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我生在福建省漳州市,在這座小城市裡,不僅到處洋溢著閩南文化,它同時還是藍氏族人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在我的故鄉漳浦縣,(漳州市管轄的縣)宗祠文化極為興盛,我們的大宗祠名曰“漳浦藍氏宗祠種玉堂”(上圖一),其下各支又有許多大小規模不等的宗祠,例如我家的宗祠便取名為“金德堂”(上圖二)。人們把宗祠視為自己的根,無論走得多遠、飛得再高,宗祠永遠是自己守望的方向!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每一座宗祠,都是一種強大的凝聚力。修建宗祠是為團結本族,聯絡族人感情,同時也向外人展示本族榮譽,是一種凝聚力的需要。每逢清明、春節等節日,海內外宗親無論家在何處、身居何職,紛紛回來祭祖,在宗祠前一解鄉愁,宗祠成了各大家族宗親雲集之地,宗祠成了人們的精神依託。那炷清香,那一叩首,寄託了太多的情感。如今,宗祠在聯繫海內外宗親的情感、招商引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慎終追遠,宗祠是情感紐帶,寄託人們對故土的眷念……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每一座宗祠,都是一部濃縮的家族史。宗祠記錄著一個家族的血脈延續,凝結著無數族人的深深眷戀。同時,祠堂裡的牌匾、陳設、族譜、對聯、修祠碑記等,也記錄著一個家族的榮辱興衰。有些地方,宗祠則成了民俗文物的集中地,族人把淘汰了的農具、生活用品等放到宗祠裡,整座宗祠彷彿成了小型的博物館。平時,族人在宗祠敘敘家常,一派祥和氣象。到了祭祖等特殊日子,宗祠成了會議室、宴會廳,族人到場,先拜祖宗,又拜族長,再拜長輩,燭影搖紅,既喜慶又莊嚴。舊時,族內的糾紛、族規的制定等一切大小事務皆在宗祠處理;有的宗祠內開設學堂,請私塾老師來為宗族內的子弟們講授知識。更值得一提是,宗族的一些家訓,起著規範族人行為的作用。宗祠文化就是要繼承和發揚先人的優秀傳統。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每一座宗祠,都是一座建築的大觀園。遠年,族人為求發展,四處奔波謀生,由於長期在外的原因,他們以家族作為對故鄉思念的一種依託,同時也因為經濟條件支持,修建宗祠之風在當時極為興盛,宗祠在建造和佈局上亦屬上乘。人丁興旺、財力雄厚的宗族更是把宗祠修繕得富麗堂皇——飛簷翹脊,出磚入石,雕樑畫棟,紅瓦大坡屋頂,盡顯宗族興盛的恢宏氣勢。那一座座熟悉的建築在多少遊子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歷盡滄桑的古老祠堂,和其他文物遺蹟一樣,在新時代裡有了新的功能。一些宗祠作為文物保護單位保留下來,而宗祠這一私有空間,也由原來的私密走向了開放,成為供遊客們參觀的旅遊景點。無論是家廟,還是景點,宗祠都賦予人們對文化和歷史的記憶。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中華藍氏宗親聯誼總會 藍氏宗祠是根,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人們守護宗祠,其實守護的不僅是一座座建築物,更是守望著故鄉,守望著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