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月入3000,真的沒救了嗎?

一天,人民公園相親角的一段對話:

“外地人還這麼多事,差不多的麼好嘞”

“我兒子才33歲,收入蠻高的呀”

“工資多少?有房有車伐?”

“3000,住單位宿舍,開公車,每個月還有補貼、加班費…”

……

話只聽到這裡,接下來就是上海阿姨扭頭離去的背影。

33歲,月入3000,真的沒救了嗎?

真的,有很多人認為,男人到了 30 歲會非常吃香,大把小姑娘隨便挑。

但這樣的情況僅限於長得好看,收入不錯,單身但性格體貼的“大叔”。可能有人會問,不符合這些條件,但又30多歲的呢?

“對不起,那些叫師傅。”

曾經,無數人安慰自己:男人長得不好沒關係,有才就行。等到年紀一大把,才發現既沒才又沒財…

雖然財產不是衡量人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但不可否認是最直接的方式。那麼問題來了:

33歲,月入3000,真的沒救了嗎?

33歲,月入3000,真的沒救了嗎?

月入過萬的人已經超過1500萬

前陣子,顧客懷疑快遞小哥偷走了包裹中的iPhoneX。快遞小哥回答:“我一個月工資能買2、3個,偷你的幹嘛!”的新聞引爆網絡,隨之而來,各路“隱形富豪”曝光在眾人面前。

賣煎餅的青島大媽、菜場賣魚的拆遷戶阿姨、甚至是隔壁每天吃青菜豆腐的王老頭,收入、財產可能都比你高。

33歲,月入3000,真的沒救了嗎?

驚訝?不可思議?

有分析認為,從申報個稅的人數、汽車保有量等數據,得出我國月入過萬的人數遠超1500萬,並一直在上漲。

雖然有很大一群人月收入可能還不到3000,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不安於現狀而努力奮鬥的人,肯定會過得越來越好。

月入3000不可恥滿足於3000,可恥

從現狀來看,月入3000還挺正常。大學生的平均工資在4000元左右,而那些沒有名校光環加持的人,工資可能會更低。

窮、工資低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如果覺得窮得理所當然,窮就得被照顧;或者活在“大家都和我一樣窮”的幻想裡,看不到低收入人群的減少,處在邊緣卻不自知。

那可能,真的沒救了。

33歲,月入3000,真的沒救了嗎?

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是不如我

有個小學同學,初中就輟學打工,當我讀了一個二流大學的時候,她一直覺得我傻:

“我一個月3000多,做得好還有幾百塊的獎金。聽說現在連研究生的工資都很低,你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出來的時候也不會比我好多少吧。”

多年過去了,她依然還在那個小店打工,還拿著引以為豪的3000塊工資。

從沒想過換工作,或者自己開店當老闆。她只想安逸地打工,拿著3000塊的基本工資和一些微不足道的獎金,沒有太大的壓力。

從青年變成中年,她的一生似乎一眼就能望到頭。

33歲,月入3000,真的沒救了嗎?

“送200塊的禮物憑什麼跟老孃談戀愛”

當今談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女權”。

目前,資源和權利依然壟斷在男性手裡,潛移默化中,大家都認定成功男性的標準總結兩個字就是“資源”,總結一個字“錢”。

在男權社會中,男人沒有“錢”,不僅僅在男性競爭中備受鄙視,在女性視角里,也一樣一無是處。

33歲,月入3000,真的沒救了嗎?

但漸漸覺醒的女權意識,也並不完全。

國內的女權目前很微妙,是:

“男人如果只送給我 200 元的禮物,就是不尊重我”

“男人如果不能賺錢,不能有好的品味,憑什麼跟老孃談戀愛”

……

你唯一能選的是生活怎麼過

前幾天看到吉利換寶馬的同學發朋友圈:

“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有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沒有退路,人當且如此。”

套用一句網上的話:

哪有什麼中年危機,只是年輕時不夠努力。

33歲,月入3000,真的沒救了嗎?

現實中有很多人明明可以靠天賦吃飯,卻依然努力得讓人害怕,他們奮鬥的理由有:

為了能自信地站在她面前。

因為爸媽離婚了,我媽只有我了。我想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你奮鬥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