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東高考大變化,你的孩子將有啥影響?

根據《山東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17年起,我省夏季高考將合併本科一批、二批錄取批次。共分為五個檔次: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專科提前批、專科(高職)普通批。面對合併一二本;擴大綜合評價招生;免費師範生;本科普通批志願填報;一本院校弱勢專業與優秀學生的選擇等諸多技術難題,將會是人生的重大選擇,難題如何應對?

2017山東高考大變化,你的孩子將有啥影響?

為此,濟南報業集團愛濟南新聞客戶端,對近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研究及高招志願選擇、填報指導的山東當代學生生涯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投師問錄創始人李彥成進行了獨家專訪,就“考得好不如報的好,報的好不如規劃好”中學學生生涯及人生規劃進行了獨家專訪。

山東當代學生生涯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李彥成:最主要的變化是一二本合併及綜合評價招生調整。取消一本線,高考統招錄取僅有本科和專科兩個批次,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一二本合併之後,所有院校將放在同一平臺競爭,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在之前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此次合併本科批次主要是淡化現有高校批次的概念,不再人為地把高校分批分層。從某種程度上,是在尊重高校的地位。“合併批次後,所有本科高校在同等競爭位置,在謀劃程度上更加公平,也有利於高校進一步明確辦學定位,下大力氣抓教育教學改革,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李彥成:以下這些方面需要家長特別注意: 填報機會數量比往年將會減少;填報時可選擇的12所學校會有很大的技術含量;掉檔的後果比往年錄取程序帶來的後果將是無法彌補的嚴重,因為是從本科掉到專科;各批次招生人數和各高校招生人數都發生很大變化;不能完全依賴往年排名來選擇學校和專業;還將會出現中外合作、校企合作更加熱門的現象;熱門專業將會更加熱門、冷門專業可能無人問津;以前的二本高分院校有可能成為熱門。

李彥成: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今年的志願填報困難重重,學校和家長應提前做好應對措施,通過各種渠道瞭解相關政策信息,研究各大高校及專業錄取分數、人數,選擇更加合理穩妥的填報方式。任何的變化都會伴隨陣痛,同時伴隨機會,綜合評價招生作為一種新的招生錄取方式,將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二本合併這一難題,自2016年開始,山東省開始開展綜合評價招生工作,就是依據考生統一高考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及高校考核成績,按比例形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的一種多元評價招生形式,旨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個性發展,進一步擴大高校招生主權,打破了以往“一考定終身”的錄取模式,有利於高校按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和選拔標準,科學高效的錄取到自己喜歡的人才;有利於引導中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激勵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發展個性特長,更是為了平衡教育資源。

李彥成:今年的政策變動, 是在2016年試點的基礎上確定的,去年有752人的計劃指標參加了9所省內高校綜合評價的招生(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區、青島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2017年,山東省將增加綜合評價招生高校數量,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這對於山東考生而言,特別是有學科特長、綜合能力優秀的考生,絕對是一個福音。根據山東當代學生生涯規劃研究中心掌握的數據來看,目前省內相當一部分高中學校對綜合評價招生知之甚少,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將綜合評價招生的概念灌輸到教學基層是很有必要的,這對山東的基礎教育方向調整將有重要戰略意義。

李彥成:今年新入學的高一新生要面臨3+3課改。所謂3+3課改是指考生在統考時只考語文、數學和英語3科,另外3科成績將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中體現。而納入高考錄取的等級考試科目,將由考生在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等級考試科目任選3科。這也意味著今年的高一新生將不再分文理科,同時由選課走班制替代以前的固定教室上課模式。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高校會根據自身辦學特色和定位,及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在高中學業水平選考科目中,分專業(類)自主提出選考科目要求。如果考生想報考某高校的某專業,所選擇的後3個科目就必須包含該校該專業所要求的科目,否則不能報考。

李彥成:3+3課改背後的意義是倡導提倡生涯規劃教育,而中國的生涯規劃教育是全面落後於西方和港澳臺地區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國才啟動高考改革。上海和浙江從2014年起,為貫徹落實國家的高考改革意見,已經實行新高考改革。山東省2017年秋季高中入學新生將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進行“選課走班”時,高中生就要提前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為將來的專業選擇做準備。同時,將來高考錄取批次合併之後,高校內部學科辦學水平的競爭壓力會逐步加大,這有助於鼓勵高校多辦特色、優勢專業,所以,對於考生來說,報考在當前,規劃應始於初、高中階段。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社會分工的精細,職業對個人來說不只是維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是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社會和心理的滿足。工作和人的關係,由以前的為生活而工作,發展為工作即生活。工作的選擇也是生活方式的選擇,不再只是賺錢的手段,因此從小培養生涯規劃的理念和能力就顯得很重要。職業規劃要趁早,人生設計在童年。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大學,也不是為了一紙文憑,而是為了今後有一個自己喜歡的、並願意為之付出的事業。對青少年學生來說,他們在從學校過渡到工作世界的過程中,要面對很多和事業相關的抉擇,包括升學、分文理科的選擇,興趣培訓或技能進修的選擇,以及職業的選擇。能夠有效地規劃人生和事業是青少年學生的一個重要成長任務。

因此,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生涯規劃已經被教育部上升到一個重要的高度,這也是一直以來中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所缺失的重要環節,如何從無到有,從探索到規範困擾著所有省內高中學校,據瞭解,目前省內很多高中學校校領導很早就開始去浙江、上海等地參觀學習新課改經驗,但上海浙江人口少,高中學校學生數量在1000人以上的已是具有相當規模的學校,船小好調頭,在選課走班、職業規劃上非常靈活,而山東的高中名校每個年級人數都要在1500人以上,相當於一個南方地區高中學校總的在校生人數,所以在學生的專業選擇、生涯規劃、選課走班上依然困難重重,未來社會上一些優秀的輔助機構的力量也會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