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花了5000億,卻是非常值得


南水北調工程被稱為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它是一個巨型系統工程,涉及主體及配套工程建設、水汙染防治、水資源保護、徵地移民、文物挖掘保護等多方面工作。

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視察黃河,在聽取時任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雲關於引江濟黃設想的彙報後,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這是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調的宏偉設想。

工程可極大地緩解中國中北方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的生活、工業增加供水64億立方米,供給農業用水30億立方米。工程將極大的改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受水區域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推動中國中、北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宏偉的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受水區年均缺水量在60億立方米以上,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維持,從而造成地下水大範圍、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區的含水層已呈疏幹狀態。

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後,初期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後期根據需要進一步擴大調水規模,可使受水地區的缺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將有顯著改善。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良好的經濟工程。按2000年末價格計算,中線工程總投資約920億元。這些投資的40%將轉化為消費資金,這對於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根據投資的乘數效應,中線工程的興建,將拉動建材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中線工程還將帶動南方調水區、調水沿線地區、北方受水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設節水型工業、農業和節水型社會。

如果我們一直遵循著“天道”,不去做出一些改變,那麼我們怎麼用7%的土地養活22%的人口?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斷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