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新零售能成?

咖啡新零售能成?

看似沉寂很久的咖啡市场,终于又有大动作。

截至6月5日,瑞幸已经在全国开了534家门店,覆盖13个城市。

中关村的创业咖啡已经凉了许久,带着互联网基因的瑞幸咖啡(以下简称瑞幸)从年初火到现在。

为什么又是咖啡?创业的湖水,被这个舶来品反复激起涟漪。

咖啡新零售能成?

01

瑞幸的快

李军第一次点瑞幸外卖咖啡,是源于朋友的介绍,首次点单免费,再介绍给别人也能获得一杯。

瑞幸基于熟人社交,通过第一杯免费的策略进行流量裂变,很快火了。截至4月17日,苹果App Store食物及饮品App免费排行榜上,瑞幸咖啡排第一,超过饿了么和美团。

瑞幸的“快”似乎是这家公司的基因:接单后,制作咖啡速度快、配送速度快、用户增长速度快。其创始人钱治亚此前公开表示,目标是4月底在全国开500家店,这些店包括旗舰店、Relax店、中央厨房以及商场快店。

瑞幸的大手笔与高速成长有其特殊性。

比大多数创业公司幸运,钱治亚在创业前,曾是神州优车的董事和COO,创业后得到前东家的很多帮助。瑞幸的办公地点就在神州优车总部,后者的董事长兼CEO陆正耀不仅做了瑞幸咖啡的天使投资人,还多次为她组织饭局、介绍各路朋友。这在行业里并不多见。

账上的10亿元让瑞幸一起步就可以请汤唯和张震代言,在营销战中扩大影响力,并启用顺丰快递作为咖啡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体系。

咖啡的经营方式经过原始便利店到门店再到无人售货机的渠道进化,刚好碰上新零售概念,瑞幸的发展伴随着天时地利人和。

高开高走的瑞幸,已经引起市场关注。钱治亚表示目前已有投资人主动来询问投资情况,A轮融资计划或将于4月启动。

咖啡新零售能成?

△由于瑞幸的优惠力度较大,“羊毛党”们乐此不疲~

02

高速能否持续?

瑞幸的快在互联网时代,其实并不少见。资本的推动虽然让初创企业进步神速,但埋下的隐患也有很多。

钱治亚深谙“赔钱赚吆喝”的玩法,与滴滴出行当年靠着补贴快速跑马圈地,神州优车烧钱换流量一脉相承。不过资本铺出来的市场,用户黏性并不强。

出行是日常需求,咖啡不是。

产品便宜期过后,瑞幸必然进入瓶颈期。初尝甜头的李军只是万千消费者画像的一种,在用完所有优惠券后,他卸载了App,连几十兆大小他都嫌占了手机的内存。

近两年,咖啡作为快消领域迅猛增长的“新兵”,在国内以15%~20%的销售额快速扩张。

麦当劳、肯德基的廉价快餐咖啡攻势迅猛,遍布大街小巷的小众精品咖啡正在争夺被星巴克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咖啡爱好者。就连外卖市场,也被中国创业者抢占了先机。

2012年,连咖啡以主打星巴克的外卖配送起家。积累了第一批用户后,从2015 年开始,连咖啡转型自营咖啡品牌Coffee Box,研发了各种新奇口味的咖啡。它通过进驻美团等方式解决物流,逐渐占据市场份额。如今,连咖啡已经在北上广深核心商圈拓展100多家站点,宣传已全面实现盈利。3月12日,它获得了1.58亿元的融资加持,加速市场布局。

以瑞幸为代表的咖啡新零售模式似乎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不过用资本烧出来的声势能否在中国持续下去,还有待市场与时间检验。

咖啡新零售能成?

各方观点

新零售救不了“苦”咖啡

连咖啡专注咖啡外送,通过在白领密集区建立前置仓,服务周边一公里消费者;瑞幸咖啡通过开店的方式来开展门店周边的外送服务。自助咖啡机则通过将机器置于特定精准场景中,消费者扫码现场制作,减少了时间成本。

这样的新零售方式,确实带来了区别于传统咖啡店的两个优势:筛选出咖啡依赖型用户、沉淀用户数据,用来指导店面选址、补货或导向其他平台等。

不过,新零售并非灵丹妙药。连咖啡和瑞幸咖啡疯狂补贴,究竟最后留存如何、能否像当年打车市场一样烧出用户习惯,这一切都或未可知。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是:无论连咖啡、瑞幸,还是自助咖啡机,都还在一二线城市,并没有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咖啡的消费群体并没有显著增加。现在的市场争夺不过是对现有核心消费者的流量收割,这也是目前咖啡行业的主要困境。

那么它们的出路在何方?

首先是开发相关衍生品、增加渠道增量分发。用户有了更多的进店或点击App购买产品的理由,客单价和消费频次就会上升。这就好比书店做起了讲座,小说拍成了电影。

其次是与其他业态结合。这其中,与餐饮/便利店业态的结合最常见,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7-11、全家等便利店,宜家、居然之家等家具商城里,都能看到咖啡的身影。再比如,书店开起了咖啡角,自助咖啡机进驻商场、电影院等。

最后,进入快消品赛道。即饮咖啡价格低廉、方便携带、口味稳定,增速和市场份额都在爆发。同样,由于成本更低、没有咖啡厅最重的房租成本,毛利空间不错,这个渠道或许还有些机会。

命门还在最后一公里

■文/何异,商业模式观察家

外卖延伸了门店的规模效应。星巴克的门店辐射范围不过是一栋楼,或是一个小商场,但外卖咖啡可以辐射到方圆三公里。

如何打动附近三公里的用户,成为外卖咖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单免费的套路,能够为新店开业积攒不少人气,也获得了一个被用户体验的机会。体验好不好,其实就两个问题,咖啡好不好喝、配送服务好不好用。

在咖啡味道方面,其实商家担心得不多。用户对于咖啡的辨识度能有多高呢?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盲测案例中就能看出来。

这也侧面说明,外卖咖啡并不会花心思在原料筛选环节的比拼、供应链打造等后端工作,几乎每家都是一样的操作。

咖啡外卖主要还是在配送服务好不好。为了送达准时,美团外卖、饿了么等配送员工赶不上电梯爬楼梯的事件,在外卖配送服务要求越来越标准化的环境下,已经很平常。

即使送餐延迟,消费者就会想到店家接单太多,产能不足导致配送员都挤在门口等自己的单子。

这样一来,外卖平台并不会被嫌弃。所以,和外卖平台合作的连咖啡等品牌,随着规模的发展,产能方面是否跟得上,成为用户选择的关键。当然,外卖平台超过10%的提成,也是它们需要考虑的。

诸如瑞幸,与顺丰同城等第三方快递公司合作的而品牌呢?首先,6元/单的配送费将会让商家损失足够多的用户。首单免费可以尝尝,用完没卸载,很有可能是想分享给朋友后再获得一杯免费咖啡。但是,一款只能点外卖咖啡的App,与一款团购、电影、打车、外卖集于一体的App相比,更不容易存活在中国人的手机里。

顺丰的服务质量可以保证吗?在普通的快件寄送中,顺丰的服务质量是最好的。但外卖的时间精确到了分钟,顺丰配送员会那么准时吗?实际送货人与App页面提供的送货信息不符、到送达时间后私自确认送达,这些都是在知乎、微博等论坛上为众人所诟病的。

外卖平台提成高、快递同城物流服务难把握、自营物流的成本就更高了。最后一公里的挑战,对于外卖咖啡来说将是主要战场。在众多品牌中,谁能在用户最能直观感受到的配送服务上抢占心智,谁就会在市场的淘汰中留下。

咖啡新零售能成?

△以外卖起家的连咖啡,在咖啡外送板块比较有经验。

换一个角度来看咖啡新零售

■文/刘洋,长沙星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资本和钱治亚等创业者,盯上的是咖啡行业的潜力:

1.咖啡是合法上瘾性饮品,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用户黏性高。

咖啡之所以不能和奶茶一样成为国内现象级的饮品,很大的原因是早期大部分咖啡行业从业者有意无意地将文化属性加入到咖啡中,忽视了它作为饮品的属性,从而失去了让更多人将咖啡变成消费习惯的机会。

瑞幸有意通过补贴打折的方式,变相去掉咖啡溢价部分,让咖啡回归其饮品属性,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养成饮用咖啡的习惯,并提高品牌认知。这种做法与滴滴出行或者摩拜单车早期的做法并没有太大差异。

2.咖啡的原材料相对简单,供应链和财务数据容易管理和控制。

瑞幸通过与少数几个咖啡设备厂商、咖啡豆工厂、糖浆品牌和乳制品工厂的合作,便完成了其大部分饮品的规划设计,同时利用自建App点单,实现对销售数据甚至可能对库存情况的实时跟进和分析,合理分配员工、物料和市场营销资源。

清晰的供应链和财务数据,也能帮助投资人更好地分析投资风险和回报率,这恰恰是其他餐饮类企业最难做好的环节。

3.咖啡制作标准化的可行性高。

在中国,很多全自动咖啡机出品的咖啡已经慢慢接近由优秀咖啡师用半自动咖啡机做出的咖啡水准。

瑞幸直接选用稳定性和控制性更好的某两个进口品牌全自动咖啡机,能保证其出品的标准化,降低对制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从而减少员工的培训周期和产品的制作差异。出品标准可控的产品,可大大加快门店复制的速度。这也是它快速扩张的基础。

4.咖啡的制作设备价格和关键物料成本高企,资本或成为门槛。

一般国内奶茶店的设备投入往往不超过10万元,相比之下,咖啡店所需的咖啡制作设备价格往往超过10万元甚至20万元,这变相提升了咖啡行业的“门槛”。

瑞幸利用资本优势,单式采购关键设备,已经大大降低了设备采购的价格。同时瑞幸通过送咖啡的活动,提高了单店销量,从而能把咖啡豆和牛奶的采购价格进一步降低。规模化的优势让瑞幸有机会形成价格门槛。

它巧妙地将咖啡业从“技术”密集型转变成资本密集型,当“一年内开店500家”的目标实现后,瑞幸将会获得与投资人对赌带来的更大的资本优势。接下来,它将面临供应链与开店速度同步,运营等方面更大的考验。

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