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確認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這一空白終於填補

2018年4月27日,中國航空工業官方媒體發佈《追夢藍天》MV,公佈了我國正在研製運-20空中加油機及其硬管空中加油技術的細節。這應該是我國第一次公佈研製運-20空中加油機,也是我國第一次正式公佈目前在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在此之前,我國的伊爾-78空中加油機和轟油-6飛機均採用軟管加油技術,而硬管空中加油技術的研製,表明我國又填補一項重要的空白。

中國首次確認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這一空白終於填補

在最近的MV中,航空部門首次公佈了運-20空中加油機和硬管空中加油技術。

中國首次確認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這一空白終於填補

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我國的空中加油機都同美國有著很大的差距。

客觀地說,硬管加油和軟管空中加油技術各有千秋。採用軟管加油的飛機,加油設備安裝在機艙或機翼下面。實施加油時,加油機以固定的速度和高度進行勻速直線飛行,加油設備釋放軟管,末端傘型錐套對接裝置釋放,受油機同對接裝置進行對接,然後開始加油。加油過程中,受油機和加油機保持編隊飛行。完成加油後,受油機減速,鎖具自動打開,完成分離。

與軟管空中加油方式不同,硬式空中加油機使用的設備是剛性伸縮式套管,左右呈對稱結構。外管是個剛性空管,並通過萬向節同機腹相連接,內管可沿著軸線向外延伸,其末端有對接裝置,依靠偏轉伸縮管上的方向舵和升降舵來控制運動。在加油的時候,受油機飛行員只需同加油機保持編隊飛行即可,加油機上有專門的加油人員來負責操作對接與加油。完成加油後,兩機的連接裝置斷開,受油機減速至安全距離,然後飛離加油區域。

中國首次確認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這一空白終於填補

我國目前最大的空中加油機是伊爾-78,但數量太少,只有3架,最近又交付了一架。

中國首次確認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這一空白終於填補

採用軟管加油方式的轟油-6,正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

中國首次確認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這一空白終於填補

硬管空中加油機的伸縮式套管,全盤掌握這種技術的僅美國一家。

中國首次確認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這一空白終於填補

採用軟管加油的KC-135加油機

軟管空中加油的優點在於:能夠同時為多架受油機加油,有的空中加油機能同時為4架飛機加油;對加油機的要求很小,即便是戰鬥機大小的飛機,也能夠通過加掛吊艙的形式提供空中加油,現在的很多艦載機都具備這種能力,比如F/A-18、蘇-33和殲-15戰鬥機;再次是可以為直升機提供空中加油。

但另一方面,軟管空中加油方式也有很多不足:首先是由於構造材料的影響,加油軟管無法做得太粗,因此加油速率低,比如採用硬管空中加油形式的KC-135加油機,最大輸油速度可以達到2.72噸/分鐘,而相比之下如果這種空中加油機使用軟管後,加油速率就降低到1.21噸/分鐘;其次是,加油軟管在對接時有不規則擾動現象,對受油機飛行員的技術是個很大的考驗。

中國首次確認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這一空白終於填補

為便於給相應的飛機加油,硬管加油機可以在後緣增加一截軟管,實現一種加油機軟管硬管都能用。

而相比之下,硬式空中加油機則沒有這些缺點,加油速率高、受周邊環境影響小、一次性加油量大、對飛行員技術要求相對較低。不過,這種空中加油機也有侷限性,最大的不足是一次只能為一架飛機提供空中加油。因此,美國的空中加油機既保留了硬管加油形式,也有軟管加油形式。為了使兩種空中加油形式能夠通用,美國空軍的硬管加油機可在末端增加一段軟管,從而提高通用性,實現軟硬加油能力都具備的目的。

中國首次確認研製硬管空中加油技術,這一空白終於填補

伊爾-78空中加油機,使用的是軟管加油技術。

截至目前,只有美國一家全盤掌握了硬管空中加油技術。而隨著我國開始研製運-20空中加油機以及硬管空中加油設備,這意味著我們將成為第二個掌握這種核心技術的國家。採用硬管空中加油技術,可以更好地為大型飛機提供保障,更有利確保遠程作戰能力的形成,這對於我軍而言,無疑將是個很大的利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