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道教背景,由道教儀式羅天大醮開始,也由羅天大醮結束

道教的羅天大醮在水滸傳的開始是因為羅天大醮,好漢的名次是因為羅天大醮,結束後祭奠好漢的還是羅天大醮。可以說羅天大醮是貫穿了水滸傳,

水滸傳中出現的許多詞語和文化特點都和道文化關係匪淺。

這是水滸傳中第一次出現羅天大醮,也是梁山好漢的來源的成因。等水滸傳的第七十回,梁山好漢聚義,但是誰也不服誰。宋江想報答天地神明的恩德,想為戰爭中的死傷的生靈祈福,也想為梁山好漢祈福,提議做羅天大醮。

水滸傳裡的道教背景,由道教儀式羅天大醮開始,也由羅天大醮結束

入雲龍公孫勝主持了這場羅天大醮。在羅天大醮結束的時候,落下了一塊碑文,其中記明瞭梁山好漢的名次,從此梁山一百單八好漢有了座次。

在《水滸傳》第九十九回,這時梁山早已接受招安,打完了方臘。宋江為超度陣亡殤魂,以解除死者生前所造罪孽,令死者在九幽地府得以安樂,為陽間的生人祈福又舉行了一次羅天大醮。

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中的兩位軍師都有道教背景,只是天機星吳雲在原著中多以神機妙算來幫助人梁山好漢替天行道。但是別外一個軍師入雲龍公孫勝,是直接以道法幫助梁山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書由道教儀式羅天大醮開始,也由羅天大醮結束。大家爭論不休的宋江是怎麼當上梁山老大的,在原著中是因為道教法事。

水滸傳裡的道教背景,由道教儀式羅天大醮開始,也由羅天大醮結束

《水滸傳》第七十回,梁山好漢聚一起了,但沒有座次之分。這時宋江說:

宋江自從鬧了江州,上山之後,皆托賴眾弟兄英雄扶助,立我為頭。今者,共聚得一百八員頭領,心中甚喜。自從晁蓋哥哥歸天之後,但引兵馬下山,公然保全,此是上天護佑,非人之能。縱有被擄之人,陷於縲,或是中傷回來,且都無事。今者,一百八人,皆在面前聚會,端的古往今來,實為罕有。從前兵刃到處,殺害生靈,無可禳謝。我心中欲建一羅天大醮,報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一則祈保眾弟兄身心安樂;二則惟願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眾當竭力捐軀,盡忠報國,死而後已;三則上薦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見。就行超度橫亡、惡死、火燒、水溺,一應無辜被害之人,俱得善道。我欲行此一事,未知眾兄弟意下若何?

後:“眾頭領都稱道:『此是善果好事,哥哥主見不差。』”於是吳用找道士主持了這場法事,在法事第七天夜班三更時只聽得天上一聲響,一塊東西砸到了法壇東南角,眾人挖開一看是一塊石碑,上面都是蝌蚪文。

吳用請的道士裡面有一人姓何,法諱玄通,對宋江說道:『小道家間祖上留下一冊文書,專能辨驗天書。那上面都是自古蝌蚪文字,以此貧道善能辨認。譯將出來,便知端的。』

宋江聽了大喜,連忙捧過石碣,教何道士看了,良久,說道:『此石都是義士大名,鐫在上面。側首一邊是「替天行道」四字,一邊是「忠義雙全」四字。頂上皆有星辰南北二斗,下面卻是尊號。若不見責,當以從頭一一敷宣。』

翻譯出替天行道,忠義兩全後,又翻譯出了一百零八好漢的排行,於是宋江當上了老大。在原著之中這石碑是從天上落下的,表明宋江當老大是天意。如果不考慮這是天意,事情是這樣的。

水滸傳裡的道教背景,由道教儀式羅天大醮開始,也由羅天大醮結束

宋江覺得自己不能服眾,於是和吳用商量出一妙計。宋江以科儀為名,讓吳用準備石碑,於是吳用下山準備石碑,也準備好了何道士。在第七天晚上大家都很困的時候,用投石機或是其他手段讓火球從天上落下,製造神秘效果,這時石碑早就埋好了,從天上落下的只是火球。再挖出石碑再讓何道士翻譯,這一下宋江當老大哥就是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