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姑娘从事老人“临终关怀”工作,当上副院长了还单身一人


照片中穿着白大卦的是一位90后白衣天使,名叫上徐永芳,1990年出生的云南姑娘,长着一个娃娃脸的她现在在天津一家医院工作,是医院里的常务副院长。这家医院比较特殊,它既是医院,也是养老院,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给住在这里的老人进行“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其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使其平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家属分担劳累与压力。对于27岁的徐永芳来说,死亡,却是她所面临的日常。

许永芳每天早晨都要查房了解老人精神状态、用餐情况;中午就餐要观察老人的意见、情绪。每个老人的情况,我们都了如指掌、都有单独护理计划,让大家一看就很明白。”徐永芳说,在一线工作,需要更多的沟通和耐心,最重要的是情怀。


医院目前收治着100多位病人,以8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大都患有严重的老年病,或是癌症晚期患者。而这些行动不便或神志不清病重的老人就是她每天打交道的对象。大二做志愿者的时候,徐永芳就开始接触老人群体。第一次,她是哭着走出医院的。“那时候面对一群没有生气的老人家,特别想去帮助他们,但是没办法交流。”每个从事老年事业,甚至是临终关怀事业的年轻人,都会经历一阵子挣扎。永芳说自己的挣扎期是比较短的。

“介小闺女多俊啊。”“奶奶您也很美!”这是徐永芳与老人们的日常对话。徐永芳说,每次听到老人们夸她,心里都美滋滋的,感觉自己的工作有了回报。还有好多老人和家属知道她单身后还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婉拒了。

上午九点半左右,是老人们运动康复的时间。十几位老人在“90后”康复师们的帮助下进行康复锻炼,有些老人们的精气神非常好,尽管他们都身患严重的疾病。

来到这里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明白自己已经走到人生尽头。有一位患者让永芳印象深刻,老人得了脑梗,性格很暴躁,对医护人员极度不信任,推着轮椅冲撞医护人员,还会把旁边卧床老人的床档弄下来。“后来我们专门给老人办了生日会,才让他慢慢接受现状,平和下来。

毕业三年多,徐永芳已数不清她送走过多少老人了。去世老人所遗留下来的拐杖聚拢在一起,仿佛一件件雕塑。死亡,是人生最终绕不开的话题。对于27岁的徐永芳来说,死亡,却是她所面临的日常。

从基层岗位逐步走向管理岗位并不容易,徐永芳说岗位和个人其实都是互相选择,她们这一批刚开始有四五位同龄人,最后就剩下自己。对于年轻人来说,心坎过不去就没有缘分。

谈到未来,徐永芳说:“刚工作的时候,我就想过这个问题。其实人的一生并不能够做很多事情,有时候我就觉得一辈子做好这件事就行了。和这些老人在一起也许就是我生命的主线,其他的只能作为爱好了。

徐永芳大学所在的班级,是天津首届老年护理本科班,当时班里有四十多名学生,如今真正从事养老行业的同学,仅不到20%。但徐永芳留下来了。“这也许和我的家庭有一定的关系,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因此从心底里喜欢老人。”她说,家里还有一个病重的姑婆,从小看着妈妈照顾她,觉得照顾老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她形容可能因为这个情愫,让自己面对老人时很有亲切感。


工作之外的徐永芳,是一名普通的“90后”女生。她自称很“宅”,业余时间喜欢看书,也爱美。由于工作的性质,她较少接触同龄男性,至今依然单身。永芳笑着说,这事也得靠缘分,“我们这一代人还不着急结婚。现在年轻人工作都越来越忙,都没时间照顾老人,以后越来越多的老人还要等着我们护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