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過去了,那些鬧心的習俗還堵在心口嗎?

年是過去了,那些鬧心的習俗還堵在心口嗎?

春節過去了,我們也慢慢恢復到原來平靜的生活,回想一下剛剛過去的春節,我相信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感受。

年是過去了,那些鬧心的習俗還堵在心口嗎?

有人因親人團聚而喜悅,有人因瑣事而心煩,還有夫妻會因為去誰家過年而爭執不休。

更多的,還有那些平日裡不常見,但是過年時展現出的,讓人多少有些不爽的舊習俗。

年是過去了,那些鬧心的習俗還堵在心口嗎?

一:女性做家務天經地義

在家裡過年時,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

親戚A對親戚B說:你有兩個兒媳婦都回家過年,當然應該在你家請吃飯,有人幹活啊!

兒媳婦又不是你僱來的保姆!

“看你家亂的,快點結婚就好了。”

自己一個人都過得亂七八糟,還指望有老婆就能收拾你所謂的爛攤子???

“某某家的兒子真是沒出息,家裡什麼活都做,就知道聽媳婦的話。”

原來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是按照幹不幹家務活,聽不聽老婆話來判斷的。

二:保守的婚戀觀

表姐三十歲有餘,因為沒有結婚,常年來變成親戚吐槽的對象。

從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批評到性格差、脾氣差、沒有人喜歡。

從年齡大在婚姻市場中沒有價值,到女生一過30歲根本就找不到好男人。

憂心忡忡的背後,展現的是自己家早婚早育,人丁興旺的優越感。

三:狹隘的生育理念

在老家人的眼中,結婚後如果不盡早生孩子。

或者只有一個女孩,沒有為家裡添男丁的想法,簡直就可以視為犯罪。

甚至在大城市待過的親戚,回家都要嘮叨,如果沒有幾個孩子,生活還有什麼意思。

只有“兒女雙全”,才能湊成一個“好”字,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

至於之後的教育和撫養,那都是次要的。

孩子都生出來了,自然而然不就長大了。

以前的孩子那麼多,照顧不過來,不也都個個長大成人了嗎?

年是過去了,那些鬧心的習俗還堵在心口嗎?

四:封建的孝道理念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過年時,竟然還有人下跪磕頭給長輩拜年。

想象一下,一群人高馬大的漢子。

大年初一奪門而入,啥也沒說,上來先磕了個響頭,這種場面真的很震撼。

磕完之後,話不多說,就趕到下一個長輩家繼續磕頭。

暫且不說孝道與尊嚴的問題。

我就想知道,被磕頭的長輩,真的感受到了足夠的尊重和親情的溫暖嗎?

年是過去了,那些鬧心的習俗還堵在心口嗎?

五:酒桌文化

可能是老家在山東的原因,酒桌文化格外盛行。

本來喝酒是高興輕鬆的事情,可是在老家的過年宴席中,喝酒成了不得不喝的禮節。

入座的規矩多、舉杯敬酒的規矩多、主客的次序規則也很多。

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得罪人。

最討厭的莫過於,喝酒必須要“豪爽”,喝的越多表示越有敬意,喝的少了表示看不起人。

在觥籌交錯互相推讓時,彷彿根本預料不到,之後吐酒失態的狼狽樣子。

年是過去了,那些鬧心的習俗還堵在心口嗎?

六:官本位思想

除了逼婚以外的另一個“為你好”的“友好”建議就是,考公務員。

不論你現在做什麼工作,不論你有什麼樣的職業打算。

很多家長根本就不想聽你的想法,只想對你說四個字“考公務員”。

鄰居來家裡串門,炫耀自己準備考公務員的兒子有無窮的潛力,相親找的女朋友都是月收入上萬,並且上趕著想要定親結婚的。

”打工“月薪上萬也是瞎混,不穩定。

公務員月薪兩千就特別棒,很靠譜。

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前途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

年是過去了,那些鬧心的習俗還堵在心口嗎?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中,你還經歷了哪些鬧心的習俗想要吐槽?快快在文章評論區留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