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城,為什麼寧願重兵守門也不把城門直接堵死?原因很簡單

在電視劇,尤其是攻城戰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片段:攻城的一方,或推衝車撞開城門,或架雲梯翻越城門。而守城的一方,或在城門樓上槍林彈雨,或用銅鐵加固城門,抵擋來犯。由此可見,城門是城池的最後一道放線,一旦失守,整座城池就有陷落的可能。

古代守城,為什麼寧願重兵守門也不把城門直接堵死?原因很簡單

既然城門如此重要,為了防止被攻破,守城的士兵為什麼不直接把城門堵死?

一、守城不是一味的防守,有時候還需要適當的反擊。

守城的士兵,絕不僅僅只是在城門樓上對著敵軍一陣亂射,有時候也需要手持兵器,藏在城門後。只等將軍一聲令下,打開城門衝殺敵軍,殺敵軍一個措手不及。有人會問,既然有厚重的城門可以防禦,為什麼還要殺出城去?這不是自找死路嗎。

古代守城,為什麼寧願重兵守門也不把城門直接堵死?原因很簡單

其實不然,我國曆史上的宋朝,非常擅長守城作戰。在面對女貞、契丹和蒙古等族的進攻時,總結了一套守城規則:牆貴低、門貴多、若無反擊,勢難堅守!換句話說,如果城池失去了反擊的能力,那麼攻城的一方起碼有一萬種方法來攻破城池。

比如唐朝有一次在進攻高句麗時,就在城池之外堆起了一座土山,然後用投石機往城池內拋投巨物。結果高句麗人趁著唐軍不注意,從城門殺出,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從唐軍手中搶佔了土山,打破了唐軍的攻城計劃。如果高句麗放任唐軍的進攻,不進行反擊,城池勢必很快會淪陷。

古代守城,為什麼寧願重兵守門也不把城門直接堵死?原因很簡單

水淹七軍

再比如三國時期的關羽面對樊城守將曹仁的堅守不出,開閘放水,大破曹軍,斬殺了龐德,活捉了于禁。“水淹七軍”的典故由此而來。

二、為了配合支援,方便戰略物資的配運。

假如城門堵死,城池勢必成為一座孤城。倘有援軍支援,那麼就無法和城外援軍形成有效的戰略進攻。此外,城門是進出城池的唯一要道,也是戰略物資運輸的唯一通道。城門堵了,物資運不進來,這場仗也就不用打了。

古代守城,為什麼寧願重兵守門也不把城門直接堵死?原因很簡單

因此說,守城士兵不僅不能堵死城門,反而還要多修建城門,有時候還要主動打開城門,發起進攻。

《孫子兵法》有云: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可見,攻城戰其實是戰爭中的下下之策。之所以一定要攻破城池,主要是處於防止城內士兵截斷我方後路的考慮。如果守軍自己把城門堵死了,那攻城一方沒了後顧之憂,恐怕做夢都要笑醒吧。

聽完筆者的講述,你明白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