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答疑合集!想知道如何正確的志願填報就看這裡

高考結束後投師問錄的後臺迎來了許多家長問題,25日前高考成績便會公佈,在這短短的十幾天裡家長也在為志願填報準備著,今天投師問錄晁庭老師給家長們整理了在志願填報中家長們詢問最多的問題,並給大家解答,我們往下看。

志願投檔後選擇服從調劑是否還有退檔的可能

家長們現在應該對平行志願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瞭解,在家長的留言中對於服從調劑的疑問還是比較大的,那麼志願填報中服從調劑我們到底要不要選?勾選了服從調劑還會不會有被退檔的可能?

在平行志願錄取完成以後,就將直接進入徵集志願階段,加之平行志願的投檔率及錄取率均較高(尤其是名牌院校),因此,進入徵集志願的院校中名牌院校少之又少,甚至於完全沒有。只要心儀的學校在當地的招生專業計劃中,沒有自己極度厭學或學不下去的專業或者課程,所以勾選服從調劑還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服從調劑中被退檔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在院校的招生簡章裡會給出明確的保證。比如2018山東海洋大學本科招生簡章中有這麼一段話

考試院也有相關規定儘量保證考生不退檔,但是並不是服從調劑就不會退檔,比如身體不符合某高校或者專業的要求,單科成績沒有達到高校或者專業的要求等。

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專業調劑,考生要統籌考慮。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思想準備。你被調劑到的專業極有可能與報考初衷相差甚遠,一般是比較冷門的專業。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一旦被退檔,就會自動到下一個批次,很可能從本科批到了徵集批和專科批次。

如何量身定製志願梯度

我想很多家長都有聽到衝穩保這個詞,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做到“衝穩保”對於志願梯度、專業梯度設置實現分數的最大化是許多家長與考生的夢想,在梯度中家長們需要注意這幾個問題。

一是對於同一批次中的院校志願,所選擇的院校志願的投檔線水平一般一個比一個低,形成適當的梯級差。

二是在同一院校志願內填報專業志願時,所選的幾個專業在錄取分數上應當一個比一個低,也就是對估計目前比較熱門、選報者較多的專業,以及可能不大受關注、選報者較少的專業,都要選擇,防止兩三個志願專業都是熱門,導致一個志願專業不能錄取,其他專業志願也都落空的後果。

“衝”

家長們需要參考院校的近幾年的錄取數據,倘若此院校在近幾年的錄取排名在5000名左右,8000名的考生被錄取的機會渺茫,反而白白浪費一個機會。

還有就是服從調劑,被衝高院校錄取已經實屬不易,由於平行志願一輪投檔的原則,考生必須服從專業調劑,所以衝高壓線的考生一旦被投檔,可能要被調劑到其他專業。因此,考生要考慮好是否願意接受自己不心儀的專業。

“穩”

此階段院校最重要,同時也是最難定位的。一旦填報被錄取概率很大,所以考生還要考慮心怡的專業能否被錄取,畢竟院校的層次已經有所降低,不能鎖定專業的話,考生難以接受。

選擇自己中意專業的時候,要注意前幾年的錄取情況,分析自己的分數是否有競爭力。同時不必要拘泥於特定的某一個專業,通常專業大類下的細分專業大都比較相似(如電子信息類下的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等),這樣我們的專業選擇會更多。即使被調劑,大學也會參考你所填報的專業進行調劑,儘量調劑到和你所填相似的專業裡。

“保”

保底志願用到的可能性比較小,主要注意“三不原則”。

一是不拿新招生院校保底

這類院校通常是中外合作居多,大家的認可度不一樣,新院校未知因素太多。

二是不拿招生計劃少的院校保底

某院校只招2人,萬一其他人也拿來保底,很有可能導致自己滑檔。

三是不拿往年錄取波動大的院校保底

萬一自己正好遇到錄取大年,可能導致保底院校失效。

進檔生被退檔的原因有哪些?

由於我國高考招生錄取的基本原則是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所以也可以從這四個大的方面來分析進檔考生的退檔風險:

(1)進檔考生因思想品德情況填報有誤造成的退檔。有的地方對上一年已錄取但未報到的復讀生,視為誠信有問題,甚至定為思想品德有問題,導致有些復讀生進檔後不能被錄取。這個情況也需要大家注意。

(2)進檔考生因身體健康狀況填報有誤造成的退檔。

(3)進檔考生因不服從調劑造成的退檔。

(4)因單科成績未達到學校要求造成的退檔。

這會就會有家長問了那麼什麼是單科成績未達到學校的要求?

如某高校要求單科成績90分以上,而某考生總分達到了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但有一門單科成績為89分,學校也會以單科成績不合格為由退檔。

又如某高校要求外語類專業英語成績不低於110分,而某考生總分達到了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但英語成績在109分以下,恰恰報考的又只是外語類專業,於是學校也會以單科成績不合格為由退檔。

其中英語是被提及最多的學科,所以家長與考生在報考該院校時一定要仔細查看院校的招生簡章,以防萬一。

徵集志願

徵集志願是對於未完成招生計劃的院校,省級招辦採取向社會公佈學校招生計劃餘額,重新徵集考生志願。通常會有三種情況,

第一類是院校在正式投檔時生源不足導致缺額;

第二類是院校投檔時生源充足,但部分考生因不服從專業調劑、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的要求等原因退檔而形成的缺額;

第三類是院校生源足額,但後期在我省追加了招生計劃。

參加徵集志願的考生家長需要注意這些問題:

(1)注意時間和地點,每批次徵集志願時間一經對社會公佈,截止時間一到,各省市區的網上填報志願系統將自動關閉,考生將無法登錄系統填報,建議考生儘早上網填報。

(2)注意查看徵集志願計劃信息。徵集志願的前一天晚上,省級招辦會在當地招生信息網公佈徵集志願計劃信息;徵集志願當天,縣(市)招辦和多家媒體也會公佈徵集志願計劃信息。

(3)注意自身條件和特殊招生要求。填報徵集志願的考生,高考成績必須達到批次線且沒有被錄取。有些院校徵集志願時提出了分數要求,分數不夠的考生不要填報。

(4)專業選擇的餘地非常小。徵集志願一般為平行志願且表面上均不設專業志願,填報了徵集志願就表明考生願意服從院校的專業安排,有較強專業傾向的考生最好慎重考慮是否填報徵集志願。

(5)按網上填報志願的步驟和要求上網填報。

男生、女生、內向的孩子怎麼填報志願

男女生在報考時的差異,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1、報考工程類專業需考慮體力因素。

2、提前批部分院校錄取時有男女比例要求。

3、部分院校的部分專業如:刑偵學、護理學等僅限招收某種性別考生。

由於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可能女生比較擅長於感性思維,男生則邏輯思維能力突出。這種差別導致部分男生女生往往在高中分科時就出現了女偏文、男喜理的現象。在填報志願、選擇專業的時候,這種差別便是愈加明顯。

對於內向的考生對於選擇專業家長更是頭疼,孩子不喜歡和人打交道更不喜歡說話選擇專業上圈子越來越小,推薦內向的考生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這幾種類型的專業。

一、技術類工作 (技術員,程序員,飛行員)

二、科研類工作

三、事務性工作(信用管理、社會學、社會工作、稅務)

四、工具型工作(外語、文物保護技術、信息管理)

志願填報誤區

追隨"熱門"

有的考生和家長很關心專業的熱門和冷門,認為“熱門”專業將來回報率高’都往“熱門”專業去擠,如金融、經濟專業等,結果導致專業“扎堆,現象十分嚴重有的認為“冷門”就是大家不考慮的東西,社會需求不大,考上也不光彩。其實關鍵在於是否適合,適合考生的專業就是理想的專業。所以建議考生選擇專業一定不要盲目。

重視選擇學校而不重視選擇專業。

選擇一所有名氣的院校,的確有利於考生今後的成才和發展。因為好的學校學習環境好,師資力量強,進一步深造學習、出國留學等機會比普通學校優越一些。為了能步人名校的大門,而不惜以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為代價。但是很多學生和家長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只考慮學枝而忽視了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個專業。

以分數的高低來決定專業。

許多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僅以分數對號入座來選擇學校和專業,對報考專業今後職業的發展前景瞭解很少。填報志願時,沒有明確的方向,一切以分數來決定學校和專業。單憑歷史資料中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對照自己考分來對號入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