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要說起山陰路這個名字,可能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會感覺有些陌生。位於"最浪漫馬路"――甜愛路與著名的商業街四川北路旁,浪漫的情話與熙攘的人群難免會讓這條安靜的小路顯得不如前者顯眼。而就在這總長度不過500米的山陰路上,已查實的名人故居有14處,歷史遺址9處,優秀建築18處,而且還有不少尚"養在深閨",有待發掘。

一百年前,今天的山陰路還是寶山縣的鄉間農田。1903年,虹口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將四川路延伸至今魯迅公園處,沿路兩側陸續繁衍出許多支路,其中有一條叫做"施高塔路"(Scott Road)的道路,就是現今的山陰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租界時,施高塔路正式被更名為山陰路。

「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山陰路是一條充滿歷史味道的道路。寬不過10米的山陰路,夾道種滿了法國梧桐,在夏日裡濃廕庇日。這些梧桐是1972年為迎接尼克松總統訪華而種的。山陰路保留了多種樣式和風格的住宅建築,可以說是一處自然形成的近代民宅"博物館"。

作為一條非常有歷史背景的馬路,山陰路上自然少不了的就是那些最有上海風味的老字號。

萬壽齋

「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從50年代開始,這家主打小籠包的萬壽齋就開在了山陰路上,迄今為止,這條路仍舊僅此一家小籠店。這家萬壽齋,真可謂是"萬壽無疆"。

店裡最有名的是 鮮肉小籠。 鮮肉小籠皮薄湯汁多,肉的比例恰到好處,味道偏甜,很有上海特色,但又不像無錫小籠那麼甜,感覺適中。

「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光頭生煎

「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一般店名喚作"光頭"的,做菜都不會太難吃,這位光頭爺叔開的小店充斥著老上海寧的煙火氣息,透明櫥窗可以看到四五位爺叔熟練的包著"桑吉"(生煎),包好的生煎下鍋裝盤,在熟練的手法下,一鍋一鍋的生煎"滋啦啦"地泛著油光就來到了你的面前。

進門最顯眼的,是一道題著"海上第一肉"的牌匾,周遭陳著幾張方桌,橫著七八條長凳,頗有上海老弄堂的氣息。光頭家的生煎,最有名的特點就是肉餡緊實,咬上一口,鮮香醇厚的湯汁充盈在你的嘴裡。

卻要注意的是,這家店不支持時下流行的移動支付,需要自己預備好現金。

魯迅故居

要說山陰路上最有名的住客,那非魯迅莫屬。

「憶在深坊」上海文藝小街探索 山陰路

1933年4月~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居住於此

山陰路上的魯迅故居,是魯迅在上海的三處居所中,唯一開放的一處,也是他的最後一處居所。

1933年4月魯迅租下了大陸新村其中第一排的9號為居所,同月11日魯迅攜夫人許廣平和兒子海嬰遷入於此。1936年10月19日凌晨,魯迅在這裡與世長辭。魯迅逝世後,夫人許廣平帶兒子海嬰遷出大陸新村。

1950年,華東軍政委員會決定恢復魯迅故居。魯迅夫人許廣平親自指導並捐贈了當年的原件原物。在她的指導下,魯迅故居逐漸恢復了原來的模樣。

注:魯迅故居因為場地大小的原因,只能分時段小批參觀,故居內不能拍照,在參觀時請留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