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三國時期的一方諸侯,你會選擇哪十個文臣武將來輔佐你?

回到原點卻回不到原來73824571

演義就不說了,肯定會有人說。

既然我是一方諸候,那肯定不能用有政治野心的人。因此曹劉孫就不能用了。

首先是自己要安全,所以護衛得給力,許褚典韋少不了。

然後是內政,荀彧是不二人選。之所以是荀彧,除了治國才能之外,還有其頴川世家的背景,曹魏很多人都是衝著荀氏叔侄去的。郭奉孝就是荀彧推薦的,可見其識人之能。

第三是守城,這需要文武兼備,陳登程昱當仁不讓。

程昱演義把他描繪成謀臣了,但實際上他是文武雙全,膽略過人。嘗以區區700人守城,抵禦袁紹十萬大軍,並且拒絕曹操增援,曹操贊曰:“程昱之膽,過於賁、育”。其晚年得寵不驚,激流勇退,得以善終。

陳登是個了不起的人,文武兼備。“登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濟民之志。博覽載籍,雅有文藝,舊典文章,莫不貫綜。年二十五,舉孝廉,除東陽長,養耆育孤,視民如傷

”。孫策曾遣十倍之軍攻登於匡琦城,為登所破,“登乘勝追奔,斬虜以萬數”。“賊忿喪軍,尋復大興兵向登”,再來又被陳登所破。“賊望火驚潰,登勒兵追奔,斬首萬級”。區區千人守城,卻兩次斬殺數萬人,雖然史書也可能有誇張,但不會有大出入,不能不說陳登是強悍之至。

第四是謀臣,郭嘉必佔其一,荀攸本來也堪大任,但名額有限,叔侄倆就留一個吧。

戲志才死後,郭嘉是荀彧推薦的唯一謀臣。生前參與謀劃了曹操的所有戰爭,可惜早死。郭嘉死後,曹操幾乎每戰不勝,赤壁,漢中皆北。赤壁之戰後,曹操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曹操對他的評價是:“

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另外,郭奉孝除了謀略智商,情商很高,“規諫而不犯上,逢迎而不諂媚,聰慧而不掩主”,這樣的人,千年難遇,可惜天不與曹,郭嘉早夭。

第五是帥才,周瑜,陸遜當仁不讓。這方面東吳得天獨厚,因為魏蜀兩國大都是主公親征,蜀漢只有關羽出征過,還把命搭上了,曹魏就沒有別人帶兵打過大仗,基本都是曹操親征。而孫權這方面就差遠了,唯一的一次逍遙津還差點把命搭上。所以東吳冒出了周瑜陸遜兩個帶兵都督。

第六是猛將,張飛,夏侯惇勇冠三軍,必須得要。

其實,三國猛將如雲,除了《三國演義》渲染出來的那些“英雄”外,很多都不為人所熟知,比如張繡,鄧展,鮑信等等,但大都太生僻了,不要也罷。

說說其它人為什麼不選。

首先是謀臣。三國謀臣很多,比如諸葛亮名震天下,但諸葛一生唯謹慎,雖然演義中揮斥天地,但過於謹慎是不能征戰天下的,歷史上也是屢戰屢敗。司馬懿陰險毒辣,而且擁兵自重,這種人用著風險太大。

武將方面,呂布無人可敵,但反覆無常。馬超英勇無雙,可惜無情寡義。黃忠箭術超群,但畢竟是降將。趙雲是演義人物,史上沒有大作為。其它像甘寧黃蓋夏候淵等等,勇力過人但太糙了,不堪大任。至於關羽,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去掉那些水份,畢生只有一戰,還把命丟了。張遼徐晃是個人物,但與張飛夏候相比稍遜,限於名額,只能割愛。

還有些奇能之士,比如審配高順鞠義等,可以以奇勝,但實在沒名額了。

至於後期的鄧艾姜維鍾會陳群文氏等等,與老一代還是有差距,就算了吧。

所以,要我選的話就要這十人:

郭嘉許褚典韋荀彧陳登程昱周瑜陸遜張飛夏候惇。

郭嘉運籌帷幄,

荀彧穩定後方,

許、典常隨左右,

陳、程穩守國土,

周、陸征戰四方,

張、惇衝鋒陷陣。


眾裡尋她仟百渡

這個問題是問三國時期所有人的綜合能力排名嗎?既然是選10個人,那我憑第一印象挑了哈。



第一,先把諸葛亮選過來,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自出道以來他計無不成,謀無不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外能攻城掠地,內能勵精圖治,且為人忠心,事無鉅細,有孔明輔佐,大事變成了一半了。他必能為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二,把賈詡選過來,這個傢伙老謀深算,精通兵法,實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謀士。我最佩服賈詡的地方是他遇事不亂,臨場應變能力非常強,多次有驚無險,確實是能力過人。

第三,把鄧艾選過來,鄧士載是傑出的軍事家,一文一武,堪稱全才,也是古今64名將之一。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就是偷渡陰平一事,鄧艾身先士卒,多次陷入困境,率兵越過700多里無人煙的險地,直取綿竹,可以說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高的戰術思想?此役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

第四,把魯肅選過來,魯肅是著名的戰略家、外交家,為人仗義疏財,事必躬親,大局觀意識強,高瞻遠矚,在當時勸孫權聯劉抗曹,才有了三分天下,如果是當時和曹操一起攻打劉備或者直接投降曹操,那也就沒有後來的三國了,估計曹操有生之年就統一天下了。



第五,把周瑜選過來,周瑜出身大族,一代儒將。一般人24歲還是個毛頭小子,但周瑜已經是建威中郎將了,非常不簡單。而且他多才多藝,尤其是音律方面,常有人云:曲有誤,周郎顧。傳聞周瑜喝下三盅酒後,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察覺到,並立即扭頭看那個出錯者,由於他相貌英俊,當時有很多女子故意彈錯,只為了博得周瑜多看一眼,真是令我羨慕啊。



第六,把趙雲選過來,趙雲一身的武藝,渾身是膽。就憑“常山趙子龍”這個名號也足以將一些宵小之輩嚇破膽了。有趙雲做貼身保鏢,誰敢造次?況且趙雲忠肝義膽,有勇有謀,為人又低調,辦事著實令人放心。

第七,把張遼選過來,張遼當世虎將,文武雙全,公私分明,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才,也是著名的64將之一。張遼止啼的典故不只是中原,就是日本都有流傳,小孩聽到他的名字都不敢啼哭,聲名之盛可見一斑。



第八,把張飛選過來,張飛是蜀漢的一員大將,官至車騎將軍,西鄉侯。為人嫉惡如仇,中正耿直,戰場上那是驍勇善戰,有勇有謀,並非小說裡寫的是一個莽夫,而且張飛和周瑜一樣,也頗有才華,他的書法非常好,丹青也相當有名,張飛擅畫美人,現今還留有他的墨寶。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張飛可能是個美男子,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是個彪形大漢。



第九,把馬超選過來。馬超是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家裡世代公侯,從小習學武藝,一套西涼掌罕逢敵手,少年之時便武藝過人,在西涼一帶頗負盛名,曹操曾多次召他入京為官,馬超都拒絕了,是一員不可多得的沙場悍將。

第十,把紫虛上人選過來,紫虛上人道法高深,極為靈驗。遇不決之事給我算上一卦,也不至於心中沒底啊,你說是吧。凡事隨緣,不要逆天而行,放寬心態,自然是益壽又延年啊,哈哈。


好孩子就是我

一方諸侯。那就是鼎足之前了。

五個文臣分別選:

第一個統大局。選諸葛。相同位置選項還有荀彧、司馬。司馬就優先排除了,鷹視狼顧倒在其次,主要是司馬家是河內大族,門閥勢力盤根錯節,容易尾大不掉。而文若在於尊奉漢室——前三國時代獻帝仍在,若非有挾天子之利,過尊王室反為掣肘。

第二個為謀主。選法正。相同位置郭嘉,賈詡。郭嘉雖然被後世推崇得厲害,但個人並不喜歡這種混雜情商的智商評分。也許這樣的謀士用起來是很舒服,更適合曹操這種內心既有韜略,只需要一個知心的身邊人助其決斷。而法正、賈詡都是不蹈虛言的謀主,計算精準,目的明確。不能選文和,因其「亂武」,在「一方諸侯」的設定下,根本掌控不了賈詡,甚至連自身也被他當成棋子計算。

第三個奠後方。選程昱。兗州三城的守衛戰,簡直堪稱奇蹟。吃著人肉脯,以羸弱之卒,抵禦呂布,為曹操保留了後方。對比關羽守荊州。一小一大,一存一失,可知勇力不在於殺傷。

第四個主預見。選劉曄。料事如神,百諫百中。可惜兩代曹氏,對於劉曄的預知,只是擇而取之,當然這是雄主風範,對於「一方諸侯」倒更為實用。

鎮守一方舉陸遜。四大都督裡,周瑜戰績無雙,但需要施展空間,一方諸侯並不能縱其天賦,反而轄制更甚,有早夭風險。呂蒙是個鷹派,橫挑強鄰,小諸侯用他等於自殺。魯肅太忠厚,和上面的法正、程昱不是一個畫風。。。風格不喜歡。


五個武將分別選:

典韋中軍虎賁,常隨左右。

張飛前軍先鋒,人馬辟易

趙雲後軍護衛,志毅律明。

魏延,張遼,出鎮一方。


吳季玄

丞相必須是諸葛亮。“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所謂上有所行,下有所效。丞相人品沒的說,放眼天下胸懷天地,一統之後的治國之才,這樣的人最適合當丞相。



大司馬、大將軍必須是孫策。孫策多謀而善用兵,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孫策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其實就是像孫策這樣的人,做一方諸侯不太合適,孫策之謀是將帥之謀,不是王侯之謀。三國的統一,決機天下開疆拓土,必須用孫策。

謀士:賈詡、荀彧、魯肅

賈詡是那種算無遺策的人,既有遠略又有近謀。既能安撫天下又能救一時之急。而且賈詡有個優點,做事比較有分寸,講究獻策勸諫的方法,不招人討厭,不會過於直白,也不會非勉強別人一定要聽他的。

荀彧是有王佐之才的梗直之士,曹操稱他是“吾之子房也”這是對荀彧的超高評價。“昔魏武,達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只可惜荀彧過於梗介,不能隨時移而世易,雖有戰略之謀,輔國之才,終究還是失滯於破舊立新。

從贈糧給周瑜來看,魯肅是個很豪爽的人,但絕不是《三國演義》裡那種糊塗的老好人。魯肅向孫權獻榻上策,欲輔佐孫權成就齊桓、晉文之事,證明了魯肅的遠見卓識。在聯劉抗曹的問題上,魯肅所把握的節奏感以及長遠目標的明確性,之後東吳無人能出其右。

將軍:張遼、趙雲、馬超

張遼能打得東吳潰不成軍,幾乎活捉孫權。臨危不亂、臨危不懼,張遼完全俱備一個將軍的最優良素質,相較於有勇無謀者過之遠矣。

趙雲被選中是因為他近乎於完美,有勇有謀令敵喪膽,又寬仁厚德,有儒將之風。可惜趙雲因為和劉備的心思不一樣,所以在蜀漢一直不得器重。姜維對趙雲的評價很中肯“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



馬超非常勇往直前,做事不會思慮過多。奮而起捕反曹,後來歸降劉備在奪取西川的時候出了很大力。作為一個主公,馬超這種將軍其實非常好用,只要得他傾心歸服,一定甘願為用。

除了以上的人,其實還有兩個人很想要。

一個是周瑜,但公瑾究竟該算是謀士還是將軍不好定論。史籍裡的周都督雅量高致,往往危難時挺身而出。在東吳孫氏兄弟交接的時候,還有赤壁之戰的緊要關頭,周瑜都態度鮮明地在東吳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

另一個是曹植。不是謀臣也不是武將,不過一個盛世必定要有文采昭昭才能流傳後世。曹植天生的才子是一定不能少的。


沅汰歷史

福垊居商丘,若為三國(應實為漢末)諸侯,那地盤將在商丘、周口、徐州一帶,時為東漢梁國,那麼虛構身份要麼是梁國王要麼是梁國相。姑且說為梁州牧吧,誰叫福垊不姓劉?那麼福垊若實現蕩平群雄,剿撫夷狄大業,會選哪十位文武奇才呢?

一別駕:荀彧,二功曹從事:劉邵,三兵曹從事:賈詡,

簿曹從事:棗祗,五驍騎校尉:呂布,六虎賁校尉:陸遜,七樓船校尉:蔡瑁,八太守:杜畿,九太守:龐統 十護衛:典韋。

荀彧(xun yu)[163-212]潁川潁陰人,就是許昌魏都區人,河南老鄉交流沒有問題。他兼具子房和蕭何之長,而且不斷舉薦各種賢能。謀劃天下大事,吞併諸侯,合縱連橫,王佐之才非其莫屬。為州牧其當任別駕,平天下其則拜丞相。

劉邵(168?-249?)悟友們可能不熟悉,他曾著《人物誌》,對於如何辨別人才、考評人才、使用人才有其精道的論述。如果讓他擔任功曹從事,也就是掌管官吏任賢和考評工作,定能確保人才濟濟且人盡其才還能避免人才的不足以及相應的懲處。其職務與後來的吏部尚書似。

賈詡[147-223]算無遺策,用兵打仗決勝千里。董卓敗後,郭玘、李傕欲解散,賈詡勸止然後打敗王允、呂布,賈詡投靠張繡後。198年曹操出奇兵擊敗張繡、劉表聯軍,迅速後撤。張繡欲追擊打曹操,賈詡勸止不聽,敗。賈詡又勸,速擊,張繡不解,卻從其計,贏。賈詡號稱三國第一謀士,在曹魏時期任太尉,太尉就是兵曹從事的升級版,與後來的兵部尚書似,但比尚書位尊,列三公。

棗祗(zhi)[?-?]為州牧簿曹從事,主要負責財政和糧草的。就是他向曹操提出屯田制的,為糧食增收,將兵農合一,生產與征伐同在,並相得益彰。經濟、糧草是根本,必須讓他來管理,這樣才能在諸侯之中迅速崛起——不差錢。

呂布(?-198)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呂布驍勇自然不用說,但呂布有一點不好,忠誠度不高。不過曹操把他比做鷹,那麼能控制好老鷹自然於你如虎添翼。呂布善騎射,而以後東征烏桓,北伐匈奴什麼的都必須靠他。而且他長途奔襲,利於打閃電戰。呂布以後幹得好是驍騎將軍,再好就是驃騎將軍了,人才就是要用的。

陸遜(183-245)少年老成,後起之秀,後任吳國大將軍,他初破關羽而關羽死,再敗劉備讓劉備死,後伐曹休使曹休死。這種英雄少年,朝氣蓬勃,建功立業之心強,這可是主公們的最理想的少年英雄。只要能得到他,福垊願意三顧茅廬的十倍——三十顧茅廬!如猛虎下山,虎賁校尉名副其實,加上他熟知吳國情況,與下面科班出身的人物徵吳一定如探囊取物耳!

蔡瑁(?-?)他是福垊的樓船校尉,他熟悉水戰,近則可以與陸遜伐吳,遠可遠征中南半島,未來他一定是伏波將軍。向北他可以配合呂布伐匈奴,如果要拿下庫頁島的話,那呂布就得配合他了。

杜畿和龐統,都是治理一方,造福一方的幹吏。尤其是杜畿,將處於邊疆的河東郡由原來的豪強把持,民不聊生,治理的一片繁榮,民心向魏,其政績常為天下最。由這樣的人為你整理邊疆再加上與邊疆將領的配合,那麼興邊、固邊,吸引敵方民眾,向敵方滲透,多管齊下實現輕鬆擴邊。

典韋(?-197),他絕對是讓人放心的侍衛。主公的健康、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侍衛人選雖然最後面卻是重中之重。侍衛近可保護您和您的親眷安全,遠可上陣殺敵,獨當一面。

除了有明確的目標和詳細的規劃外,低調而厚道地善待周邊,或事大拉小,或聯多伐一,或趁火打擊,或弱以智勝,或強以德勝,靈活多變,多管齊下,逐步實現自己的意圖——小可自保,中可稱霸,大可平天下。發展方向是南下獲取建康,走朱元璋的路子。


福垊

俗話說“功莫大於救主,罪莫大於謀反”,無論誰做領導,都希望自己的下屬是忠誠的,第二才是才幹,第三是做事的認真度、勤奮度、膽略,毅力等個人品質。如果我是三國時一方諸侯,我願意選擇如下這十個人輔佐我。

首先當然就是諸葛亮了,雖然有人一直在黑諸葛亮,但並不妨礙諸葛亮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從古至今,諸葛亮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第一智者,而且他也是一個很忠誠的人,詩聖杜甫說得好啊,諸葛大名垂宇宙,忠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帷幄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戰略家,還稱得上是一位軍事家,更是一位外交家,更難得的是他還是一位發明家,這樣的人才誰不需要呢?所以諸葛亮是少不了的。



有了最好的謀臣,那就要在武將裡面選一位了,武將裡面我很欣賞張遼,這個人有勇有謀,遇到忙不過來的難事的時候,三國裡面的武將好像只有他能獨當一面完成大事,其南鎮東吳,北驅烏桓,功績之大在三國武將中首屈一指,可稱為良將之才也,所以張遼少不了。


再選一些文臣的話,我願意選郭嘉、田豐、魯肅、法正,郭嘉奇計百出,為人有張良遺風;袁紹不用田豐,而終至大敗;孫權有魯肅,才成為雄踞江東之一方諸侯;劉備失去法正,基本也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可能性。另外有徐庶、賈詡、沮授、程昱等可備選。

武將方面再選幾個人的話,我願意選趙雲、周瑜、許褚、曹仁,趙雲上陣可做武將,隨身可做保鏢,這樣的人才是最受歡迎也最有用處的,比如威振東亞的唐朝名將薛仁貴,戰場上成名之後的很長時間,也是被作為皇宮守衛的保鏢用的,曹操的愛將許褚也是這樣,出征的時候作為武將用,平時就作為保鏢用,而周瑜和曹仁都可以視為計謀型的武將,基本也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另外有黃忠、李典、甘寧、徐晃等人可備選,如果有了這些人的輔佐,何愁霸業不成漢室不興呢?


文史大世界

第一選程昱,任命為 總司令,坐鎮首都,守衛都城和調動全部兵馬。歷史上程昱也是曹操任命的首都最高軍事長官。曹操最重要的三次戰爭,程昱表現突出。



第二三,選李儒田豐,任命尚書侍中,總理全國政務。李儒行政能力卓越,董卓後方被其搭理井井有條。田豐更不必說,剛正不阿,堪比魏徵,智謀超群。

第四五,黃忠法正,第一軍團主將和軍師。黃忠勇冠三軍,神箭手,法正是戰術大師。這二人組合在定軍山之戰表現極為搶眼,堪稱無敵組合。



第六七,張遼賈詡,第二軍團主將和軍師。張遼威震逍遙津,五子良將之首,實力不容置疑。賈詡算無遺策,從沒有失算過的神人。這個組合也是無敵的。

(第一軍團出征,第二軍團休整,兩個軍團輪流出徵打天下。)

第八,滿寵,主管司法,依法治國,反腐倡廉,就靠他了。如果多線作戰,也可以調到前線,滿寵經常以少打多,戰無不勝。

第九十,魯肅蔡瑁,水軍都督。不但要擁有強大的水軍,還要建設強大的海軍。起碼要在三國時期,解放臺灣朝鮮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如果有可能,建立中東殖民地和美洲殖民地也不錯。

不選郭嘉戲志才,嫌棄他倆短命,而且大戰缺乏搶眼表現。

不選荀彧,因為他太忠於漢室了。

不選諸葛亮司馬懿,怕他們擁兵自重。

不選周瑜陸遜陸抗呂蒙等東吳大都督,是嫌棄他們攻城拔寨能力不夠強。

不選曹操孫堅孫策劉備董卓袁紹張角等,是因為他們是野心勃勃的一代梟雄。

總體來看,用了曹總手下3個人,劉備手下2個人,董卓手下1個人,袁紹手下1個人,劉表手下1個人,孫權手下1個人,賈詡算是一個散人吧。

勢力均衡,不至於某一個派系太強大了。而且多數是忠誠的人。


圓凱2

鄧芝外交部長,華佗衛生部長,諸葛亮國防部長,趙雲公安部長。將軍:孫策,張飛,許褚。參謀長:郭嘉,賈詡,荀彧。


作為一方諸侯必定不能總想著苟且一方,而是要征戰沙場,匡扶漢室了。有了上面這十個文臣武將後,那麼統一天下指日可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作為一個現代人,有著古人難以超越的智慧,當然這是說笑的。

首先在三國,外交是很重要的。做好外交方面的工作能夠讓自己處於優勢的一方,而鄧芝絕對是這一領域的不二人選。鄧芝出使吳國時,孫權以油鍋威脅,而鄧芝鐵骨錚錚相對,讓孫權為之慚愧。最終不辱使命,說服吳國斷絕與魏國來往,重新和蜀國形成同盟。從這裡可以看出鄧芝是個剛正不阿,有勇有謀之人,而這正是一個合格外交官的品格。至於備用人選魯肅,不夠強硬,所以不用。



華佗的醫術不用我介紹了,他要是成了軍醫長。那我們軍隊衝鋒陷陣就再無後顧之憂,戰鬥力也會強很多。關鍵是主公我也可以多活幾年。


諸葛亮任國防部長那是當之無愧。此人是為全才,通曉天文地理,熟知兵法和糧草調度,足智多謀但最重要的是忠心耿耿。有這樣一個人才,那我大可以在後宮陪那些小姐姐們玩了。

主公的個人安全很重要,縱觀三國曆史,護主得力的也就只有趙雲和典韋了。但典韋死的早,所以還是選趙雲划算些。趙雲保護劉備可是出了名,可以說沒趙雲,劉備都不知道死幾次了。所以趙雲這個人還是很重要的。



孫策,許褚,張飛都是吳魏蜀三國的頂尖高手。而且忠心耿耿,不像呂布等輩朝三暮四。孫策,張飛和許褚對待謀士都是比較尊重的,因此這三個將領帶兵打戰,朕也放心。


謀士很重要,一場戰鬥能不能贏,謀略是關鍵。郭嘉,賈詡,荀彧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指揮打戰能力都是無人可比的,郭嘉善於利用敵軍內部矛盾引敵自亂,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且還懂預言,比如孫策之死、預判劉表軍動向、十勝十敗論、水淹下邳、遺計定遼東等等。荀彧在籌謀糧草、軍械,制定法度、稅賦等等方面很有建樹。賈詡更厲害了,在張繡軍中時使計差點殺了曹操。易中天也把他稱為“三國最聰明的人”

有他們十人的鼎力相助,再加上我這顆現代人的頭腦,漢室復興指日可待。司馬家族,魏晉王朝什麼的都靠邊站吧。


歷史小潮人

這個問題很有趣!

毫無疑問,一定是日本光榮公司開發了《三國志》電玩之後,催生的虛擬問題。開發團隊當中,照說不乏成癖、以至入魔的「三國迷」!筆者也因為玩「三國志電玩」才會去粗略從頭尾看了二十四史之中、陳壽《三國志》一遍。電玩已經開發十多代,晚近的可以有群雄並立的設定,不單止整個漢末三國的文臣武將可以同時爭勝,遊戲還可以請來前朝和後世的英雄參戰!

按這個設定,曹操、劉備、孫權三大君主可以排除在十大文臣武將之外。此下按歷史真實的一面,去煞有介事的挑,不依《三國演義》揚劉、貶曹、抑孫的中心思想。

武將方面,按正史曹操麾下有張遼、于禁、樂進、徐晃、張合等五子。樂進早死,而且《三國志》都數據不全,最先割愛。于禁敗於關羽、張合敗於張飛,只能淘汰。徐晃贏過關羽,但那時關羽陷入曹孫兩家全力夾擊之中,張遼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可以入選。

劉備手下關羽張飛都是萬人敵,關二哥威震華夏,張三弟亦是一員上將,文武兼備,不是《演義》所講的大老粗。趙雲則沒有《演義》講得那麼得到劉備重用,而馬超、黃忠亦因名額有限,早就不在考慮之列。

餘下就是周瑜和司馬懿。周瑜是赤壁之戰的主帥,功勞最大。司馬懿則在擒孟達、滅公孫淵兩役展示出強大攻戰的能力,當然還有抵禦諸葛亮六出祁山之功。

文臣首選諸葛亮,他長於外交和內政,實戰謀略沒有《演義》講得那麼強,劉備手下應該加選龐統和法正。孫權手下無人。曹營則是荀彧和賈詡,前者的功勞是長遠規劃,後者謀略極高。至於郭嘉,只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之後,一時激動而過度褒獎。落選中只差一線的,程昱可算一個。

最後重複一次,文臣:諸葛亮、龐統、法正、荀彧、賈詡。

武將:關羽、張飛、張遼、司馬懿、周瑜。

「諸侯」則選曹操,一君十臣,剛好一隊足球隊的人腳!



潘先森說

我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覺得有點想笑,甚至想做兩張試卷。你們選擇文臣武將的標準居然是類似三國志遊戲裡面的數值這種東西。的確,有的人個人能力很厲害,但這真的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嗎?曹操為什麼能起家?跟他的家族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父親他才能出仕並有很好的官職,因為家族支持所以他起兵是有很大的優勢。曹操為什麼依賴荀彧荀攸?真的只是他們能力強嗎?難道不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利益集團嗎?孫權為什麼依賴張昭?還不是看中他背後的江東世族集團?有了這個認識,再來選擇人才,才能確保成功。

回到三國,你回到哪個時期?假定你回到十常侍剛剛殺了何進的時候,這個時候哪個地方最好?當然是荊州和河北,中原四戰之地,沒有曹操的雄才大略和運氣是沒法生存下去的。假定你選擇荊州,那諸葛亮你必須選,因為他背後是整個荊州士族集團。蔡瑁你也得選,因為蔡家根深蒂固,若不能為己用,後患無窮不想選就殺了吧先。你佔荊州後肯定要入西川,那西川那邊如果是你的人,豈不是易如反掌?所以張任嚴顏你起碼要一個,嚴顏可以招降那就選張任。如果你有意挾天子而令諸侯,那你得有萬人敵的勇將入洛陽奪天子,萬人敵的勇將有哪些呢?關羽張飛和魏五子良將加高順魏延,你起碼得有三個。荊州可據江而守,所以你得有一個水戰之王,你怕蔡瑁能力不足,那你要誰呢?周瑜或者魯肅,推薦魯肅。魯肅家族在江東有勢力,為以後入主江東做準備。接下來得有治國之才,之前有諸葛亮但一個人太少,搞不好還是把他累死,那選誰?荀彧司馬防,為啥?荀家乃大漢棟樑,有他們,你起兵名正言順。司馬家代表中原士族集團,還有,司馬防的八個兒子你不稀罕?有了這七八個人才,基本你就是橫著走了,剩下兩個就選軍師類人才吧,推薦法正和賈詡,法正強於行軍佈陣,賈詡詭計百出,打起仗來得心應手。

所以綜合起來,當你選擇荊州作為起兵地點,你所必備的十個人我推薦:諸葛亮(治國),魯肅(水軍都督),荀彧(治國),司馬防(治國),法正(軍師),賈詡(軍師),徐晃(與魯肅一同鎮守荊州),張遼或者關羽(將軍),張任或魏延(入川后守西川漢中),高順(破陣精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