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于冬感叹拍电影太孤独,王长田说影视行业走向水深火热

就在刚刚,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第一场落下帷幕,这应该是今年电影圈最具份量的一场论坛了吧。

六位论坛嘉宾全都是叱咤当今中国影坛的大佬人物:阿里影业董事长樊路远、中影总经理江平、上影董事长任仲伦、光线董事长王长田、华谊兄弟CEO王中磊、博纳董事长于冬。不论是谁,在中国电影节都有举足轻重的力量。

刚刚,于冬感叹拍电影太孤独,王长田说影视行业走向水深火热

这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电影”。下面为大家奉上大佬们的观点。

问题一:新时代背景下电影企业的规划

王中磊

刚刚,于冬感叹拍电影太孤独,王长田说影视行业走向水深火热

创作:秉持初心

作为民营企业,华谊兄弟算是比较早获得资本支持的公司。我们在制定电影企业规划时很明确,建立之初就是以内容创意为核心。当时华谊的规模比现在小得多,可以合作的人、资金都很有限,当时我们就极尽所能地创作优秀作品,现在市场发生很多变化,但我们还是秉持初心

建立面向整个行业的发行平台

除了内容方面,我们在发行部分也开始建立面对整个行业的发行平台,帮助更多优秀作品在发行上做得更好。比如我们成立了华影天下发行公司,发了很多比较有人文关怀、文艺表现的优秀电影。前天在华谊新发布的片单计划里,今年就有贾樟柯的《江湖儿女》、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吕乐的《找到你》,这些都是情感浓度非常高的电影,可以让中国观众看到不一样的电影类型。

此外,我们也比较关注产业链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和收入,让电影的商业价值持续化、丰富化,然后再去反哺行业。比如在

实景娱乐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让IP效能更大化,让整个行业有新的想法,而不是局限在传统行业。

在电影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

另外,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在全世界第二位,很快就要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中国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很有中国特色,不管是内容还是市场。在中国,电影除了具有强大的娱乐性、市场性,还要在电影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一些优秀项目可以让观众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社会的发展,这也是未来华谊在策划电影时的重要关注点。

于冬

刚刚,于冬感叹拍电影太孤独,王长田说影视行业走向水深火热

博纳有几年很孤独落寞

博纳到今天已经19年了,我想用两个字来形容:深耕。博纳在电影产业快速增长的19年、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19年,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

我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先是在国有企业工作了很多年,基因里有国企的基因。所以电影方向上受中影、上影影响比较深,跟光线、华谊不太一样。

在这条道路上我挺孤独的,挺孤立的。当时青春片、大IP片流行时,华谊、光线挣了很多钱。那几年我是很落寞的。他们都是上市公司,我还没上市,更显得我很艰难。再遇上博纳经历从美股到A股的这三年,更显出博纳的孤独。所以在拍电影时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不要跟风

导演坐庄是不对的

电影创作是很孤独的,中国导演现在是全世界最享受的导演,他们越来越没有预算限制, 越来越不用听制片人的话,因为现在钱多。最近有一部戏要拍3部,预算30多亿,电影去资本市场拿钱,其实抬高了产业门槛,我觉得

不现实

博纳从来不请贵演员,一是我们请不起,第二我们也不愿花那个钱。我们请的都是对的演员、好的演员、肯跟你拼的演员,他们一定会成为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才。《红海行动》里的每个演员都是替补来的,我想请的演员因为临时原因都没来。

这几年博纳深耕产业,制片人要做主导,而不是导演拿着剧本、创意在融资,在无限制要预算,导演们坐庄是不对的。

类型片!制作团队!

未来几年博纳要拍很多类型电影,除了主流电影,还有很多艺术片和类型片。类型电影是一个电影公司非常重要的方向,我把主流电影也放进类型片考虑,加入商业元素,使这些电影具有商业竞争力。你的团队班底、制作能力、创作力量很重要,一个公司能保持旺盛的冲击力,一定要有团队,一定要班底很强。博纳这几年做得蛮扎实。

2019春节上什么电影都有了

这几年电影发行环境在不断变化,博纳一直是在

用发行市场,去倒排制作周期。博纳做发行出身,2018年上映的电影我们都已经拍完了,就像飞机排队等起飞一样,我们就等着上映和收钱,我们现在在筹备的都是2019年下半年和2020、2021年的电影。

我们不像华谊,老弄片单计划,我们没有片单。但我们春节档从来没缺席,春节、元旦、暑期、国庆这四个档期,五一档可以忽略,这四大档期都要早筹划早准备。2019年春节上什么电影,我已经有了。2020年再做什么电影,不以某个导演来定,而是谁来做春节档、谁来做筹备。用这样的要求来对待公司,我们是有竞争力的,对行业也是有推动力的。

影视股可能还会下浮

如果说我们这些老板都被资本买走,指着中国的二代们——不管是星二代还是富二代,和银行家、金融家,去超越好莱坞,是很难的,(中美)差距可能又会被拉大。这十年是我们的机遇和责任,面对竞争时我们要把本土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做出来。

(于冬这番话得到王中磊的回应:我现在很羡慕于冬。上市公司面对业绩的压力,面对投资者,还有公众对电影理解的不同,我们深有体会,尤其这两三年。

王长田

刚刚,于冬感叹拍电影太孤独,王长田说影视行业走向水深火热

做中国最好的头部内容

我曾经给光线制定过很多目标,比如成为中国最高票房的电影公司、产业链最完整的公司,或者最好的公司。现在做了12年后,我觉得这些不那么重要了。我们现在就想做中国最好的头部影视内容生产公司

今年光线年会时提出“内容只有头部,你只有优秀”,虽然这话不太通顺,但表达了我们的要求。电影公司如果不以生产好内容为目标,那就是在耍流氓。中国最好的头部内容,如果其中的50%光线都能参与进去、贡献过力量,那么其他一切的东西都是顺理成章。

去年光线教训很大

去年给我一个很大的教训,不是特别理想。光线出品的中等规模影片,口碑和票房都还不错,但我们缺乏头部内容

所以去年春节我们进行深刻了反思。光线员工现在都在朝一个目标努力,近期的影片和马上要推出的影片就代表了我们的理念,比如正在上映的《超时空同居》,还有今年上影节开幕影片《动物世界》(如果好莱坞公司找中国公司拍大片,这部电影的导演韩延将会成为第一选择),青春动画电影《昨日青空》,黄渤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这些今年暑期都会上映。

任仲伦

刚刚,于冬感叹拍电影太孤独,王长田说影视行业走向水深火热

要重视发行

上影今后首先还是把创作作为立身之本,抓住历史节点推出一些作品。

第二还是想把产业做大,比如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做的联合院线发行。你看全世界大公司发行强的,会带动制片强,发行弱的制片也会逐渐失去优势。

江平

刚刚,于冬感叹拍电影太孤独,王长田说影视行业走向水深火热

中影要“居危思危”

很难说现在的中国电影行业谁是领头羊、谁是龙头老大。老大是在市场上锻炼出来的,没作品就往后排,有作品就是老大。

中影要“居危思危”。中影掌握全国所有的发行,但那个时代已经没有了。我们面临的就是如何把中影做强。庞大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中影有钱但是不任性。中影可以投入投资但是不投机。中影绝不忽悠观众和百姓。

樊路远

刚刚,于冬感叹拍电影太孤独,王长田说影视行业走向水深火热

阿里还是走平台路线

听了诸位大哥讲的,我记了好多笔记。

阿里首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第二我们是一家平台服务公司。阿里未来第一做好平台,第二服务好在座大佬,第三通过平台把年轻导演和编剧、把制片人体制培养起来。

为什么大家要投电影?

我有个问题一直想不清楚,比如从一个好IP到一个好剧本,时间都很漫长,一个剧本做下来最起码三到五年。投入这么长时间,还有资本,可是好像只有5%的电影是赚钱的,那我们为什么要投入?我们一年生产500多部电影,有几部挣钱?那为什么资本要进来?一部电影出品方起码有10家,即使只占1%也要投进来。

问题二:新时代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于冬

资本对电影要更宽容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电影处在非常好的时机,千载难逢。

今天的好莱坞是职业经理人的天下,除了迪士尼,其他极大公司都没有老板,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可以拍屁股走人。他们年薪很高,干的活不能赔钱,因为他们背后是银行家金融家,要求是盈利,这就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

可是电影创作周期不以财报为计算,所以我觉得资本对电影要更宽容一些,要有大力扶持行业的心态和容忍度,这样才能出好电影。好莱坞被银行家控制后,职业经理人就是不停拍续集,不停拍科幻英雄片,这些年不停在重复,连蝙蝠侠大战超人这种IP都能想出来,计算公式就是蝙蝠侠票房加超人票房。

淘票票、猫眼要真实反映电影成绩

中国电影今年的观影人次将突破20亿人次,中国电影现在成为全球电影发展动力和引擎,与第一代创业家、企业家的努力分不开。我们珍惜要来之不易的成果,抓住机遇期,每年要实现百亿量级的票房增长。如果未来这五年每年都有百亿量级的增长,电影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这个大的环境下,我觉得国家要支持发展电影

再就是市场规范。比如偷漏瞒报票房、电影院的规范公平,还有淘票票和猫眼也要让数据公开化,要真实反映电影产业成绩,成为行业的推动者,而不是形成新的寡头垄断

内容公司还是要大力扶植、鼓励,不能因为某人的一句话,影视股一天跌一百亿。这个行业本身是很脆弱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做出好电影,回报这个时代。

王中磊

媒体人不要太八卦

我觉得共同的挑战就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内容体系,产出最好的作品。

对外就是对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企业要有很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必需的条件,我们现在呼吁媒体人,可以发现问题,但不要变成八卦,要深入新闻,做调查新闻。要把来之不易的市场良性发展下去。

王长田

现在才是中国电影的危机

我不像两位说的那么乐观,我觉得中国电影的危机正在到来。有一段时间我们以为危机到了,实际根本没有,反而现在才是真正的危机。

社会对电影界又有很多非议,他们认为所有影视公司都偷税漏税,所有明星更唯利是图,所有从业人员都不务正业……这形成了强烈的民众情绪。自媒体不了解行业情况,哪怕是唾手可得的数据,他们都看不到,不愿意引用,只愿意情绪化传达。

影视行业税收优惠减少

电影业的形象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政府对行业的态度。最近影视行业税收优惠都被取消和调节。中国电影都是小企业,对税收有非常大的依赖,如果没有优惠,企业无法生存。还有不合理的规定,演艺人员的收入是全世界税收最高的比例,却要求企业代扣代缴,原来企业通过优惠,正大光明、合法地规避,但现在也会出问题。

还有长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除了透漏瞒报票房,影院和片方的分账比例也是最低的,出品方只能拿到不到三分之一的票房收入,却要承担最大的风险。

整个行业建立在非常脆弱的机制之上。票房的增长不能抵消风险,因为其他东西的恶化速度比票房增长速度更快。大家一方面都只看到票房不断增长,只有行业中的人知道,我们正在逐渐走向水深火热。

影视从业者正在自食苦果

同时,现在中国有2万多家影视公司,从业人员数量多得不得了。北京的餐馆、酒吧大部分的人都在谈电影项目。北京有210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影视行业。但他们不能善待投资者。这明明是个亏损行业,但是他们坐头等舱,住最好的的宾馆,永远在party,年薪几百万。生活完全就是投资银行高官的水准,但人家创造的价值是我们能比的?!伤害投资者的行为正在自食苦果。我们需要反思,未来怎么做。

樊路远

好的人才太少了

任何行业都会有危机,电影行业也是。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我的危机感就是觉得缺人才。什么时候我们的人才能像好莱坞一样,就连开出租车的司机都是编剧。

你觉得电影大佬说得怎么样?

快来留言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