2018年高考數學試題,立足於培育學生支撐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數學應用、數學閱讀和表達等關鍵能力;重視學科主幹知識,將其作為考查重點,圍繞主幹內容加強對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和關鍵能力的考查,多考一點想的,少考一點算的,杜絕偏題、怪題和繁難試題。以此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迴歸課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綱學、超量學。

02

理論聯繫實際,強調數學應用

2018年高考數學試題,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通過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應用題中,將數據準備階段的步驟減少,給考生呈現比較規範的數據格式或數據的迴歸模型;採取“重心後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點後移到對數據的分析、理解、找規律,減少繁雜的運算,突出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從“解題”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03

考查數學思維,關注創新意識

2018年高考數學試題,體現鮮明的創新導向,創新試題的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思想的張力,把學生從標準答案中解放出來;增強試題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採取多樣的形式、多角度的提問、不唯一的答案,降低題海戰術、機械刷題的收益,從而起到減負的作用;真實地考查考生的數學能力,而不是訓練技巧,引導基礎教育紮實推進素質教育。

文科數學全國I卷第17題在所求數列中加入了討論,通過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設問展現了思維的過程,充滿了探究的味道,體現了新課標研究型學習的理念。

04

增強文化浸潤,體現育人導向

獨特的歷史和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也是立德樹人、繁衍發展的文化基因,蘊含強大感召力的文化積澱。2018年高考數學試題把其中的精華引入到考試內容中,既打上中華文化的烙印,又有東方數學的特點,發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注意吸收世界數學文化的精華,引導學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理科數學全國I卷第10題以古希臘數學家希波克拉底在研究化圓為方問題時曾研究過的圖形為背景,設計了一個幾何概型問題,引導考生熱愛數學文化,關注幾何之美。

05

探索內容改革,助推素質教育

根據文、理科考生數學素養的綜合要求,調整2018年全國II卷、III卷文理科同題比例,為新一輪高考數學不分文理科的改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試題採用“Y字型排列”:即文理科容易題和中檔題相同,構成試卷的基礎,其後文科增加中檔題,理科增加較難題,組成文理科不同難度結構的試卷。通過這樣先合後分的設計達到“一石三鳥”的目的:一是增加文理科共同題的比例,二是提高文科試卷的得分率,三是增強理科試卷的區分效果。

聚焦立德樹人,強化核心素養,著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2018年高考全國I卷文綜思想政治試題評析

2018年高考全國I卷文綜思想政治科試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現“一體四層四翼”,強化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著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突出時代重大主題,堅持學科的育人導向作用

圍繞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主題,如修改憲法、改革開放40週年、健康中國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培養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促進全面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

1. 緊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促進發展政治認同素養

該試題突出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等融入命題,引導學生堅定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四個自信”。如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21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過程為材料,考查對這一思想來源和內容的正確理解。

試題選取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為材料,引導學生思考、領悟其中深刻的哲學方法。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22題選取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的相關論述,不僅使學生了解我國未來的社會發展安排,而且充分認識到辯證法原理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具體運用。

2.緊扣學習憲法、尊崇憲法,紮實培養憲法意識

試題以2018年憲法修改為契機,通過試題激發、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憲法。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39題的突出特點是通過引導學生對憲法修改過程的分析,提高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的正確認識和把握,從而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憲法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助力學生增強憲法意識。

3.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

高考命題將優秀傳統文化的有關內容融入考試之中,增強試題試卷的文化感染力,發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引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20題以某市發掘傳統中醫藥文化資源、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為背景材料,考查其文化意義,第19題以中國話語在國外的認知度大幅提升為材料,考查文化交流等知識點,彰顯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了文化自信。

4. 關注全民健身戰略,實施健康中國,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全國I卷38題,以近年來的我國的馬拉松熱為背景材料,考查馬拉松熱的驅動原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彰顯我國在新時代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折射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

二、聚焦關鍵能力,深入考查學科思維品質

突出考查學生理論思維能力、法治思維能力、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引導學生關注思維過程,提升思維品質,助力素質教育發展。

1.注重考查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把握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培養理論思維能力

培養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分析、把握問題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對學生能力培養要求中明確規定的重要目標。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之一,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原理。文科綜合全國Ⅰ卷第40題,以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為背景,要求學生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原理分析不斷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導學生增強理論思維能力,學會運用唯物史觀深刻把握重大問題。

2.加強對法治思維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加強對學生法治思維的考查,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覺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主動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堅定捍衛者。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16題,以某市司法局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為背景材料,促進學生尊法學法守法,增強法律意識。

3.強調對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的考查,助力學生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試題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增強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能力。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23題以我國虧損運營慢火車,為出行提供便利考查蘊含價值觀的道理,引導學生確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精心選取素材和考查方式,推動發展素質教育

命題能否實現考查目的和意圖,依賴於考試內容和考查方法的正確選擇。命題精心選取素材,優化考試內容,選擇恰當的考查方式,對於構造一個好的考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圍繞學科主幹,突出基礎考查,體現基礎性要求

思想政治科高考試題的基礎性主要指向學科主幹知識考查。加強學科主幹考查,也即對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杜絕偏題怪題和繁難試題,是引導教學遵循教育規律、迴歸課堂教學、避免超綱超量學習的必然選擇,也是保障基礎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試題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考查基礎知識、主幹知識,意在引導中學的“教”與“學”打牢知識基礎,關注靈活運用,擺脫反覆刷題、機械訓練的沉重負擔。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12題,以表格形式考查勞動價值理論中的基礎知識,釐清了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量和商品價值總量之間的關係,表格信息量大且簡潔清晰,便於學生比較。

2.聚焦問題解決,強調理論聯繫實際,體現應用性要求

高考強調的理論聯繫實際,是圍繞解決現實問題、聚焦問題解決展開的。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14題,通過描述快遞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場景,使用供給曲線圖示,要求考生思考應對措施。試題考查學生應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的能力。

3.增強試題靈活性開放性,突出思維考查,體現創新性要求

通過增強試題靈活性開放性,多角度提問、鼓勵創造性作答等方式,考查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以此引導學生關注思維能力訓練,從題海戰術、機械刷題中解放出來。

例如,思想政治全國I卷第43題第(3)問,要求請就新時代青年學生如何發揚小崗村“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提出三條建議。試題具有開放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對知識的把握,獨立思考,從而培養個性化、創新性思維能力。

解讀: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趙炳勇

2018年高考歷史試題解讀

一、立意:聚焦立德樹人,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情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

如24題對中國古代科技的考查,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46題對漢武帝年號改革的考查,宣傳了歷代中華民族對維護國家統一的努力。再比如30題對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考查,41題對改革開放後農村基層民主自治的考查,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進步的歷史。特別是33題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背景的考查,充分體現了黨的理論自信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堅持。

二、內容:既強調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又注重對現實的關照,以史為鑑。

今年的高考歷史試題沒有“偏、難、怪、深”,題目設計都是體現學科的必備知識、主幹知識,而對這些必備知識、主幹知識的考查,凸顯了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如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等,而立德樹人的立意又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家國情懷這一歷史核心素養的考查。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高考試題裡面有一個關於秦王李世民涇州之戰的題目,考查的是史料實證這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而今年34題對工業革命的考查則體現了對唯物史觀這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綜合來看,歷年高考歷史試題非常注重核心素養的考查。

今年的高考試題不但強調歷史核心素養的考查,還特別注重對現實的關照,強調歷史對現實的借鑑意義。如28題通過關於甲午戰爭時期中日在輿論宣傳方面的對比,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只有搶佔輿論制高點,才能掌握主動權。再比如41題對中國村民自治的考查,體現了對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關注。

三、形式:在堅持試卷穩定的前提下,注重試題的創新。

2018年的高考歷史試題的在考查形式上沒有大的變化,能夠體現變化的是34題對於工業革命的考查,以選擇題型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唯物史觀這一學科素養還是第一次,而沒有照搬2017年高考試題中史料實證的考查。再比如42題讓學生從一段文字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反映的歷史現象,並加以概述和評價,該題沒有延續2016年和2017年高考試題中自擬論題或具體論題的設計。但應該看到2018年高考試題的創新變化只是形式的變化,就像剛才說到的兩個試題,雖然在形式和角度上有所變化,但不變的是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不變的是對學生髮現問題、說明問題,發現問題、論證問題這一高考大綱要求的考查。

解讀:山東省實驗中學 張加泉

2018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理科全國1卷理科綜合生物部分試題解析

一、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生物學科育人功能,促進樹立生態文明觀和健康生活觀。

二、試題呈現形式和考查內容:穩定中有所創新,試題呈現形式多樣,圖文並茂,例如選擇題第4題、非選擇題30、32題,除了文字以外,還通過圖像、圖表等形式考查學生從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試題的親切感較強,例如選擇題從細胞的結構、細胞的物質基礎、細胞的功能、實驗、生態學部分、遺傳學部分等6個方面的考查內容來命題,非選擇題考查了生態學、光合作用、內環境穩態的調節以及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應用等四個方面來考查,選修一部分以微生物的培養為基礎考查相關知識,選修三以“基因工程”為背景來考查,試題的親切感較強,與學生平時做的練習、試題情景基本吻合。

1、依據考綱命題,體現基礎性和綜合性。高考生物試題精選素材,從學科主幹知識出發進行命題,著重考查學科必備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注重學科內知識的綜合,引導基礎教育抓住核心、穩住基礎,遵循教育基本規律開展教學。全國1卷第1題圍繞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進行設計,考查生物膜結構在維持生命活動中的作用,以期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以學科主幹知識為基礎,加強對知識的綜合理解,滲透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念,引導學生注重對主幹知識內容的理解,加強知識內容間的綜合。再比如31題,以動物體血漿滲透壓的變化與尿量之間的關係實驗為背景來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滲透了穩態與平衡的生物學觀念。

2、著重關鍵能力的考查,體現應用性。高考生物試題充分發揮高考育人功能的積極導向作用,著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立足當下情況,著眼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因材施教。生物試題在學科主幹知識考查的基礎上,注重考查獨立思考、邏輯推理與信息加工等關鍵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增強主動學習意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例如第2題,以DNA—蛋白質複合物為知識背景,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再加工能力,第4題的實驗題,考查的不是教材中原有的實驗,更加註重實驗能力的考查,依據題意去推理、評價實驗過程、實驗步驟、實驗結論的正確性。

對生物學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科視域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倡導學以致用,以加強學習生物學的觸摸感和獲得感。高考生物試題精選命題素材,創設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科學探究等問題情境,考查以生物學視角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學科綜合素養水平。例如30題,就著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原理在實踐中的應用。

3、聚焦學科素養立意,體現創新性。2018高考生物試題關注科學素養立意,體現生命觀念與社會責任,注重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維度的考查。在生物學科長期學習與思考過程中逐漸養成科學思維,對於邏輯推理、信息加工等關鍵能力的提升有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全國1卷38題選取基因工程經典研究工作為素材,考查基因工程操作過程中用的核心技術及研究設計方案,還考查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問題和得出結論的概括總結能力,在科學探究情境中考查科學思維的素養水平。

高考生物試題關注開放性設計,不限定唯一答案,注重發散思維,有利於創新思維的培養。全國1卷37題圍繞馬鈴薯浸出液為背景進行設計,開放問題設置並明確作答要求,擺脫唯一答案的束縛,留給考生充分思考和發揮的空間,體現創新性的考查方式。

三、對中學生物教學的引導。

1.重視教材。在講解和複習主幹知識的同時,重視教材中的“小字部分”、“插圖內容”“旁欄思考題”等對主幹知識補充的內容,有助於學生更加全面的瞭解教材的內容,這一部分不容忽視。例如29題第2問,斯坦利的“收割理論”就出自必修二教材中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共同進化部分的小字內容。

2.考查思維深度,引導重視語言表達。對生物學事實及規律的深度思考反映了生物學科綜合素養層次。在生物學課程的長期學習過程中以及日常生活實踐過程中,自覺運用生物學知識對接觸可及的生物學問題進行思考與解釋,體悟科學研究過程與思維方法,科學精準的進行語言和文字的表達與交流,是實現生物學科素養培育目標達成的有效途徑之一。高考生物對生命現象思考深度的考查有利於不同學科綜合能力水平考生的區分,有助於高校的梯度選才,還有利於改善目前學生語言表達與文字書寫能力整體薄弱的狀況。例如29題第2問,30題第2問,32題第1問,均是問原因是?、依據是?等,32題第2問的實驗設計及結果預測等都是考查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考查主幹知識,引導教學回歸本質。生物學科具有豐碩的知識體系,紮實嚴謹的主幹知識框架。牢牢把握學科主幹,才能使整體學科知識樹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加強對生物學科核心主幹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的考查,有利於改善偏離教學本質、脫離教學規律、盲目刷題的現象,引導教學回歸本質。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生物學科 代立鵬

2018河南高考试卷答案来啦(附解析)!快转给濮阳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