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

“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

本文由撕蛋x微软(Microsoft) NEW Surface Pro联合推出

专注高智的思维,一个人的笔记,就是一群人的历史

大家好,我是小日。


北京下雨了,真是一个适合独立思考的夜,昨天写了网络暴力,点击阅读:死亡众筹:“北京一家三口自杀案”,今天就写一下小黄车。


本人才华有限,此文也只是写给自己的。


比心哦,爱你。

“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

“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

文:小日

(1)

今天,北京又下雨了。

北京一下雨,记忆就潮湿。

下午回公司路上,看到路边角落几辆东倒西歪的小黄车,心想,这场面真让人心寒。

想起去年朋友问的话,“共享单车到底你看好谁?”我当时的回答是,或许是摩拜,但一定不是ofo。

当时也没有别的意思。

我可能是比较单线条吧。

我只是觉得我不会选择ofo,我也不会让家人骑ofo,大概是我觉得ofo做工有点水,不够安全吧。

从去年到上周,身边陆续也有朋友问我,

“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

作为外人,我没法评估,也不打算预测。但今天北京一下雨,我就伤感了,伤感是某种犯贱,于是,我打算从我的角度写一写ofo。

当然,我的观点也只是个人观点。

(2)

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看好共享单车。

我总觉得有一些需求是“伪需求”是某种“可抑制的需求”

什么叫“可抑制的需求”?

以我曾经做了十年地产的经验大概是:

消费者不是必然消费的。

而是可等待,可延后,并且可以不选择的。

我对“刚需”这个词比较敏感。

但凡做过地产,你就会知道,地产江湖那可是始终与时间赛跑,作为现金流极其紧张的开发商,实在太需要用户第一时间就决定就把钱给自己,加上,房子又是很多人一生中最大的开销之一。

所以,很多朴素的地产开发商在产品设计里,都会很注重什么是“刚需”。

刚需,就是必要的,必须的,必然要下决心买的需求。

从这点看,共享单车不是刚需。

一样物品成为不了刚需,就一定需要漫长的“教育时间”。

这里的教育时间,是一个词。

但本质是:

时间成本和教育成本。

共享单车需要漫长的教育,才能培养起用户的习惯,有了习惯,才能收割利润,而这个习惯需要漫长的周期。因此,时间成本、教育成本都很高,因此,共享单车从本质上,不是什么好买卖。

说到时间成本和教育成本,其实共享单车需要说服的是用户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人归根到底是惰性的。

从单车到轿车,是这个时代的国人的消费升级。说白了,对于这个社会有消费能力的阶层而言,你很难教育他们不打车、放弃开车,而选择共享单车。

一旦缺乏足够的理由,也就是传说中的“购买逻辑”,共享单车就很难成立。

这里所谓的足够的理由,包括:

逼格、新的生活观念、符号化人物。

举个例子,就是:

“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生活的一个生活方式,大佬们都在跑马拉松”

当跑步成为一种信仰,就有了逼格;结合健康和自律,那就是生活观念新倡导;至于符号化人物,就是传说中的大佬。

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才能把一个朴素的(看似倒退的消费形态)卖给更多有消费能力的人。

先把概念卖给这个社会的高知高消费人群,再从上自下吸引更多的人来模仿,这才是一个新事物的时间教育策略。

(3)

缺乏了以上三点。

共享单车对于大众的认知而言,多少有点LOW。

这没有贬低共享单车的意思,每个创业者的初心都是炙热的,是不允许被怀疑的,但是吧,这个时代就是那么俗气:

共享单车对公众而言有点过于廉价。

这样的廉价,

又构成了社会身份的参考坐标。

于是乎,本来就没有逼格的共享单车,又显得很廉价,因此,共享单车就难以进入这个时代主流的有消费能力的人。

没有足够消费能力的人群,就没有利润池。

没有足够的利润池,项目的自造血就很麻烦。

而正是因为没有切入主流人群的心智,共享单车就很难全国遍地开花。

毕竟,有些东西不是说你做好,就一定有人用的,如果单靠铺货和量产就能创造出价值和利润,那时间一切产品都能成功了,就不存在库存和滞销了。

所以,有一句不怎么好听的话,那就是:

绝大多数的共享单车太想当然了。

如果铺货就能成功,那么垃圾早成功了。

所以,如各位所见,共享单车制造了“创业之殇”也制造了“资本之殇”。

创业者和投资人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同时,低估了用户的智商。

对ofo而言,更是如此。

在ofo的早期,为控制成本,明摆着的劣质单车,再便宜,也是安全的隐患,所以,问题来了:用户为什么需要ofo?

要性能没有性能,要安全没有安全。

除非烧钱还能怎样?

所以说,

不想清楚这个问题,ofo不凉才怪。

(4)

为什么用户需要ofo?

在共享单车早期,摩拜和ofo的策略不同,ofo追求铺量,是简单粗暴的极激进化的烧钱式扩张模型,比起ofo的盲目铺货,摩拜略微有点良心。

所谓良心,就是用心。

至少在车辆设计和性能上,摩拜要比ofo可靠,毕竟,摩拜掉链子的概率比ofo少很多。

在回答共享单车为什么被需要的问题上,摩拜给出的答案是:

做好产品,做可靠的共享单车。

但这个答案,在我看来,依然也还是想得太过简单。

或许,做共享单车的摩拜和ofo都很傻很天真吧。

在共享单车这个赛道里,我认为是很考验玩家思维的,产品是根本,但玩法才是关键。

而说到玩法,无非是时间、地点、人物。

首先,是时间问题。

目前看来,近乎所有的共享单车,都没有解决时间问题。

说到时间问题,一个略好的例子就是在PK滴滴的过程中,神州专车专门针对周末做了业务的延展,各位可以自行搜索神州专车的“金色星期天”,神州专车始终紧扣着“安全”这张牌,在星期天做了一系列的服务创新,包括接机、家庭出行。

所以,在时间问题上,共享单车真的是不需要深度思考吗?真的是说一天24小时都会有人用共享单车就可以马虎了事吗?

如果共享单车想明白一周中的哪一天,或者一天中的哪一个时段,是高频消费的。那么,共享单车就能引导用户,逐步在用户的心智扎根。

其次,是地点问题。

今日看来,共享单车有很多做法或许本身就是错的。例如,只看到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别,又例如,集中在城市核心,地铁口边上铺货。

这样的做法,也是太想当然了。

我总是在最需要共享单车的地方,看不到一辆车,而在我不想用共享单车的地方,总是被一堆橙黄尸体包围。

什么是我需要用共享单车的地方?

例如,城市发展的新区、某些园区、某些景区、某些过于庞大的校园,共享单车总是在说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但其实,最后一公里,不一定发生在城市日常出行生活,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是有可能就是在一个单一园区里,在日常工作中。

再次,是人物问题。

共享单车是一个2C的产品。

但真的是一个2C的产品吗?

为什么共享单车不能是一个2b的产品?

记得在去年,我们几个小伙伴复盘共享单车,我们问自己是否错过了共享单车这个赛道,后来,有一个问题我们始终没有想明白。

当时我们问彼此,为什么美团不自己做共享单车?外卖人员使用的频率不是更高吗?

结果……

大家都看到了,美团收了摩拜。

结合上述三个关键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摩拜和ofo都没有真的用心做共享单车,这里,ofo更不用心一点,所谓最后要靠卖广告来追回利润什么的,也有点扯。或许,一开始,ofo就没有想过好好做共享单车,而是一开始ofo就把自己当成了“媒体”。

ofo是另一个分众吗?

呵呵。

所以,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先做好本分的事,再求放大的事。

本分的事没有做好,放大的事,就是扯淡。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把项目做劈叉了。

至于什么海外事业部,拥抱区块链之类的,用一句不带偏见的话来说就是:

走好,人各有志。

(5)

说到ofo的自救,其实,还是有自救的可能。

但,我只想说,有时候创业者是被资本绑架了。

说白了,很多创业项目,都是被投资人搞黄的。

写到这,除了呵呵,也不方便说什么。

而说到自救,ofo的时间不多了。

我一向不关心八卦,什么人事调动,什么之前和滴滴入驻团队的撕逼,我一律不关心,我只想说的是,ofo正离人们的视线越来越远。

这里必须要说一个现实的问题。

无论做什么产品,无论做什么服务,你必须要进入用户的心智,如果用户不能第一时间想到你,你基本就是打水漂。

ofo会是用户共享单车的第一选择吗?

你还会给ofo充值吗?

因此,每当朋友问我怎么看ofo时,我只会说一句话:

先把ofo个人账户上的押金取回来……

且不管小黄车会不会黄,至少别傻逼呵呵地把钱押在小黄车上。

至于你非要问我“到底小黄车会不会黄?”

我想说的是,今天北京下雨了,或许明天就是暴晒天,虽说今年北京少了很多雾霾,但骑车的人真的不多了……

比心,爱你。

我是小日。

本周精选文章列表

“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
“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
“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

16本科学绘本+32个科学实验,让5岁孩子秒懂32个物理,化学知识及自然现象!

我近日闭关结束,出关在即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加我为好友

搜搜“STUDBABA”直接添加

(让我们一起进步和生活)

“讲真,小黄车到底会不会黄?”

如您所见,全世界有趣的妞

基本都关注了本号

新浪微博:小日先生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