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在世界盃賺到了什麼?

“中國製造”在世界盃賺到了什麼?

邱 林

儘管中國國家足球隊無緣亮相,但在進入“世界盃時間”的俄羅斯,中國元素無處不在。四家中國品牌佔據頂級和二級贊助商的1/3,加上贊助球隊及球星的企業,以及來自中國的吉祥物、紀念幣、小龍蝦等,幾乎涵蓋世界盃期間的吃喝玩樂。

俄羅斯世界盃紀念幣銀章耶打上了“made in china”的印記,是南京造幣廠製造的。並且本屆世界盃官方用球Telstar18(電視之星)也來自中國,東莞這家公司引進了國內首條自動化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一千隻足球,每個足球都印有二維碼。

“中國製造”能夠現身俄羅斯世界盃的商品市場,對眾多缺少國際體育貿易經驗的中國企業來說是個進步。但是,另一方面,由於一些“中國製造”科技含量不夠、產品檔次低,不免又遭遇某種尷尬。

其實,世界盃再次觸及了“中國製造”的傷感神經。低廉價格—壓價競銷—貿易摩擦—出口受限—資金短缺—提升產品結構受限,這是“中國製造”繞不過去的怪圈。很多中國企業還是依靠來樣、來料加工,產品設計、生產原料和加工設備大多依靠進口,雖有“生產基地”,卻缺乏研發機構。

我們並不否認,中國經過過去四十年的大力培育和努力探索,特別是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工藝,主動承接國際製造業轉移,中國的製造業發展已經邁上了新的臺階,取得了很大突破。很多領域已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有的還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如高鐵、核電、特高壓等。

“中國製造”的體量巨大,當前核心和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為50%至60%,而發達國家是30%。其中,中國新產品開發70%依靠外來技術。例如高鐵軸承、核電主泵密封件、海上鑽井平臺定位系統、工程機械液壓系統密封、汽車發動機等重要零部件與關鍵材料80%以上靠進口。

當世界資本市場發生突變,許多製造領域可以快速轉移。手機、電腦的電路板、機殼、電池等,可以在中國設廠,也可去越南、馬來西亞、巴西、印度等地設廠。高端製造,即核心與關鍵部件的生產技術你掌握了,並且比別人的好,又有別人沒有掌握的技術,你才有真正的競爭力,這才能成為世界製造業強國。

中國有著發達國家的貿易額,卻有著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結構;品牌決定了中國只是貿易大國,而非貿易強國。

有人算過一筆賬:美國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兒童玩具,商場的零售標價是100美元。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是12美元,其毛利潤是每件3美元,中國外貿公司的毛利潤是每件7美元,香港經銷商的毛利28美元,美國經銷商的毛利32美元,商場的毛利是18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製造”已經成了他國賺取豐厚利潤的漂亮外衣。

闖入俄羅斯世界盃的“中國製造”佔到所有設備和所用物品的三分之二以上,看到世界盃賽場滿眼的“中國製造”產品,而中國企業僅能分享蠅頭小利,不禁讓人感嘆。“中國製造”何時轉變為“中國創造”、“中國智造”?路有多遠?這是中國眾多企業家面對的一次大考驗。

當務之急是給“中國製造”重新定位。這既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又是一道必須要邁過的坎。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製造業應該實現從以數量取勝轉變到以質量取勝,從製造價格優勢到製造價值優勢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