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陳秀慶 研究館員。民進中央開明畫院理事、畫師,瀋陽開明書畫研究會會長。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社科院美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華僑攝影學會副會長,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攝影協會監事會主席,遼寧省攝影家協會理事,遼寧省僑聯攝影家協會主席。政協瀋陽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屆政協委員,遼寧省僑聯特聘專家。瀋陽市職工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瀋陽市華僑攝影家協會主席,和平區攝影家協會主席,瀋河區攝影家協會藝術顧問,省、市僑聯委員。《綠洲畫刊》、《職工攝影》、《華僑攝影》主編。瀋陽市作家協會會員,瀋陽市慈善總會理事。東北育才悲鴻美術學院藝術導師,新疆烏恰西陲美術館名譽館長。瀋陽廣昊攝影設計製版有限公司總經理。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李鍾錄 (魯迅美術學院教授 文藝評論家 國畫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宋人周敦頤在其《愛蓮說》中如此視荷花為高潔的“君子者也”,給予荷花以極高的讚美。

從古至今,荷花在人們心中,在人們的眼裡都有其不同尋常的位置。人們不只愛其俊美,更愛其清雅,其溫潤,其高潔。

荷在藝術家的繪畫裡自古以來就是最常見的表現題材。荷之於人,從物質到精神都是以最美為贊。早在宋代蓮荷就與佛教結了緣分,佛教視蓮花的形象特色及其品格與其教義相合,成為其教神聖、崇高、淨潔的象徵,其精神內涵遠遠超越了其蓮花、荷葉、枝梗本身的形式美。

藝術家表現荷花,不論寫荷、畫荷、詠荷、唱荷都不是再現荷花的形色本身,而是借荷花以託物言志,抒發作者胸中逸氣。正如唐·李白詠荷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借荷花說人之清新自然、品格高潔。歷代書畫名家都在尋找自己筆下的心中之荷。

特別是宋代以來,藝術家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觀之難忘,記憶長久的神品佳作:宋人的工筆絹本荷花,明人的生宣潑墨荷花及近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吳昌碩……都有許多描繪荷花的精品佳作。這些都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傳世瑰寶,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營養,繼承學習其藝術精神,豐富滋養我們的藝術創作。

近日,集中讀了友人陳秀慶的一些水墨寫意荷花,他的作品清新別緻,很有自己的特色。就像有的評論家所說:“陳秀慶的水墨花鳥畫在遼寧畫界也是一朵奇葩。”

陳秀慶曾寫下一篇“詠荷”的散文,將荷花的品格和形象描繪得精緻入微,神采飛揚。可見,荷花在秀慶心中的定位已遠遠超出為創作的對象,而成為藉以觸摸藝術精髓的一條通道。

陳秀慶不是單一專攻水墨花鳥畫的畫家,他是攝影家、作家、工藝裝楨藝術設計師、社會慈善事業的組織者、贊助人、社會活動家。同時,又拿起畫筆描繪,刻畫自然花鳥,他是位多才多藝的綜合人才。他用相機留下了生活的痕跡,用慈善留下了功德,用畫筆留下了人間的美好。

陳秀慶的寫意荷花有自己的風貌,他以一個攝影家認識社會,觀察生活的眼睛,審視自然,選取自然界中的美點。詠荷花、抒己情,追求精神上的博大、靜雅、超逸。

他的水墨寫意荷花,筆墨簡逸,恣意揮灑又不失構成的法度。他重墨性與水融效果的探索和研究,寄託著他心靈和精神意蘊的追求,又以豐富的畫面墨色變化增強了觀者欣賞中的愉悅感。

2017年末、陳秀慶在遼寧美術館舉辦了大型畫展,展出了他近年創作的水墨荷花在作品近百幅。這些作品清新自然、超逸清雅、氣勢飽滿、墨色氤氳。觀之,有滿堂荷花香,沁人心肺之感。尤其突出的是展廳盡頭丈二尺幅的《雨荷圖》,更使觀眾有入“堂前忽染陰濃色、四座皆聞荷葉風”的舒暢之境,令人為之心動。

可以看出秀慶的寫意荷花正在上升期,有理由相信在立足繼承傳統又敢於求新的心境中、以心寫荷,借物傳情,孜孜不倦的去求索,秀慶必將有更好的寫意荷花作品產生。

宋代楊萬里有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期待秀慶更具新意的作品,源源不斷的早日問世!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透過水中荷香說秀慶畫裡荷韻

陳秀慶出版個人攝影、國畫、文學專著31部。在遼寧美術館舉辦8次個人攝影作品展及2次畫展。組織攝影、美術交流展覽40餘次。2011年,遼寧社科院、民進遼寧省委、遼寧省攝影家協會、瀋陽市政協等舉辦“文化的歌者—陳秀慶現象座談會”。2013年,《象與相之約—陳秀慶攝影藝術與文化結構研究》出版。2016年、2017年,榮獲美國攝影學會PSA(PID投影開放組)優秀獎,上海國際“郎靜山攝影藝術獎”攝影大賽金像獎。入選國家攝影和圖片銀行攝影家全球千人檔案,入錄《遼寧美術史》《瀋陽美術史》。2014年首屆全國工業攝影展、2017年第三屆世界華人華僑攝影作品展、第二屆全國工業攝影展評委。

有600多幅攝影作品和80多幅國畫作品在國內外各級展覽中入選,50餘幅作品獲獎。2013年10月,赴東南亞舉辦“美麗瀋陽”攝影書畫展。2014年6月,在美國休斯頓中國藝術中心舉辦攝影書畫藝術展,榮獲美國國會眾議員頒發的“為美中藝術和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榮譽狀。2015年4月,國畫作品《清韻》榮獲2015中日韓國畫展最高獎;2015年10月,國畫作品《清韻》榮獲第二屆世界華僑華人書畫展佳作獎;2015年11月,國畫作品《荷韻》在中國美術館展出。2016年4月,作品《清韻》在中國美術館慶祝民進成立七十週年“翰墨情深”書畫展中展出。2016年11月,作品《雨荷圖》入選第三屆世界華人華僑美術書法展。2016年11月,在遼寧美術館舉辦“陳秀慶水墨寫意·荷展”。2017年3月-8月,舉辦“陳秀慶小幅水墨荷展”。

省、市各大媒體報導個人專題、專訪90餘篇(次)。入編《中國攝影家大辭典》、《瀋陽當代美術史》、《政協委員風采錄》、《世界名人錄》等多部辭書。中央、省、市廣播電視臺錄播其藝術追求的專題片《走進光與影的世界》、《鏡頭裡刮出東北風》、《大愛之歌》、《盛世有清風》等。在報刊發表攝影、國畫、文學作品2000餘篇(幅)。 榮獲首屆“感動瀋陽”2005慈善貢獻獎。瀋陽市優秀政協委員。民進全國社會服務先進個人,民進省、市優秀會員,民進瀋陽市“十佳會員”,瀋陽市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先進個人。瀋陽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瀋陽市勞動模範。榮獲“瀋陽市職工文藝功勳”、“瀋陽市優秀職工文藝工作者”、瀋陽市“優秀社團工作者”、瀋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突出貢獻者等榮譽稱號。

陳 秀 慶 文 藝 評 論

精靈感物、天趣勝人——路寬

清新簡遠的化境——王梅芳

刀篆秦漢、筆寫煙雲——郭錫剛

走近包錦華——包錦華

雅淡清逸的筆墨情境——趙玉穎

緬懷邴福全——邴福全

清氣滿紙、恣肆縱逸——包錦華

度物象而取其真——趙玉文

筆墨造境的精神氣蘊——李德慶

青山綠水間的深情——李勇

趙玉惠畫印解讀——趙玉惠

攝影語言的審美體現——蘇玉德

蒼鷹情結——高景春

追覺求悟寓情懷——周洪岐

真色樸拙、渾然天成——丁輝

方寸之間、妙造自然——陳兆鋒

自然意象的平樸情韻——馬龍貴

水墨山水的精神和語言——柳風

北方山水程式的新境蘊——陳福泰

高鳳江隸書淺析——高鳳江

讀馬昕的畫——馬昕

樸雅超逸的文人心境——周波

本土精神的心理定向——邱奇

精擅八法、六體臻妙——盧桐

寂寞無言亦是詩——董洪斌

解讀和尋找自然生命的跡象——楊海濱

多元的文化憧憬——劉建威

蘭幽香風遠,竹色兩相宜——薛光禹

此曲疑是天上來——李玉慶

風韻清殊入化境——柳詠絮

入古出新溢華彩——邢佔一

激情流淌的壯歌——周衛

妙韻新意法度中——寇錫元

關東雄風——楊大群

最是橙黃桔綠時——任恆茂

胸中山水,筆底煙霞——徐甲英

滿階芳草正春綠——李平璋

丹青難寫是精神——劉秉亮

深厚蒼渾的筆墨意蘊——張寶澍

博識翰墨著佳篇——沈廣傑

質樸疏野、真氣彌生——張軍

嫻靜溫婉,如詩如醉——陳霖

只留清氣滿乾坤——楊寶峰

德澤縈懷、惟善最樂——么喜龍

動物畫審美個性化解讀——馬光

成君印象——成君

勤奮鋪展成功路——唐德全

歐風秋韻總關情——鞠秀禮

裝點丹青入紙端——么喜海

我的懊悔——啟功

睿智風範更護花——郭燕傑

情繫“秧歌”——朱培德

我拍沈延毅——沈延毅

永春三題——秦永春

風物長宜放眼量——馮彥明

天香國色盡帷幄——何蘭坐

寓情於景的人文情愫——王新

雄強奇麗不讓鬚眉——劉秀蘭

如是武威——武威

京墨滿枝任縱橫——王軍

方寸意造本無法——甘海民

靈動與雋美之光——趙呈漪

對話劉福生——劉福生

好玉靈自妙墨中——郝玉玲

守望鷺鳥的家園——王新

“老子”心讀——崔高溯

印記時代的光影——張維林

鵝黃新染春正濃——孫又奇

《翔鳳摛雅》賞析——陳蘷龍

古紙勻璧染墨——劉志聯

本土精神的心理定向——邱奇

奔放鼓盪的山水之象——梁秋實

清新之鹿出興安——潘紅

俯看人間都是春——何蘭坐

真色丹青的逸美禪韻——禪山

堅實真淳的文化擔當——郭偉生

踐行文化自覺的審美關照——耿佐民

踏花歸去馬蹄香——張群

戈壁深處的水墨精神——範曉明


東道網絡——東道藝術網:有態度的文化推廣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