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政府剛公佈一份重要文件!未來龍城要這樣大發展!

太原市政府剛公佈一份重要文件!未來龍城要這樣大發展!

提示:點擊上方"黃河頭條"↑免費訂閱本刊

6月15日

在太原市人民政府官網上看到

市政府公佈了一份重要文件

太原市政府刚公布一份重要文件!未来龙城要这样大发展!

太原市貫徹落實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

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工作思路和要求,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深化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有機結合,以轉型綜改示範區為引擎,全面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將太原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和在全國具有典型示範效應的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

二、重點任務與分工

(一)強化基礎設施支撐,構建現代化、網絡化、高品質基礎設施體系

1.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設。完成《太原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構建“一環、十三射”鐵路格局、“兩環、七射、七連”高交通樞紐地位。積極推動太原至焦作高速鐵路晉中至太原城際鐵路2號線建設,加快東中環和太原二環以及中心城區與高速環線的連接線建設,完善對外交通體系。開展太原至延安鐵路客運專線、第三客運站選址工作。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委、市城鄉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

2.著力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市域範圍內大水網骨幹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與大水網相配套的縣域小水網建設,推進汾河太原段河道綜合治理南沙河等九條邊山支河及上游水保綜合治理。繼續開展好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加強運行管理和維護,確保山洪災害防治體系發揮應有作用。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3.支持煤炭交易平臺發展壯大。鼓勵依法經營的煤炭生產、經營企業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交易中心煤炭交易規則辦理入市交易手續,推動企業通過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積極配合省在規範發展現有煤炭交易平臺的基礎上建設國家級煤炭交易公共平臺。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煤炭局

4.加快信息化建設。以創建寬帶中國示範城市為抓手,加快推進城市寬帶網絡建設,形成大容量、高速率、光傳送、全覆蓋的光纖傳輸網絡和無線寬帶網絡。推進“三網融合”,實施“寬帶鄉村”工程,推廣光纖網絡到行政村,逐步擴大移動寬帶網絡在農村地區的覆蓋範圍。

責任單位:市經信委

(二)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佈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現代城鎮體系

1.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積極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加快城市快速路、主次幹道和支路建設,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提高中心城區路網的可達性和便捷度。規劃建設與晉中、陽曲、清徐連接道路,加強中心城區與外圍的聯繫。大力推進城市電力、通信、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網和城市道路、園林綠化、地下綜合管廊等設施建設。落實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加強海綿型建築與小區、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海綿型公園與綠地、綠色蓄排與淨化利用設施等建設。

責任單位:市住建委、市城鄉管委、市經信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城鄉規劃局

2.推進太原 — 晉中同城化發展。以“市場同體、產業同鏈、科教同興、信息同享、制度同構”為導向,構建分工明確的功能板塊和統籌協調的產業分工體系,建設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示範區、國家能源服務及創新中心、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文化旅遊基地。以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建設為引領,以“規劃同籌、交通同網、設施同布、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為導向,加快太原—晉中共建區建設。

責任單位:市住建委、市經信委、市農委、市城鄉規劃局、市商務局、市旅發委

3.增強縣城及重點鎮的城鎮化承載力。實施居住證制度,全面放開“三縣一市”落戶限制,建立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進程。加強縣城及重點鎮的公共供水、道路交通、燃氣供熱、信息網絡、分佈式能源等市政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循環經濟環衛產業示範基地為重點,加快各類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推進縣城集中供熱全覆蓋。選擇基礎條件好、發展動力強、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縣城先行開展“大縣城”試點。

責任單位:市住建委、市城鄉管委、市公安局、市市容環衛局

(三)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激發地區發展新活力

1.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到2020年,淘汰關閉礦井8座,化解煤炭過剩產能525萬噸/年。將煤炭去產能和提升先進產能佔比結合起來,鼓勵在建礦井採取減量置換方式化解過剩產能。嚴格鋼鐵行業准入門檻,支持企業在落實產能減量置換的前提下進行升級改造,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繼續採取優化戶型結構、調整新建項目商住比例、加快租賃業發展、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等措施,有效抑制房地產泡沫。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煤炭局、市經信委、市城鄉規劃局、市國資委、市房產局

2.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著力解決國有企業股權集中、創新能力不強、負債率高、行政化色彩過濃、管理體制僵化等問題。深化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與所屬企業脫鉤改革,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科學化監管。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剝離企業“三供一業”等社會職能,助力企業聚焦發展經濟主體,實現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穩步推進國企戰略性、行業性重組整合,推動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集中。

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企改辦

3.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做好國務院和省取消、下放及調整行政職權事項承接落實工作。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機構改革、職能轉變有機結合。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改革和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工作。以註冊登記便利化為目標,進一步深化“多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兩平臺一張網”作用,建設網上政務服務申請系統,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審批透明度。

責任單位:市編辦、市發改委、市工商局、市政務辦

4.推進礦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煤炭資源市場化配置,落實煤炭資源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辦法,堅持以招拍掛等市場競爭方式配置煤炭資源。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嚴格限制礦業權協議出讓,取得礦業權必須繳納價款。調整礦業權審批權限,強化出讓監管服務。以維護和實現國家礦產資源基本權益為核心,理順礦產資源稅費體系,合理調節礦產資源收入,建立新型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

責任單位:市國土局

5.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在初步建成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的基礎上,加快鄉、村兩級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構建有利於土地順暢流轉的市場機制。穩妥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抵押、擔保、轉讓的有效途徑。由點及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力推進清徐縣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產權改革試點工作,初步建立產權明晰、責任明確、運行高效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

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市農委、市水務局

6.推進煤炭交易體制改革。充分發揮煤炭交易平臺信息、物流、金融等服務功能,配合省爭取國家煤炭期貨交易試點。積極支持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強化服務功能,完善交易體系,鼓勵我市煤炭企業積極進入煤炭交易平臺,有效利用安全、便捷、高效的交易通道和金融服務,以及平臺發佈的市場信息。

責任單位:市煤炭局、市發改委

7.推進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加大金融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吸引更多的省外金融機構入駐我市,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優化本土金融機構資產結構,改善經營狀況,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積極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充分發揮民間資本在重大項目建設中的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效率。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金融辦、市財政局

(四)實施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1.強化空間佈局。以轉型綜改示範區為核心,聚焦高新技術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創新需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安排資金鍊,在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實施產業技術創新重大專項,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瓶頸,研製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創新產品,轉化一批高新技術成果,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委

2.全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創新推進創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建設3D打印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產業技術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研發創新支持。充分發揮兩個科技大市場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樑紐帶作用。支持各類高端創新人員和團隊領辦小微企業,引進阿里巴巴、微軟等企業在我市設立專業眾創空間,帶動小微企業集群、集聚創新創業,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支持企業、高校、院所和社會力量利用閒置房、商業設施及房地產去庫存所形成的資源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等各類創業創新載體。

責任單位:市雙創辦、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3.加強創新平臺建設。發揮太原作為省會城市科技資源富集的優勢,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努力建設以重點實驗室為引領、以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為重點、以科技服務平臺為支撐、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為突破,佈局合理、結構優化、鏈條完整、功能互補、質量較高、支撐有力的具有太原特色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4.實施大數據戰略。加快推進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夯實大數據產業發展基礎,努力打造國家級大數據發展試驗區、中部地區大數據集聚區。以轉型綜改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建設國家級“大數據安全產業園”和“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園”,構建大數據產業生態體系。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促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廣泛應用。

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科技局

5.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充分發揮科技計劃的引導作用,聚焦全市戰略重點,統籌科技資源,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和成果轉化的主體。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

(五)推進轉型升級,構建中高端產業體系

1.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加快發展大數據、物聯網、智能手機等信息產業,培育數字經濟。加快石墨烯、碳纖維等前沿新材料產業化,拓展碳纖維製品、化工新材料等產業鏈條,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先進軌道交通等高端裝備製造業,形成多層次全覆蓋的完整鏈條,大幅提升裝備製造水平和配套能力。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運用,實現全區域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全覆蓋。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培育生物醫藥產業。以清潔生產、低碳技術為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

2.實施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工程。

推進不鏽鋼、鎂鋁合金等傳統材料規模化和高端化。培育壯大煤機成套、重型機械、煤化工裝備等製造產業,實現成套裝備的智能化、高端化和網絡化。發展高端精細化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焦化產業由“以焦為主”向“以化為主”轉變。積極發展輕工業和消費品工業,推動食醋產業做大做強。

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

3.實施現代服務業發展工程。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深度挖掘歷史文化元素和山水自然稟賦,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專業旅遊運營公司和戰略投資,充分發揮省會城市優勢,著力打造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把旅遊文化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培育和引進優勢企業,建設一批大型現代物流園區,形成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引進全國性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有實力的證券、期貨、專業性保險機構來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加快市農商行籌建步伐,壯大金融服務業規模,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加快發展以專業型、貿易型為主的會展業,著力打造區域性會展經濟核心區。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促進養老服務業與健康、休閒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全國養老產業示範城市。推進商務諮詢服務專業化、多樣化、網絡化發展。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旅發委、市商務局、市金融辦、市民政局、市貿促會

4.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特色、精品、生態、綠色”,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蔬菜、特色葡果、健康養殖、精品雜糧、農作物種業等高效農業,調優調強糧經飼比例。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龍頭企業與農戶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擴大農產品深加工規模。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商服務與實體流通並行、線上交易和線下采購結合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建設農業技術服務平臺,推進全膜雙壟溝播、水肥一體化、農業物聯網等技術的集成應用。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推進標準化生產、品牌化打造、市場化營銷、系列化產品研發和“三品一標”認證,從源頭上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

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科技局

(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山青水秀美好家園

1.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全面推進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十三五”期間每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8萬畝。推進汾河流域太原段生態修復治理和地下水修復試點工作,完成汾河治理美化三期建設,加大汾河支流體系綜合治理,研究地下水修復與保護方案,通過實施關井壓採、水環境綜合整治等措施,促進地下水水位持續回升。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快東西北山造林綠化提檔升級和市區園林綠化,實施百萬畝森林圍城工程,構建城市生活、近郊休閒和遠郊防護三大生態圈,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林木碳匯蓄積量。統籌實施採煤沉陷區、採空區、水土流失區、礦山廢石廢渣堆、煤矸石山的生態環境治理修復。

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市城鄉管委、市林業局、市園林局、市國土局、市環保局

2.全面推進汙染防治。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開展環境質量改善攻堅行動,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深入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鐵腕治汙行動,全方位整治燃煤汙染,通過集中供熱全覆蓋和清潔能源替代,徹底解決市區冬季原煤散燒問題;推進重點行業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機動車排放,強化揚塵管控力度,建立健全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有效防治霧霾天氣。嚴格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一湖一水九河”治理為重點,實施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狠抓工業水汙染防治,強化城鎮生活汙水治理,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嚴格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開展土壤汙染調查,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建設用地准入管理,強化未汙染土壤保護,加強土壤汙染源監管,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完善環境監督執法機制,強化環境監管網格化,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健全環境風險管控體系,加快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記錄和違法排汙黑名單制度。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國土局、市城鄉管委、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農委、市水務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3.大力推進資源集約利用。推進煤炭等礦產綠色開採。允許礦產資源所在地政府對企業提取的準備金按一定比例統籌使用,專項用於環境綜合治理和解決因資源開發帶來的生態和社會問題。嚴格土地用途管制,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模式。組織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擴大節能產品市場佔有率,加大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力度。深入推進不鏽鋼產業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園區建設,提高工業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減少堆存佔用土地面積。

責任單位:市國土局、市環保局、市經信委

(七)大力推進民生改善,努力增進人民福祉

1.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五個一批”為總路徑,聚焦深度貧困集中力量開展攻堅,全力推進特色產業脫貧、易地搬遷脫貧、教育脫貧、轉移就業脫貧、生態補償脫貧、兜底保障脫貧、貧困村提升等脫貧工程,加大財政投入和資金整合力度,切實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婁煩、陽曲兩個貧困縣如期脫貧摘帽。全面開展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建立完善考核獎懲、督查巡查等制度。健全廣泛參與機制,鼓勵社會資源參與扶貧開發,實施扶貧志願者行動計劃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貧困地區計劃。

責任單位:市脫貧辦、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經信委、市農委、市林業局

2.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水平,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更好惠及千家萬戶。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到2020年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比例達到90%,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6%,基本建成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到2020年縣(市、區)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8%以上,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目標基本實現。實施“縣管校聘”管理改革計劃,教師資源配置基本均衡。實施鄉村教師發展計劃,確保鄉村教師待遇穩步提高。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保障水平。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促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協調發展,到2020年所有高中階段學校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8%。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建成省級以上重點專業15個,骨幹專業實訓基地15個。通過生源地助學貸款、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建立學校幫扶體系等多種措施,基本實現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全面推進“百院興醫”工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協調推進全民醫保制度建設,提升重點疾病綜合防治水平。全面深化計生服務管理改革,大力發展中醫藥等健康產業,紮實開展醫養結合國家試點,提升出生人口素質,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實現公共文化設施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制,加強珍貴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展示工作。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衛生計生委、市文化局、市人社局、市體育局

3.建立更加公平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重視抓好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創業,搞好去產能職工分流安置。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實現城鄉之間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統籌銜接。發展殘疾人事業,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大力推進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打通商品住房與棚改安置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通道。大力發展公益性基本殯葬服務。

責任單位:市人社局、市殘聯、市房產局、市民政局

(八)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1.全面實施精準化招商。完善招商引資政策,打造“六最”營商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提高製造業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加快推動服務業領域開放,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推進農業深度開放,引導外商投資向農業綜合開發領域和社會化服務領域延伸。建立完善科學決策、高層推動、快速審批、協調服務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的實效性。創新招商引資方式,變招商引資為選商引資,篩選一批有投資意向、符合我市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作為重點招商引資對象。借力晉商晉才回鄉創業創新工程,依託工商聯組織、晉商大會、海內外晉商組織等,推進人才引進和技術成果轉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吸引在外企業家來並投資。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

2.深化和拓展區域合作。加強與京津冀及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部地區重點城市的創新合作,深入推進科技、醫療、會展、旅遊、經貿、生態環保、信息平臺等重點領域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知識產權保護信息溝通和共享制度。完善人才引進激勵和評價政策,推動區域內人才集聚和合理流動。加強醫療衛生合作,推進同等級機構各項醫療檢查結果互認。積極推進太原都市區一體化發展,促進與呂梁、忻州等太原城市群聯動發展,全面提高太原對全省的輻射帶動力,進一步提升太原城市群在全國經濟佈局中的戰略地位。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交通運輸局

三、工作要求

(一)嚴格責任落實

各相關責任單位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認真梳理,細化分解,明確時間要求,將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和責任人,確保取得實效。

(二)強化督促檢查

市人民政府督查室對重點任務落實及進展情況開展督促檢查,確保相關工作按要求進度推進。

太原市政府刚公布一份重要文件!未来龙城要这样大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