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宜興紫砂壺為何能夠出名且至今如此?其中既有工藝精湛的大師輩出,然真正的原因還是宜興產的紫砂質地優良。因當地特殊的泥料、材質,其含鐵量高,燒製成器後,吸水率和排氣率好,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以上因素恰好也能作為判斷一把好壺的標準,通過判斷泥料是否正宗、是否為宜興原礦紫砂,成器之後使用效果等因素綜合考量。其實選擇一把好的紫砂壺也有一些學問在其中。

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紫砂壺的分子結構確有與其他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也不盡相同,有著細微的差別。這樣,由於原材料不同,帶來功能效用以及給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盡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則質優,不然則質差;官能感受好的則質優,反之則質差。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是泥的優劣。紫砂與其它陶泥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是手感不同。一摸非紫砂的物件,如會略有粘手感受,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細而不膩。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壺質表的手感十分重要

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如何評價紫砂器的造型,其實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人各有愛,不能強求。紫砂壺的壺型數不勝數,我們不應人云亦云地認為哪種壺型好,哪種不好。就像藝術流派,沒有好壞之分,而演這個流派的戲卻可看出優劣。一般玩器者來說,古拙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為?因為紫砂壺壺屬於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應是“淡泊和平,超凡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並以此類推。

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交代的清清楚楚。制紫砂器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鬚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件好器。按照紫砂壺成型工藝的特殊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並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禁。這也是“工”的要求。

純手工製作的紫砂茶具與機器製作的有很大區別,工上面的評價應當精細且整體美觀,壺的表面摸上去有粗糙感但不粘手。

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在商品社會尤其顯得突出。這樣市場上就容易出現許多模仿名家制作,偽造的贗品屢見不鮮,選購名壺尤其需要小心。當然,職稱一說只是評價一把紫砂器客觀價高低的一項指標,非絕對標準,對購壺者來說,參考即可。

選壺的學問,如何挑選一把紫砂

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得意義,藝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簡言之,好的紫砂一般來說必須好用,否則也失去了一些應有的味道。

紫砂壺的功能美

⊙(一)容量適度

⊙(二)高矮得當

⊙(三)蓋鬆緊適宜

⊙(四)出水流暢(圓直最佳)

按目前我國茶者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會飲,宜採用容量150-350cc的壺為最佳。其容量剛好2-6杯(也看使用者的杯容器大小),手摸手提,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一手壺”。

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小,宜泡紅茶;矮壺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蓋溢出,使風景大剎。

剎風景的還有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茶沫堵在壺嘴,易影響出水流暢程度,且壺嘴若設計不好,還會出現“流口水”的情況,影響使用效果。因此當下制壺已根據飲茶習慣把壺嘴設計成各種造型(包括獨孔、菱形空、球孔等),但整體一定要協調、好用。

壺蓋應當嚴緊,能使衝壺水落於邊上而不致落入壺內,看來似乎與功能美關係不大實際是為講究衛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種種,都屬公用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