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是朱元璋的上司,為什麼朱元璋當皇帝?

在《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得益於明教教眾的輔助,在明教起兵反元的起義中功成名就登上帝位,並以明教教名為國號,建立了“大明”,然而朱元璋開始只是明教鳳陽分壇的一個壇主,並不是明教教主,按道理來說明教的起義軍權歸教主,推翻元朝之後建立的政權最終當皇帝應該是當時的教主張無忌,張無忌為何要讓位給朱元璋呢,其實在小說中,金庸先生是已經給出答案的。羽菱君認為這裡面最主要有三個原因。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是朱元璋的上司,為什麼朱元璋當皇帝?

第一個原因是張無忌被朱元璋給設計了。隨著抗元起義的形勢大好,明教起義軍的紅巾軍捷報連連,身在濠州城成為一方領袖朱元璋聲名赫赫,手下徐達、常遇春等個個虎將,大有席捲天下之志。但是作為明教教下的一名分壇壇主,即使有反元之功,自己千辛萬苦帶領弟兄出生入死得到的勝利果實也輪不到他親自品嚐,換誰誰都會心有不甘,特別是朱元璋這種寡義之人,更不想跟人分享他勝利的果實,更不要說拱手送給他人了。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是朱元璋的上司,為什麼朱元璋當皇帝?

在這種情況下,他只有通過奪權把軍隊私有化才能真正有所作為。於是在他的設計下,紅巾軍起義軍的名義首領韓林兒被灌上通敵賣國的罪名,等待教主張無忌駕臨濠州城。張無忌跟趙敏到達濠州之後,他瞞過徐達和常遇春兩名與張無忌情深義重的心腹大將,用蒙汗藥酒把張無忌毒暈,他知道張無忌功力深厚,很快就能醒來,待張無忌醒來之時,他又故意讓張無忌聽到他與徐達和常遇春的對話。對話中其實是商量殺了韓林兒,但他故意用“小賊”來代稱韓林兒,讓張無忌誤以為連徐達和常遇春也要殺他,而他朱元璋則念及恩情不敢叛變,他知道張無忌素以復漢王權大業為重,知道軍中對他叛變,但為了大業肯定會捨棄自己名利。張無忌果然中計,他誤以為徐達常遇春等明教兄弟為了個人榮華富貴,已經叛變,當下心灰意冷,但為了讓抗元的起義大業能夠成功,在國家大義面前,張無忌不計個人得失,決定成全朱元璋。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是朱元璋的上司,為什麼朱元璋當皇帝?

於是他連夜離開濠州城,並修了一封書信,把教主之位讓給楊逍,證明自己並沒有貪戀教主甚至是皇帝之位。楊逍這時候畢竟已是老朽,隨著朱元璋殺掉韓林兒,勢力坐大,自然不能與之相爭了。論武功朱元璋知道張無忌天下無敵,但論陰謀,張無忌在他面前只不過是小子一個,通過這一箭雙鵰的設計,朱元璋在不損自己聲譽的情況下踏著韓林兒和張無忌順利奪權,為他的帝王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是朱元璋的上司,為什麼朱元璋當皇帝?

第二個原因是張無忌本來就不是貪圖富貴和權力之人,他的人物性格也註定他成就不了大事。張無忌能成為明教教主,有太多的機緣巧合在裡面,系萬千教任於一身,很多並不是他所願的。小說中的張無忌,性格上懦弱,優柔寡斷,事事為他人著想,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好人。這樣一個好人跟朱元璋那種心狠手辣,處處陰謀善變的奸詐之徒相比,在亂世之中,註定是成不了大事的,在奸謀權術上他也鬥不過人家。再加上他從來就沒有想過當皇帝,他不是貪戀權力貪圖富貴之人。他的人生目標,剛開始除了報仇,到最後希望復國,恢復漢室江山,但這些都是次要的,在安定了他的義父金毛獅王謝遜之後,最重要的是,也是他最希望的是他能跟趙敏,最理想的是幾個妹妹,周芷若、小昭、殷離都能跟他一輩子,白頭偕老。什麼王權富貴,什麼武功天下第一,這些對他來說都是鏡花水月,在他心裡從來就沒有因為這些泛起過漣漪。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是朱元璋的上司,為什麼朱元璋當皇帝?

第三個原因就是金庸先生寫作尊重歷史的原因了。我們都知道金庸先生是個十分尊重歷史的大作家,他本身也是一位歷史學家。歷史上,朱元璋的紅巾軍可能真的與摩尼教的明教有些瓜葛,但朱元璋並不是摩尼教教徒,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一步步打下的,雖然他在位後期,誅殺功臣,落下不好名聲,但他也是為了他的孫子朱允文繼位後的統治消除隱患。金庸先生在小說中也是因他後期的聲名把他刻畫成寡恩少義的陰謀家,但卻不能更改他的結局,畢竟他就是歷史上建立大明王朝的開國之君。張無忌雖然是小說主角,一生際遇奇蹟開掛,但也不能違背歷史把他寫成建立政權的王者,這也就註定了他的結局是不可能登上帝位的,畢竟他不同於原本就是以大理皇帝為原型創作的段譽。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是朱元璋的上司,為什麼朱元璋當皇帝?

故此,張無忌在金庸先生的安排下中了朱元璋的詭計,把權力讓出,最終成全了朱元璋成為一代開國君王。而他帶著趙敏,甚至可能還有周芷若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小日子。朱元璋在登基之後,反下令嚴禁明教,將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盡加殺戮。常遇春因病早死,徐達終於也不免於難,明教教眾分支發展,其中一支繼承明教教義,後來發展成為“日月神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